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646号建议的答复
建议十四: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佛教文化与自然美景相融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自驾游路线#
您提出的“关于在疫情后时代,要更加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等疫后综合症的预防工作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卫生健康委,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积极研究针对性强的心理疏导和咨询干预办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通过多种宣传教育途径,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进展。
一、加强宏观政策指导
教育部指导各地各校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基一〔2012〕5号)《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教基一〔2015〕5号)《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等文件,持续开展尊重生命、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应对挫折、适应环境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新冠疫情期间,教育部印发《给全国中小学校新学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建议》《给全国中小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居家学习生活的建议》《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复学复课工作20问》《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等,解答师生、家长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学生心理疏导,为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二、持续开展心理疏导
一是指导各地各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等,定期与学生进行专门的谈心谈话,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实际困难,及时做好引导疏导工作。二是通过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防疫教育”专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资源建设,上线《面对疫情,如何让自己不恐慌》《接纳心方安,心定学有成》等优质专题视频,从居家建议、理想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指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三是发挥专家引领作用,成立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工作研讨会,推动地方和片区专家组加强对接交流,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疫后长期心理疏导和干预,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四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召开心理健康专题新闻发布会,邀请社会心理、教育心理、精神卫生等专家,介绍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工作,尤其针对开学复课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解答。同时,通过发放相关科普宣教材料,引导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与自我心理调节技巧,帮助广大学生尽快恢复疫后正常学习和生活。
三、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
一是指导各地各校组织教师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网络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家访活动,沟通交流学生学习生活和理想目标信念等情况,协助家长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二是宣传推广《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指导各地各校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一定心理疏导知识,帮助学生学会化解学习生活压力造成的负面影响。三是教育部会同国家卫健委结合世界精神卫生日等主题日,组织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进校园、进社区,对未成年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等知识宣传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及自我心理调适技能,引导未成年人建立自尊自信的心态,关注心理健康,珍视生命。四是国家卫生健康委鼓励有条件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提供儿童青少年门诊和住院诊疗服务,积极探索建立学校、社区、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等向医疗卫生机构转介的通道。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指导各地认真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要求,不断完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创新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开展健康宣传、心理评估、咨询辅导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9月7日
网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646号建议的答复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3231
相关内容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6152号建议的答复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474号建议的答复
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6214号建议的答复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5186号建议的答复
对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688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63号建议答复的函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 1250364号提案的答复
绍兴市教育局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73号提案的答复函
微山县人民政府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微山县教育和体育局对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13105号提案(关于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的答复
关于强化家养宠物监管的建议的提案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