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兴蓉社区“垃圾小屋”变身创意再造中心

发布时间:2025-05-01 17:49

参加社区的垃圾分类活动,提高环保意识,共建绿色社区。 #生活技巧# #节省生活成本# #生活垃圾分类指南# #低碳环保生活#

白色的“方盒子”

在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兴蓉社区兴蓉街的尽头,有一个白色的“方盒子”格外引人注目,它承载着居民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蕴藏着兴蓉社区在垃圾分类上点点滴滴的努力。让人想不到的是,它过去只是一个破旧、冷清的垃圾分类环保小屋,在大家的努力下,半年时间里被“点石成金”,成为如今的模样,并有了“不弃·升级再造中心”这个名字。

改造前

12月20日,记者走进“不弃·升级再造中心”,看到屋子中间是一张可供操作的大桌子,周围每面墙都划分出不同内容版块:改造工具、绿色合伙人、旧书流转、闲置物品交流点、旧衣改造展示、免费领取环保袋点以及各种再造物品展示等,一切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

据了解,兴蓉社区长期以来围绕绿色无废社区的建设,尝试了各类创新方式。今年5月,“不弃·升级再造中心”的主理人蒋子翰作为社区合伙人被兴蓉社区引入,在社区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建设这个创新型的垃圾分类教育站点。

“兴蓉社区很重视垃圾分类、绿色、低碳等议题,这和我想做的事不谋而合。”蒋子翰偶然看到了街角里无人注意的垃圾分类环保小屋,便提出“能不能把它利用起来,再发挥新的作用”,于是一场“变身计划”正式启动。

中心内部

“我们只是重新做了防水、刷墙,再钉上洞洞板,其他的东西都是在一场场公益活动中大家一起做出来的,墙上的植物装饰是废弃物组合的,沙发是旧衣服改造的,门框上贴的拼图是居民弃置的……”蒋子翰说,“别看这里小小的,但都是大家动手打造的,凝聚了居民和志愿者们的智慧。整个过程也是一次对‘让零废弃成为习惯,让可持续回归生活’理念的深刻教育体验。”

丰富的公益活动

“不弃·升级再造中心”于今年7月19日正式对外开放,与传统的垃圾分类教育站点不同,它是一个综合性点位,有可回收物加工和再造、垃圾分类互动体验、培养社区环保志愿者等多种功能。截至目前,这里已经组织了50余场公益免费活动,共有1200多人次参加。

其中,有社区“酵素制作达人”许阿姨带着大家一起将厨余垃圾变成环保酵素;“时尚达人”肖阿姨教大家如何利用厨余染、草木染等方式,让旧衣、旧包重新焕新;设计师欧佳鹏和大家一起发挥奇思妙想,将家里的废旧衣物改造再利用;热衷志愿公益活动的小金同学发起“旧书新旅程”图书流转交换活动;最近兴蓉社区银杏节热门的打卡点“抱抱树”,也是中心带着志愿者、参与者们共同创作完成的……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垃圾分类和环保生活变成了一场场有趣的“游戏”,不同年龄阶段的居民都乐于接纳、参与其中。

共同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社区环境

此外,兴蓉社区也联动辖区内的居民、学校、企业、志愿者等,与“不弃·升级再造中心”开展了广泛的联动,实现垃圾分类教育进院落、进校园、进企业,推动社区垃圾源头减量工作成为新风尚,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我们希望用不一样的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让大家收获全新的垃圾分类理念,使垃圾分类工作从一项任务转变为一种有趣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参与其中,共同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社区环境贡献力量。”兴蓉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社区还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模式,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让垃圾分类成为社区的新时尚、新名片,动员更多居民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文图:王雯丽

(部分受访街道供图)

编辑:向策

网址:成都高新区兴蓉社区“垃圾小屋”变身创意再造中心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06813

相关内容

旧物重织邻里情,垃圾巧变生态景 成都这个社区用“垃圾”书写社区文化新注脚
社区创意达人 垃圾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创意点亮绿色蓉城” 成都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创意作品征集活动
变废为宝,来看看新津垃圾分类创意作品
“无废蓉城·美丽成都”小区行—— 共建生态宜居新风尚 共享绿色生活
【垃圾分类】如何把垃圾变成宝? 看海淀区垃圾分类创新“玩法”
“旧”小区抓住“新”机遇,垃圾房改造“走新”更“走心”
烟厂社区开展可回收垃圾再利用创意手工活动
我区开展屋顶垃圾清理行动
新村社区:厨余垃圾变废为宝,废油制皂“华丽变身”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