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42125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构建多元化育人体系赋能课后延时服务,提高中小学校园生活品质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5-05-02 23:45

绿化建议十四:设置花坛,提供固定展示区域 #生活技巧# #园艺绿化建议# #绿化建议#

对区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42125号提案的答复

 

宋丽婷、葛思绪、胡莉萍、宋丽慧、陈娟委员:

您们提的《关于构建多元化育人体系赋能课后延时服务,提高中小学校园生活品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教育事业的关注和关心。

2021年秋季学期以来,区教育和体育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将解决广大家长看护难问题作为落实“双减”工作重点任务,精心安排部署,多措统筹推进,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家长精力负担得到有效减轻。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区教育和体育局先后印发《关于全面做好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通知》(周教体发〔2021〕4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通知》(周教体发〔2021〕65号)《周村区关于规范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红头》(周教体发〔2021〕166号)《规范引入第三方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试行)》(周教体办字〔2022〕15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周教体发〔2022〕28号),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率达到98.11%,惠及2.8万名中小学生,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二是优化服务时间。各学校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作息时间的基础上,课后服务主要在上学日放学后进行,结束时间原则上不得早于17:30。具体服务时间由各校结合实际弹性确定,在充分考虑绝大部分家长下班时间,统筹季节、学生年龄等多种因素,弹性设置2-3个结束时间点,供学生和家长选择。课后服务结束后仍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继续提供延时托管服务。

三是优化服务内容。各学校统筹课后服务项目,逐步健全课后服务工作体系,建设课后服务“课程超市”,打造课后服务品牌。课后服务内容要落实“基础+自主”模式,“基础”即自主学习项目,优先让学生尽可能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家庭作业。同时,着眼学困生转化、学优生拓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即着眼学生兴趣培养与身心放松,科学规划读书交流、传统游戏、劳动实践项目,统筹规划开展文化、艺术、体育、科普、创客等社团活动。截至目前,我区各学校共开设课后服务课程391门,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

四是同步推进“三个队伍”建设。区教育和体育局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学校课后延时服务,与14家协会组织和五老志愿者团队达成共识,组建了周村区中小学生课后延时服务志愿者团队。深挖教师队伍和家长队伍,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特别是鼓励教职工发挥爱好特长、跨学科指导学生;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发挥家长的特长和爱好。“三个队伍”建设同步推进,为全区2.8万中小学生享受课后延时服务提供了保障。

五是落实服务保障。我区课后延时服务采取财政补助的方式。财政经费补助标准为义务教育段每生每学期40元。各学校建立教师绩效工资增量机制和评优奖励机制,让教师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可按照课时数记入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范围。

下一步,区教育和体育局将结合各位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全面开启课后服务新时代,在坚持做好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广参与”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服务内容“上水平、强保障”,积极推进服务形式“向下延伸、向上拓展”,力争通过“课程超市”,以学校“配餐”和学生自主“点餐”相结合的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一是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指导各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融合为基础,继续完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建设丰富多元的校本课程,拓展社团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可依托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构建“梦想课程+特色社团”育人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二是规范课后服务时间。加大课后服务督查力度,重点对课后服务结束时间进行检查,各学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得早于17:30,可根据家长需求,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弹性制定2-3个结束时间点,不得随意延长服务时间,以免影响学生就餐。

三是规范和引导社会力量的参与。加大《规范引入第三方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试行)》(周教体办字〔2022〕15号)文件的落实力度,规范引入第三方机构和专业人员参与义务教育学校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构建符合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点、满足家长需求的服务体系,有效解决课后服务师资短缺问题,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是积极搭建数字化平台。搭建课后服务线上平台,将学校课后服务课程体系菜单化,实行网上在线选课制度,打造线上跨区域课后延时服务时空体系,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成长需求。

五是保障教师权益。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快推进课后服务服务性收费工作,研究制定教师弹性工作制,从制度上保障教师休息时间,充分体现对教师的关心和关爱。

六是加大课题研究力度。通过课题研究带动、促进课后延时服务内容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体系化发展。

再次感谢各位委员对我区教育教学事业的关心,希望您们以后多提宝贵意见。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2023年6月25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厅[2017]2号)提出广大中小学要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的工作。课后延时服务作为“双减”政策的重要补充性措施,其初衷是既为了解决家长接送子女、辅导作业等实际难题,也是期望为中小学生丰富课余生活提供优良的公益平台。2021年9月以来,我区多管齐下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育人课程没有体系化,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目前,我区课后延时服务存在的问题: 1.活动内容单一。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延时服务的主要内容都是组织学生在教室进行作业辅导答疑;其次是进行生活、生命、安全等教育和阅读,也是由老师组织学生在教室进行;也安排有其他户外活动,例如足球、篮球、乒乓、游戏等,但是这些社团活动内容单一,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需求。 2.缺乏多元化育人体系。课后延时服务的内容多以社团活动为主,服务形式也多是以老师静态管理为主,缺乏内容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育人课程体系,供学生自主选择。 3.服务师资缺口大,导致教师工作负担过于繁重。目前,尚未出台引入校外师资参与课后服务的明确政策,因此许多学校只能采取基本利用校内师资开设拓展课程的办法,导致教师工作负担增加。 4.课后延时服务管理和保障措施还不够细致。 5.课后延时对学生就餐时间的影响。 建议: 1.建设丰富多元的校本课程,开发校园各类环境、设施、硬件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内学习课程与学习资源。 2.丰富社团项目,拓展社团内容,满足学生在艺术、音乐、书法、绘画、科技、劳动等方面的需求,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 3.依托“梦想课程”,结合学校实际,构建活力多彩的“梦想课程+特色社团”育人体系。我区现与上海真爱梦想合作,助力我区活力多彩教育发展。梦想课程已体系化,内容丰富多彩,如《去远方》《职业人生》《缤纷情景剧》《理财》《共创成长路》《科技创客》等课程,应构建梦想课程与特色社团相对接,搭建丰富多彩的多元化育人体系。 4.规范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拓展多元育人体系。首先,应由主管部门建立专门的审核机制,用以审核、认定和登记校外申报参与课后拓展课程授课的教师资质,并做好向各所学校推荐相关师资的工作;其次,在教师资质合规的前提下,应给予各学校以充分的聘任或聘请自主权,以保证学校课程的建设符合自身实际、具有自身特色;再次,要加强全社会共同参与课后服务的舆论宣传,并指导基层学校主动发掘和引入有益的社会力量和资源。 5.课题研究,促进课后延时服务育人体系规范化。通过课题研究带动、促进课后延时服务内容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体系化发展。 6.数字信息化,打造线上跨区域课后延时服务时空体系。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打破地域限制,实现线上合作,打造跨时空、多地域共创课后延时服务育人新模式。 7.规范课后延时服务时间,确保学生就餐不受影响。课后延时服务时间不易过长,应根据中小学身心发展规律,确定科学规范的服务时间,以免影响学生就餐。 8.健全完善课后服务有关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推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加强对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人员的考核与评价。 构建多元化育人体系赋能课后延时服务,将提高我区中小学校园生活品质,为我区活力多彩的教育事业增光添彩。

网址:对区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42125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构建多元化育人体系赋能课后延时服务,提高中小学校园生活品质的建议)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13158

相关内容

绍兴市教育局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73号提案的答复函
南宁市教育局关于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 第11.04.204号委员提案答复的函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411号建议的答复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 1250364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12号提案的答复
对区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202264号提案《关于重视关爱残疾人家庭的建议》的答复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646号建议的答复
扶绥县教育局关于对县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38号提案的答复
微山县人民政府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微山县教育和体育局对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13105号提案(关于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的答复
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4659号(医疗卫生类404号)提案答复的函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