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幸福啊!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谈人生幸福
《幸福的科学:心理学视角解读幸福》- 从科学角度理解幸福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心理健康书籍#
(来源:清源心理咨询)
2020 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足不出户的我们,却依旧听到了很多事,看到了很多事。也不禁开始思索:什么是 幸福,我们能否走好幸福之路?
人在世上,总会持续地考虑与幸福有关的事,一个央视的大众采访曾引发民众热议—— “你幸福吗?”
寥寥几字,直击心灵,这是一个无比抽象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够找到“幸福”的具体标准,很难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
什么是幸福?
百度百科对于幸福的定义是:一个人自我价值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
从定义中,我们可以提炼到两个关键词—— “满足”和“喜悦”。“满足”是一种需求,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而“喜悦”则是一种情绪的体验。
当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从这意义上来说,幸福是一种认知过程。
心理学家一般以 “主观幸福感”( subjective well-being )作为心理变量来研究关于人的幸福课题。
主观幸福感强调生理和心理的愉悦,认为幸福感主要由主观的快乐构成,包含了积极的情感和认知体验。
基于幸福感的定义可知,人的幸福感是由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两部分所影响的,那么他们具体是指什么呢?
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个体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满足不同的条件,包括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些需要是与生俱来的,当人们从外部世界满足需求时,就能够获得幸福感。
人们在追求幸福感的过程当中,首先被外部条件所影响,以人的收入为例,在低收入水平下,即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增加收入就能够提高幸福感。
因此, 中等收入可以说是幸福基础或必要的条件。当人们达到衣食无忧的水平,即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外部条件对于幸福感的积极影响开始减弱。
此时,人们更多去考虑其他的心理因素,如心理健康水平、积极人格。
因此, 健康积极的心理是幸福的高级要求。
“你幸不幸福”,每个人的答案是不同的,这依赖于我们的个人的主观理解和感受。
心理学家Rojas 提出了幸福的概念所指理论(CRT),他指出每个人对于幸福生活都有自己的 概念,这个概念在他对幸福的评估上起重要的作用。
他提出了人的8种基本的幸福概念(即什么是幸福):
由此可见,人们的对于幸福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和阐释, 内外部条件与主观感受构成了我们的幸福观和幸福感。
幸福感提升策略
基于 积极心理学相关研究和理论,我们提出以下策略帮助大家提升个人主观幸福感:
(1 )主动追求美好生活:空谈幸福是非常不切实际的,为了获得幸福,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通过正当的劳动来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和生存状态,提高生活的质量。
(2 )理智向上比较,适当向下比较:很多情况下,人们感到不幸福是由于社会比较产生的,盲目的攀比会使自己产生失望、受挫的不消极情感体验。因此,当我们奋斗的过程中感到疲倦时,不妨适当向下比较,缓解压力,积蓄能量。
(3 )正确认识物质财富:物质财富对于幸福感的影响只存在于追求幸福的基础阶段,收入和幸福感并不是始终成正比的,要始终树立一个意识,那就是:金钱买不来幸福。
(4 )设置多层次生活目标:人需求是多层次的,对于“物质”的追求只是一个方面,人们应该追求不同的目标,开阔自己的视野,如果只着眼于一种目标,很大程度会限制个人幸福感的有效提升。
(5 )构建有利于幸福的价值观:幸福感来源于个人对于幸福的概念和定义,因此我们应该建立有利于幸福的价值观: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更多地致力于精神需要的满足,这样才会更幸福。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内容,希望每个善良的人都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清源
心理咨询
中心
网址:你一定要幸福啊!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谈人生幸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73921
相关内容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王利群: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谈压力管理与幸福生活
聆听幸福——用积极心理学指导幸福人生
幸福 积极心理学
经管学院举办“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谈压力管理与幸福生活”主题讲座
积极心理学 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与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什么是幸福?
积极心理学之幸福感
《积极人生与幸福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