基于生活教育理念下引导幼儿融入“自然”之探索实践
《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法》- 探索自然教育的权威之作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育儿生活经验# #育儿书籍推荐#
摘要:生活教育理念下,我们带领幼儿融入到自然和社会,在各种主题探究中,察觉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在带领幼儿融入到“亲自然”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创设了亲近自然的班本课程实践,让幼儿领略到自然中的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为我们带来芳馨和美好,更是充满了各种探究的奥秘,我们更学会珍惜自然的美。通过激励幼儿自主探究,我们让幼儿获得了自然探索带来的怡情功效,更激励了幼儿科学素养的积累。通过实践,幼儿和自然之间的美好情谊也在增长,幼儿也更加热爱亲自然,学会融入自然积累更多的奥秘。
关键词:生活教育;自然;万物
《指南》社会领域指出,教师需要在社会生活中,激励幼儿自主探究,挖掘自然的奥秘,探秘自然中无所不在的美。在带领儿童参与“亲自然”的主题游戏中,教师循序渐进让幼儿收获了与自然为伴的完美旅程。
一、基于班本课程下的幼儿融入“自然教育”的背景
在生活教育理念下,我们需要带领幼儿融入到自然生活,学会自己在其中观察、自己思考、自己辨析,从而感悟到花朵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各种美,让我们的生活多了探究的乐趣,更吸引幼儿投身到自然领略自然之美和趣。
(一)生活教育理念,自然教育焕发活力
陶行知生活教育中提倡“学”必须以“做”为中心,最终在其中打造出“学与做的知行统一”,进而实行“教学做合一”。“教学做是一件事,通过相互之间的磨合,实现我教学过程的统一和渐进。从而将教学中的“做”得到更加深入的解读,不再是只单单停留在“学”上,或者“做”上,更好使得现代的课程中获得新的原动力。陈鹤琴活教育注重对生活的挖掘,从生活种捕捉点点情致,从而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在走进生活感悟美好的过程中,更能激发幼儿自己来体验和感悟到生活的美好和自然。
(二)《指南》引领,自然教育缔结生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借“自然生态”而衍生的生态课程,则可以让我们在“春赏花叶、夏品清凉、秋日收获、冬日防护”的过程中玩转“四季生态”。
(三)亲自然教育,自然教育赋予能量
亲近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对大自然的体验进行自我描述,除了可以激发幼儿的自我体验,更可以培养幼儿自己来体验,自己来思考调整,在相互的学习中,培养自我的内在品格,更好激发学生自己来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更好收获相应内在品格。激发幼儿学会保护大自然,保护小动物,历练自己对生活和生活的初步感悟。
二、基于班本课程下的幼儿融入“自然教育”的实践策略
在班本课程《我爱自然》中,教师带领幼儿融入到不同区域,体验到自然生态的美好。
(一)童心慧颖,识花增趣
教师不仅带领儿童学会赏花,还要学会知晓花朵的名字,通过自己辨析花朵的差异,了解花朵的世界中蕴藏了无穷的奥秘。
1. 识别花趣,绘本启思
教师在区角投放了关于花朵的绘本,我们开展了《一粒种子的旅行》的绘本阅读,在绘本中,幼儿们了解了当我们人类想作长途旅行时,可以乘坐火车、汽车甚至飞机;想作短途旅行时,可以骑自行车或者直接步行。而这一切办法,植物都没有。它们会把自己的种子送上旅途。一些种子乘着风飞向四方,一些则随着吃掉它们的动物长途跋涉。种子在哪里停下来,就会在哪里长出新的植物。在这本书里,种子可能是风飘走的、小鸟排泄出来的、小动物冬眠时保存食物时留下的、蚂蚁搬运食物时留下来的、小动物梳理毛发时掉落的。通过绘本,幼儿们验证自己的猜测,蒲公英种子是风送来的。长寿花的种子应该是蚂蚁送来的。
2. 园花探秘,种类庞多
以绘本为师后,教师更需要幼儿自己成为一名探秘者,在园所嬉戏和参观时,学会留心我们身边这些默默无闻但是给我们带来芳馨的花朵。所以教师带领幼儿一起从大门的右手边开始寻花,然后拍照。再将找到的花做成问卷调查表,让幼儿与家长共同查阅资料,调查园花。经过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的调查,得知了幼儿园的花卉名称,小朋友们纷纷对自己最喜欢的花进行投票,并提出想要照顾认养这些花。于是,幼儿们将自己最喜欢的花进行深入了解并介绍,做成视频形成相应的二维码打算立在花旁边。
3. 辨析花异,结构探秘
为了更好提高幼儿对花朵的辨析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我们开展了一堂《狗尾巴草还是狼尾巴草》的集中活动,幼儿通过图片对比,视频解说,得出狗尾巴草和狼尾巴草的区别。
狗尾巴草词条的叶片是线状披针形,上下不一样粗
狼尾巴草词条的叶片是线形,上下一样粗。
狗尾巴草高4-30厘米
狼尾巴草高30-60厘米
狗尾巴草的刚毛长0.4-1厘米
狼尾巴草的刚毛长1-1.5厘米。
狗尾巴草的刚毛大多是绿色、黄褐色
狼尾巴草的刚毛都为紫色
通过科学的观察,幼儿在相互交流中,也积累了更多的知识,通过区别,我们又到了保健室门口认真对比,幼儿得知了那是狼尾巴草。幼儿也体验到了自己探究中获得的乐趣。
(二)童善饲养,本心呵护
一次阴雨天过后,在幼儿园的菜园里,幼儿们发现了几只蜗牛。“哇,蜗牛!”“真好玩!”“那个那么大,这个只有这么小一点点!”“它缩进去了。”“它的触角也缩进去了。”幼儿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蜗牛的出现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只要在户外发现一只蜗牛,他们就会围在一起看,并指指划划地说着关于蜗牛的事情。追随幼儿的兴趣,我们围绕小蜗牛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探秘蜗牛,调查现实蜗牛知识
亲近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对大自然的体验进行自我描述,除了可以激发幼儿的自我体验,更可以培养幼儿自己来体验,自己来思考调整,在相互的学习中,培养自我的内在品格。从而激发幼儿学会保护大自然,保护小动物,历练自己对生活和生活的初步感悟。亲近自然教育中,可以培养幼儿向往大自然,收获内在的真善美。活动前,我们想了解幼儿对蜗牛的相关经验,下发了调查问卷,请幼儿用绘画(图片)+文字的方式完成调查问卷。幼儿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了调查问卷,也对蜗牛的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组织幼儿和蜗牛进行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仔细观察蜗牛的基本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幼儿们发现蜗牛躲在叶子上,一条条弯弯的黑黑的东西,是蜗牛的大便。 通过观察,幼儿们知道了蜗牛的各个部位的位置以及大体的作用。如:蜗牛的触角上是眼睛;蜗牛的嘴巴藏在最下面,里面还有很多小牙齿;蜗牛的壳就是它的家,不仅为它遮挡寒冷,还会保护它。
2.书藏蜗牛,阅读静谧蜗牛温柔
一只普通的蜗牛,长出两条腿变成了“啪嗒啪嗒蜗牛”。它走着超过了乌龟、青蛙、蝗虫、小狗!可是他才突然想起,原来自己是出来散步的!通过幽默风趣的故事情节,发现蜗牛缓慢爬行的特点。
在看到放到蜗牛屋子里的两片青菜叶子边缘有些缺口,显然是蜗牛吃掉了一部分叶片,那么蜗牛还喜欢吃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幼儿们开始饲养小蜗牛,每天进行喂食、观察、记录活动。饲养蜗牛的过程很有意思,幼儿们边观察边讨论。他们联系自己的观察经验,不断的猜想,听取别人的经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了解了蜗牛爱吃蔬菜、水果、粮食,不爱吃树叶,这个过程充斥着幼儿们可爱的想法。幼儿们与蜗牛的接触越多,对蜗牛的了解也越来越深,“老师,我们做个蜗牛吧”,“老师,我听过《蜗牛和黄鹂鸟》的歌”……幼儿们创作蜗牛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为了满足幼儿们的想法,我们进行了以下活动。泥工活动“可爱的小蜗牛”,以及手工制作“蜗牛爬爬”。在活动中他们可以尽情捏、搓、剪、贴,提高动手能力,激发活动的兴趣。在音乐活动“我是一只快乐的小蜗牛”,这首以蜗牛的特点写的歌曲,幽默诙谐。通过活动,幼儿对蜗牛壳的神奇作用有了更有趣的了解,对蜗牛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也更加喜欢蜗牛了。
(三)童探探索,拔节思考
在带领幼儿亲近自然万物中,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种植物中找寻探索的契机,引导幼儿自主观察,合作思考,领略到探索带来的乐趣,更是学会了观察学会了辨析。
1.观察花之变化
在户外活动中听着幼儿们充满稚趣的对话,教师被逗得笑成了一朵花,说道:“你们都是名字制造家了,根据花的外形特征来取名字,是个好主意!很多人也把它叫作……”说到这我故作暂停,拈来手旁的一朵牵牛花做吹喇叭的样子,幼儿们连连喊道:“吹喇叭!像喇叭的花!喇叭花!太像了!”并开心地翘起大拇指做着吹喇叭的样子。
幼儿对周围事物变化有了一定的关注,他们发现早上、中午、傍晚时的牵牛花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状态:早上是怎样的?中午是怎样的?傍晚又是怎样的呢?幼儿们将此迁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作息中,他们觉得牵牛花花瓣卷起来的时候,就是牵牛花要休息了,就像天黑了我们要闭上眼睛睡觉一样。幼儿们的想法充满童趣,那是否真如幼儿所想呢?教师提出让幼儿回家找爸爸妈妈寻求帮助,共同查阅资料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通过查阅资料,幼儿们知道了牵牛花傍晚会卷起来是因为水分越来越少了,所以花瓣就卷起来了。
借由发现喇叭花花瓣的变化的契机,幼儿们提出充满童趣的猜想,再亲子查阅资料解答疑惑,是幼儿们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科学探究方法的思维开始在幼儿们的心中萌芽。
2.辨析真与假
在“真假牵牛花”活动中幼儿们通过对比已经发现了它们除了花瓣很像但叶子的形状是不同的,在观察中幼儿们找到了答案。在户外活动时幼儿们又发现牵牛花悄悄爬到了我们中二班,并进行了牵牛花会爬向哪里的猜测。幼儿们通过观察与对比发现牵牛花与其他植物不一样,牵牛花有爬高高的本领,它属于攀爬植物。可是攀爬植物就只会往高处爬吗?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到幼儿园寻找各个角落的攀爬植物,发现它们有的爬到木架子上、有的爬上了竹篱笆、有的爬到了铁栏杆上,原来攀爬植物只要给它一个支撑物,它们就会往不同的地方爬行,会爬高也会爬低,还会左右爬行,幼儿们对攀爬植物的认知经验进一步得到了丰富。
3.明察秋毫情
幼儿们从喜欢看映入眼帘的一大片牵牛花到真假牵牛花中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叶子,到后来发现了蔓藤中有一粒蛋,说明幼儿们对牵牛花十分的关注,对牵牛花的观察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总会抬头看看今天的牵牛花有什么变化,主动观察的意识更加强烈了,幼儿们的观察已经不止是停留在对花对叶子的观察,慢慢开始从整体到局部甚至到了细微的观察。蔓藤中发现的这颗蛋激起了幼儿们观察发现所带来的惊喜,激起他们细心观察周围环境的欲望和观察的意识。牵牛花从中怎会有一颗蛋呢?这一发现让幼儿们兴奋不已,幼儿们开始有了不同猜想,对真假蛋持有不同的意见,有幼儿要求把蛋取下来看看就知道真假了,我支持了幼儿们的提议,和他们一起见证“真假蛋的诞生”。此时,比知道结果更有价值的是幼儿们学会了思辨和探讨。
对牵牛花的探究与学习已经深深扎根于幼儿们的内心,除了制作鸟窝他们还兴致勃勃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教师结合美工活动让幼儿画出有5小瓣小叶子组成的牵牛花叶子;鼓励幼儿进行亲子制作牵牛花;手工活动中将麻绳当做牵牛花的藤进行装饰变出好玩的表演道具;借助戏剧游戏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与同伴一起合作游戏,感受开放合拢的牵牛花及牵牛花藤爬高高的游戏……
在生活的海洋中带领儿童来探秘大自然,实现了自然育人的水到渠成,幼儿也在大自然的世界中,感悟到大自然间自有真情,大自然下美好需珍藏。我们需要在生活中教育中不断挖掘大自然世界中的奥秘,启发幼儿学会赏识大自然的美,学会认识大自然的奥秘,品鉴到大自然探究的科学素养之美。
参考文献
[1]王婷婷.亲自然活动中幼儿的情感培养:教师实践行为探析[J].智力,2023(05):191-194.
[2]林剑青.浅析亲自然教育下开展种植活动的意义与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3(01):78-81.
[3]吴红侠.幼儿亲自然探究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好家长,2022(41):17.
[4]陈月姣.“开放式教育”建构幼儿亲自然美术活动的经验[J].儿童与健康,2022(12):16-17.
网址:基于生活教育理念下引导幼儿融入“自然”之探索实践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92442
相关内容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劳动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解读生活教育理念引入幼儿教育的实施策略
浅谈劳动教育回归幼儿生活的实践探索
基于生活即教育思想下的幼儿园生活教育探析
让“生活教育”融入幼儿园自然角.doc
从生活中来,到自然中去——幼儿园美育课程实探
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实践?
家园共育幼儿数学生活化教育探索之道.doc
养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基于家园合作的幼儿安全教育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