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荐读|游宇明:大自然的哲学
观察星空,欣赏宇宙的壮丽,感受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和自然的伟大 #生活知识# #生活美学# #自然美学鉴赏#
游宇明
游宇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中国写作学会杂文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作家协会教师作家分会副主席,娄底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随笔集《不为繁华易素心:民国文人风骨》等。
大自然的哲学
文/游宇明
在居住的这套公寓里,我经常听到虫鸣声与鸟叫声。窗外是一排排樟树、杜英,树旁是一大片人工草地,草地中间还有一个四米见方的花坛。这些虫鸟有的是地方歇息。我感觉春天鸟声多些,夏秋则是虫声多些。
在城里生活,与虫鸟的关系变得有些疏离了,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闻其声而不见其影的。小时候在农村可不一样,那时我们与虫鸟是玩伴。如果虫鸟与人类互通语言,我相信老家的许多虫鸟一定叫得出我的名字。
我曾经喜欢三种虫:蝗虫、凤壳虫、萤火虫。蝗虫对庄稼有害,乡人对其深恶痛绝,但小时候的我不懂这些,只觉得蝗虫特别好玩。蝗虫是一种头顶有须、身形修长、浑身碧绿的生物,有一对薄薄的、透明的翅膀,极擅飞翔;有非常灵活的、长有小刺的大腿,助其在田间地头跳来跳去。抓到一只蝗虫后,我会用一根小藤蔓将一颗小石子绑在它的双腿上,然后放开。蝗虫拉着这颗小石子跳来跳去,煞是有趣。这是孩子的恶作剧,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蝗虫的一种虐待,因为一不小心蝗虫的腿就会被弄断。但孩童时的我显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后来,我有些不忍,捉了蝗虫,只是用线系着它的腿,玩上一小时左右就会将其放飞。
我也喜欢凤壳虫。凤壳虫的外形有点像蟑螂,但比蟑螂的体型匀称些。它们背上有硬壳,壳下有像螺旋桨一样高速振动的翅膀,飞起来发出“嗡嗡”的声音。蝗虫常常在庄稼的茎叶上跳来跳去,凤壳虫却似乎只是生活在栗树上,以树叶为食。凤壳虫的繁殖速度很快,一棵栗树上少说也有上百只栖息。我们捉凤壳虫时总喜欢带上一个小药瓶,捉了就将其放进瓶里,然后盖上挖了小洞的盖子,回去之后再用绳子拴住它的两条腿,假装要放飞它。凤壳虫不知是计,一边不停地叫唤,一边使尽全力试图脱离我们的控制——这当然是徒劳的。
在那时的我们看来,最可爱的虫子自然是萤火虫。萤火虫常出现在夏天的月夜,一般都是栖息于长得密密麻麻的水稻间。小时候抓到萤火虫后,我会将它们聚集起来,放到一个玻璃瓶里,然后故意关掉家里的灯,用它们来照明。萤火虫发出的光亮有限,并不能将东西照亮。不过,我们其实也不需要它真的照亮什么,只是喜欢那个掺进了某种渺小的希望的过程,就像现在很多城里人喜欢去乡下钓鱼,因此而花的钱比在市场上买鱼要贵得多,但依然乐此不疲,我想他们喜欢的应该也是某种过程。
我对待虫子的态度跟对待鸟的有所不同。我对所有的鸟几乎都是亲近的,麻雀、燕子、喜鹊、布谷、大雁……遇到任何一种鸟,我都愿意走上前去。但虫子有的我喜欢,比如上述种种;有的我讨厌,比如一碰到它,我们的皮肤就会红肿的毛毛虫;钻到我们的小腿上吸血时,比磁铁还难扯开的蚂蟥;等等。正因如此,多年来我写过大量关于鸟的文章,却没有写过一篇
有关昆虫的。然而,无论我对虫子是何种态度,它们都顽强地生活着,并以各自的方式证明着自己的存在。
世界上任何一种生命都无须依照另一种生物的喜恶生活,这其实就是大自然的哲学。
游宇明推荐给《初中生》读者的书
书名:《 天地有节·二十四节气的生命智慧》
作者:黄耀红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天地有节:二十四节气的生命智慧》是黄耀红先生的一部很受欢迎的散文集。本书以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为顺序,从人生智慧、时空转换、天人合一、相反相成、形神互见、天地大美等几个方面,深入阐述其中包含着的深厚生命智慧。黄耀红先生不对节日作学究式的考证,而将全部精力放在描述各个节气带来的物候变化与自己因此获得的生命感悟上,寓深邃的哲理于质朴的文字中,十分动人。全书文笔细腻优美,诗情充沛,富有画面感,让学问深的读者不觉其浅,初学写作者不觉其奥。
END
本文刊发于《初中生·阅读》2023年第3-4期
责任编辑:z
新书推荐
点击上图,即可进入小程序,
购买《月亮的印章》
读者反馈
(可向右滑动看更多)
进《初中生》微信商城,购买“千金作文”合集《月亮的印章》。
网址:名家荐读|游宇明:大自然的哲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95264
相关内容
游宇明:大自然的哲学|名家阅读自然哲学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哲学书籍推荐]哲学书籍关于哲学和宗教的名著书籍推荐(6页)
【哲学讲座】姜宇辉:将人生哲学到底
《柏拉图的自然哲学:〈蒂迈欧—克里提阿〉研究》读后感300字:哲思与宇宙的对话,一场智慧的探索
第六章 黑格尔的自然哲学
《自然哲学》阅读提示|一部充满辩证法思想的自然百科全书
《柏拉图的自然哲学:〈蒂迈欧—克里提阿〉研究》读后感500字:在理性与神话之间,解读柏拉图的宇宙观
探索自然的哲学:人与宇宙的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