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下滨水公共空间活力提升设计研究——以成都红星路二段至一环路南一段锦江两岸为例
探究公共空间设计如何提升城市生活质量 #生活乐趣# #生活质量# #生活品质# #城市生活质量研究#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水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关系
1.1.2 城市更新背景下滨水区发展
1.1.3 滨水空间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
1.1.4 滨水公共空间活力提升必要性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范围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4.3 综述小结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旧城滨水公共空间相关概念理论及案例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城市更新
2.1.2 滨水公共空间
2.1.3 公共空间活力
2.2 滨水公共空间活力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2.2.1 城市设计理论
2.2.2 环境行为学理论
2.2.3 外部空间理论
2.2.4 空间使用后评估理论
2.2.5 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2.3 滨水公共空间活力提升案例研究
2.3.1 国外案例分析
2.3.2 国内案例分析
2.3.3 案例启示
第3章 旧城滨水公共空间基础研究及活力解析
3.1 滨水公共空间要素解析
3.1.1 道路
3.1.2 边界
3.1.3 标志物
3.1.4 区域
3.1.5 节点
3.2 旧城滨水公共空间类型
3.2.1 按功能分类
3.2.2 按滨水岸线形态分类
3.3 旧城滨水公共空间特征与功能
3.3.1 旧城滨水公共空间特征
3.3.2 旧城滨水公共空间功能
3.4 旧城滨水公共空间活力构成解析
3.4.1 要素活力
3.4.2 表征活力
3.4.3 小结
第4章 成都旧城滨水公共空间发展概况及现状调研分析
4.1 成都旧城滨水空间发展概况
4.1.1 成都锦江发展概况
4.1.2 成都旧城滨水公共空间
4.2 调研内容及方法
4.2.1 调研内容
4.2.2 调研方法
4.3 物质空间现状调研
4.3.1 空间格局
4.3.2 空间功能
4.3.3 空间品质
4.3.4 韧性安全
4.3.5 文化特色
4.3.6 小结
4.4 使用人群现状调研
4.4.1 问卷设置
4.4.2 问卷发放情况
4.4.3 问卷结果
4.4.4 小结
第5章 成都旧城滨水公共空间活力分析与评价
5.1 成都旧城滨水公共空间要素活力分析
5.1.1 研究方法
5.1.2 影响因子选取技术路线
5.1.3 选取原则
5.1.4 活力因子初步选取
5.1.5 活力因子释义
5.1.6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5.1.7 要素活力因子权重分析
5.2 成都旧城滨水公共空间表征活力分析
5.2.1 研究方法
5.2.2 基于实时数据的活力强度分析
5.2.3 基于人群活动的关联性分析
5.2.4 基于空间要素的满意度分析
5.2.5 小结
5.3 成都旧城滨水公共空间综合活力评价
5.4 成都旧城滨水公共空间活力提升潜力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旧城滨水公共空间活力提升设计策略研究
6.1 旧城滨水公共空间活力提升原则
6.1.1 生态性
6.1.2 可达性
6.1.3 公共性
6.1.4 亲水性
6.1.5 可识别性
6.1.6 时态性
6.2 空间功能——结合复合功能的渐进开发
6.2.1 满足多样人群的功能复合
6.2.2 渐进性更新
6.3 空间格局——结合城市形态的时空可达
6.3.1 控制滨水街区尺度
6.3.2 打造慢行交通网络
6.3.3 打造面向水体的视线通廊
6.4 空间品质——结合生态保护的绿色发展
6.4.1 提升景观环境质量
6.4.2 打造柔性生态堤岸
6.5 文化特色——结合地域文化的场景营造
6.5.1 历史文化为载体新旧共生
6.5.2 地域特色活化的场景营造
6.6 韧性安全——结合多元表达的无界打造
6.6.1 构建以河为骨架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
6.6.2 丰富驳岸线形式
6.6.3 多维集约的竖向空间层次利用
6.6.4 滨水建筑空间与水体结合设计
结语
1. 主要结论
2. 展望与反思
致谢
参考文献
附 录A 滨水公共空间使用现状及满意度问卷调查
附 录B 旧城滨水公共空间要素活力影响因子权重确定专家问卷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索 引
网址:城市更新下滨水公共空间活力提升设计研究——以成都红星路二段至一环路南一段锦江两岸为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10976
相关内容
城市滨水区气候适应性设计方法研究——以中山市岐江公园滨水区为例东岸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多彩生活
城市街道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策略研究——以昆山开发区为例
【UAS】城市更新背景下交通协同优化策略研究——以烟台芝罘区为例
上海徐汇11.4公里滨江水岸,有哪些网红打卡地?
提升城市美学丨打造一环路市井生活圈 全方位呈现成都烟火气息
慢生活理念导向下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研究
城市旧住区更新中的公共交往空间重塑策略探究——以重庆市人民村居住片区为例
韧性视角下社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以南京市线路新村社区为例
成都锦江:大力提升城市通勤效率,助力幸福美好生活—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