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墨香流转 旧书新生
书房可以摆放文房四宝,如笔墨纸砚,体现书香气息。 #生活技巧# #家居布置技巧# #中式家居装饰#
南宁一家咖啡店里,顾客用一本旧书即可换一杯香浓咖啡,开启一段美妙的阅读时光;旧书市集,活跃着越来越多的年轻身影,淘书乐趣无穷;打开社交平台,不少网友纷纷晒出自己收来的绝版图书,分享背后的故事,线上平台的二手书交易热潮也一浪高过一浪……
在数字化阅读盛行的当下,人们正迎接着一场墨香流转的“文艺复兴”——浸润在岁月之中的旧书,不仅深受资深藏书迷青睐,更是吸引了年轻一代的关注。这个现象的背后,是年轻人对深度阅读的渴望,对个性体验的追求,更是在寻找一种与过去、与他人、与城市的情感链接。开卷有益,旧书留香,旧书的世界里,有着一个全新的天地,给快节奏都市生活中的人们带来不少“小确幸”。
1 旧书市集上“开盲盒”的惊喜
双休日,南宁唐人文化园旧书市集,人群熙熙攘攘。旧书书摊的商贩们早早支起帐篷,将一本本泛黄的书籍摆放整齐,等待淘书者光顾;旧书书店里,已有不少顾客静静地驻足在书架前,时光仿佛在这一隅静止,只留下翻书的沙沙声。
“这本书居然是1972年印刷的,已经过去53年了!”“你快来看看我手上这本书,岁数比我还大呢……”前来淘书的人群中,有不少年轻的面庞,为这充满怀旧气息的场景注入了别样的生机与活力。他们在这里汲取新知识、寻找新知己,“以书会友”一词,在这一刻得到了具象化。
拎着结实的购物袋,袋子里装上一包酒精湿巾,是大学生小章来这淘书的基本装备。说到旧书对她的吸引力,小章脱口而出的第一句是:“便宜!”像她这样初入门的旧书友,不玩版本,不看收藏价值,买书就是为了阅读内容。“大部分的旧书都是5元、10元,性价比挺高,买多了也不心疼,攒在手边慢慢看。”
除了价格划算,旧书对于这些前来淘宝的年轻人而言,还有另一种迷人的乐趣——无法预知的期待。旧书爱好者谭莹正是其中一员,她兴奋地向记者展示刚刚的收获,一本1978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赛查·皮罗多盛衰记》。翻开书页,一张在1994年寄出的英文明信片夹在其中,收信人是南宁市的朱女士。
“这位朱女士会不会是外国文学的爱好者?寄明信片的会不会是她在国外留学认识的友人?”一场特殊的“见字如面”,让谭莹展开遐想。书本和明信片上的字迹早已褪色,但这本旧书跨越了数十年时空,将其中承载的往事呈现在了她的眼前。“这是旧书送给我的礼物,是阅读新书体会不到的一种惊喜。”谭莹说。
和谭莹一样,流连在旧书摊前的黄女士,也经常会对着手中旧书留下的线索“开脑洞”。读着扉页的寄语,她会想象这本书当初被赠送的场景。书页中,有些旧主人可能会标注自己阅读时的心境,如果自己也有同感,感觉就像是和对方来了个“隔空击掌”。“只要想到小小一本书,其实联结了很多不能相见的陌生人,就觉得很神奇。”
经营旧书店多年的韦阿姨,也注意到了客人群体的变化。以前,在旧书摊前淘宝的都是年纪稍大的客人,尤其是50岁左右的男性。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书店。“他们常常把‘怀旧’‘复古’‘薅羊毛’等词语挂在嘴边,对于旧书的追求也各有不同。有些人看重的是旧书的装帧设计,有些人寻找的是书中留下的岁月痕迹。”韦阿姨眼中的年轻书友们,个性十足,却又有着同一份厚重的滤镜——文艺青年。他们对于旧书投注的情感,不再只专注于知识的传递,“捡漏”的惊喜、“开盲盒”的新鲜,都让他们感知到与世界更多层次的碰撞和联结。
2 网络上更广阔的寻宝世界
让年轻人流连忘返的旧书店,不只线下的实体店,随着电商的飞速发展,旧书在线上的流通,也大受读书人的追捧。孔夫子旧书网、多抓鱼、漫游鲸等旧书销售网络平台的出现,让人们有了更广泛的寻宝空间。
关于旧书的买卖,多抓鱼微信公众号是这样形容的:“想象一本书的冒险,在穿越高原的火车上,在10万英尺的高空中,在安逸宁静的沙发旁,被不同的手捧读。你手中正在翻阅的书,未来会通过多抓鱼的服务,去到它此生从未想过的远方,见到另一个和你精神相通却素未谋面的人。”
这样的描述,着实抓住了不少年轻网友的心。打开多抓鱼的首页,一个名为“别人的鱼”的栏目,每天都在为旧书友们推荐买家的书评。今年3月初,一位书友在多抓鱼购买了西蒙娜·德·波伏瓦的作品《她弥留之际》。阅读之后,这位书友在平台上留下了自己的感受:“这是让我与作者产生深深共鸣的一本书,看完之后,我主动改善了跟妈妈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到什么时候才会猛然想起,妈妈不只是妈妈,她也是一个女人。”在这条评论下面,多位书友点击了“感兴趣”。
这样的网络互动,让喜欢在网络上买旧书的卢女士很感兴趣:“我在线上淘旧书时,除了价格便宜和到手可能发现的惊喜外,更多的乐趣在于,我在选购时就大概能知道其他人看了哪些书,他们的感受如何,然后再根据这样的推荐,去选择我的书单。”
张静也是线上旧书平台的忠实用户。3年前,她想购买一本英文原版书,但是寻遍多家书店都无功而返,本地的旧书市集上也难觅踪影。经过朋友推荐,她上网搜寻淘到了。“这本书的原价很贵,但是我买的旧书到手价格不到3折,书也挺干净的,我很满意。”
此后,张静就爱上了逛旧书平台,至今从网上买了近百本旧书。有些书读过之后,如果她不打算收藏,还会选择让这本书回到线上的旧书平台继续流通。以多抓鱼平台为例,张静只需要扫一下书封上的条形码,平台就会发出提示,是否同意接收,收购价多少。然后,张静就在平台上约好快递上门寄出,由平台负责评估定价、翻新、消毒、包装,然后再次出售。当这本书被买走时,平台还会发出提醒,而张静也会根据自己的意愿,通过平台发出消息,和新买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一系列的线上操作简单方便,无需和人面对面交流,更契合年轻人的社交和消费习惯。
相比过去,现在人们购买旧书的心态不尽相同。一方面,网络技术让旧书的线上定价、交易等流程变得科学规范,经过专业消毒处理后的旧书也更加安全卫生。另一方面,书的种类更趋于多样性,许多本土旧书市场上难以找到的原版、绝版书,也会出现在范围更广的旧书平台上,即使暂时缺货,书友们还可以设置到货提醒。这种省时省力又省钱的方式,受到不少年轻书友的追捧。
3 从书友到书店老板的身份转换
年轻人的购买欲望,在旧书市集和线上旧书平台的刺激下,一发不可收拾。当“买买买”刹不住车,也有人会从旧书书友“摇身一变”,成为实体旧书店老板。南宁北湖路一家旧书书店的老板潘恒,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
“最初,我只是想找个地方存放我收集来的旧书,顺便招呼朋友一起坐下来看看书、聊聊天。谁知朋友们来了之后,纷纷看上了我的旧书,直接掏钱买走。一来二去,我就有了经营旧书书店的想法,最后还真的行动起来了。”
走进书店,书架上的旧书被塑料薄膜仔细地封存起来。把这些旧书包装起来,再整齐地码放在书架上,这在潘恒看来,是对书的尊重。“过来淘书的书友,都可以拆封阅读。但只要书本回到架上,我都会重新塑封,希望它们能一直被好好地保存着。”
店里的旧书来源渠道丰富,当中不少是出版社库存的精品图书。“这些书大部分都是图书销售企业和出版社清理出来的滞销书和瑕疵书。在清理库存的时候,它们只能以很低的折扣处理,有的甚至论斤卖或送进造纸厂化成纸浆。现在我把它们收集起来,让它们在旧书市场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
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潘恒的目的就是让每一本旧书都能遇见珍惜它的新读者,同时也让这些承载着历史与智慧的书籍,在新主人手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传递知识、启迪思想。在售卖的过程中,他结交了不少年轻的同好。这些书友们通过网络平台找到他,然后再直接根据他发过去的旧书照片下单购书。
不久前,潘恒接到了一个电话。一个年轻女孩想找一本旧版的《红楼梦》,并提出请求,希望能有人把旧书送过去。潘恒看了一眼收货地址,发现那是同城一家医院的病房。原来,女孩最近都在医院住院治疗,她希望能够重读自己多年前读过的这版《红楼梦》,以打发苦闷的时光。尽管医院和书店距离很远,但潘恒还是接下了这单生意。当他亲自把书送到女孩手上的时候,看到对方脸上绽放的笑容,心里也觉得很欣慰。
“旧书有故事,买旧书的书友也有很多故事。因为旧书,我和许多人有了短暂的联结,这都是珍贵的经历。”潘恒经营着他的书店,期待着更多人来这里相聚。
4 旧书文化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电商和电子书的崛起,让旧书书店的生存面临着不小的压力。面对困境,书店经营者们仍然“逆流而上”,在经营模式和文化表达等方面进行创新,让旧书文化找到了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在南宁韬智书店万科里店,门口最显眼的位置有一处特别的书架,摆放着“共享阅读角”的标识,偶尔会有顾客前来询问书籍的购买方式。“这些旧书是由读者捐赠的,我们不会对外出售,但是欢迎大家来店内阅读,或拿旧书进行置换。”店长陈妍说。
2021年开始,韬智书店万科里店就设置了“共享阅读角”,接受读者们捐赠、交换的旧书,搭建起一个“旧书再循环”的平台。经过4年时间,宽1.5米、高2米的书架已经被文学作品、儿童读物、人物传记等书籍填满。
“无论是购买还是交换,我都想让来到我们书店的读者能带走一本书。”陈妍说,“我们不仅仅是想盘活旧书这一资源,更是想把曾陪伴过你的时光、带给你的感触,传递给下一个热爱读书的人。”
位于南宁一个老小区的回暖书屋,用“盲盒换书”这一模式吸引了不少旧书爱好者。读者们将闲置旧书进行包装,写下推荐语后投入共享书架,换取随机匹配的未知书籍盲盒。
与传统旧书店不一样的是,回暖书屋突破传统交易模式,打造了一个“手工+旧书”的新型文化空间。走进店内,暖黄色的灯光下,干净的书籍如艺术品般精心陈列,手工制品与文创产品的摆放错落有序,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布置者的用心。
“我们的目标是营造一个舒适的淘书、阅读空间,让人们在寻找的过程中建立与书本的联结,不要被网上参差不齐的评论所影响,自己去感受、去领悟作者的心血与情感。”回暖书屋店长小宇说,“这也是我们起‘回暖’这个名字的原因,想让那些在角落里沉睡的旧书不再‘冬眠’,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除此之外,旧书还可以更换到别的惊喜。在南宁的Strong咖啡店,推出了“旧书换咖啡”的活动。“顾客把旧书拿到我们店里,可以换一本旧书或一杯咖啡。”店长韦一说,“我本身就是一个喜欢纸质书的人,只要能有一个人来参与活动,我就觉得做这件事就是有意义的。”
4月23日晚上,借着世界读书日的契机,Strong咖啡店举办了一场读书会,用旧书、咖啡与音乐将爱书之人聚在一起,每个人都用心地分享自己与书籍的故事。这一刻,没有信息茧房与算法投喂的裹挟,只有在墨香中主动拥抱阅读的自由意志。
“我最爱去的书店,它也没撑过这个夏天,回忆文字流淌着怀念……”读书会的尾声,韦一与朋友唱起了《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这句歌词也被他手写在了读书会的入场门票上。后面还附上了他的留言:“希望旧书店能陪伴你走过这个夏天,让你热泪盈眶或怀念,成为你今后独特的回忆。”
作者:刘 豫 覃浏榴
编辑:黄浩刚
审核:李可染
网址:散文:墨香流转 旧书新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11304
相关内容
“书香传递,文墨飘香”旧书收集公益捐赠活动换书阅读节 旧书再散“书香味”
散文:那时旧书今犹在,许多故事已成风
在书香里“持旧迎新”
“书香传递,文墨飘香”旧书收集公益捐赠活动完美结束
古书新韵 纸墨传香——北京古旧书市探访记
让旧书焕生机 让城市飘书香
墨香与岁月:探寻古旧书之美
奔赴山海,相约未来 | “旧书流转,纸墨传情”2023毕业季书籍捐赠活动开始啦~
关于旧书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