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上清华慕课,免费开放为人民服务

发布时间:2025-05-03 20:59

'清华大学在线公开课' (中国),可免费观看。 #生活技巧# #工作学习技巧# #在线教育平台推荐#

美好生活丨积极心理学

清华网络MOOC《积极心理学》课程,分为“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上下两个模块,主要包括:美好人生、幸福、品格优势与美德、乐观、感恩、积极情绪、利他、人际沟通、亲密关系、福流、动机、价值观、人生意义、坚毅与自律、创造与美、积极身心、积极心理学实践应用等主题,共32课时。

经争取,此网络课程可在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平台免费选修啦!新的一年,从学习如何“更幸福”开始~

电脑登陆:http://www.xuetangx.com/

小程序登陆:直接点击下面的图片可选修课程

“厚德载物”上

“自强不息”下

自2018年9月起,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指导师培训班(初级班)课程就由往期连续6天培训的形式改为采用面授及网络MOOC授课的混合方式进行。学员面授课程在校内开展,网络课程则通过“学堂在线”平台进行选修。

这也是积极心理学指导师培训班首创清华继教处与学堂在线合作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班模式。

首批参与混合式培训班的学员达到319人,他们已经完成了全部的学习,即将收到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处统一颁发社会科学学院主办的积极心理学指导师培训班结业证书!让我们一起来追踪他们学习的脚步,看看他们在改革后的班级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和启示。

美好生活

MOOC课程的第一章是由彭凯平老师介绍“什么是美好生活”开启。从全国各地来到清华学习积极心理学的学员们都是对生活有向往、有追求的实践者,都希望探寻美好生活的真谛。彭老师的介绍正好给大家提供了思考的角度和方向。

彭老师表示,密歇根大学原教授(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美好生活的需要有4个:

• 人间有大爱 Love

我们一定要有大爱的精神,爱别人、爱自己、爱国家、爱民族、爱社会、爱同胞,这样的爱是美好生活特别重要的心理成分。

• 生活有幸福 Play

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活得开心,活得愉悦,活得积极。阳光拂面、春暖花开都会让我们产生愉悦的感觉,这样的感觉越多,我们的生活就会越美好。

• 个人有贡献 Service

美好生活除了爱和愉悦,还需要有贡献和服务,有为他人成就的愿望,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是我们心理中特别重要一种需求。人需要觉得自己活得有价值有贡献,这是个特别重要的美好的感受。

• 工作有意义 Meaningful

同样的美好生活还需要有一种意义感,这种意义感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我们深切的身心灵的感受,你看到潮涨潮消、云舒云展、花开花落,都有感触、都有感动、都有感受这就是意义感,所以活着一定要活出意义来。

知道了美好生活是什么,那我们该如何追求呢?

——学习和实践积极心理学!!!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马丁·塞利格曼

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心理学有三个使命:治疗心理疾病,让所有人生活更有意义,鉴别和培养天才。战后,两个事件改变了心理学的面貌。1946年美国退役军人管理局成立, 应用心理学家发现, 他们能够通过治疗心理疾病来谋生。1947年,美国国立心理健康研究所成立,从事学术研究的心理学家发现他们能够获得心理疾病方面的研究资助。

因此, 我们在理解和治疗心理疾病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心理学家至少揭示了10种之前难以治疗的疾病奥秘,现在这些疾病能够治愈或大大缓解。更为成功的是,心理学家减轻了数百万人的烦恼。

我们忽略的使命

但是,心理学的另外两个基本使命(让所有人的生活更有意义和培养“天才")在走下坡路,几乎被遗忘。50年之后,我想提醒大家,我们已经偏离了主题。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弱点和损伤,还应研究优势和美德。治疗不仅要修复受损的部分,还要滋养我们内心最好的部分。

积极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状态,包括幸福、美德、意义、审美、创新、善良,心理健康等积极的心理能量。它致力于发现和弘扬使个人,家庭,组织和社会得以繁荣兴旺,积极发展的心理和环境因素。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以品格优势为基石,以正面情绪、投入、人际关系、人生意义、成就等五个方面为支柱的“幸福大厦”模型,为我们提供了追求美好人生的路径 (Seligman, 2012)。

接下来由赵昱鲲老师主讲的MOOC课程也是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展开的,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鲜活的例子详细讲解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与应用。

Seligman, Steen, Park, & Peterson, 2005

在第一堂课的最后,赵老师给学员们布置了每天“三件好事”的作业。经实验研究,每天写“三件好事”并写下发生原因的实验组,比每天随便写点东西的对照组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幸福指数更高,抑郁症状更低。当然最重要的是真正的行动,不然懂得再多的道理也难以有真正的改变。

行动后的真实感悟

在彭老师、赵老师的悉心引导下,在班主任、班委以及组长的有序组织和督促下,参与首批混合式培训班的学员们积极参与了“三件好事”等一系列作业的实践。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文章里依次和大家分享学员们的心路历程。

三件好事的作业,其实只要21天的就可以完成任务,但很多学员一开始写了之后就停不下来,连续写5个多月的学员也比比皆是。也是在这真正的“做”的过程中,大家才体会到记录的魅力,好多学员反馈这个作业影响了他们看事情的角度,增加了他们的幸福感。

我坚持了5个多月,还是挺有收获的。刚开始z记的时候是搜肠刮肚想一天的好事,现在记哪怕是糟糕的日子也能看到好的地方,生活其实没有多大变化,变的是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心态,对正能量的体会变得敏感,负能量变得能承受或者说能更快消化吧。

——学员:晓霞

三件好事记录到今天(1月12日)已有127天,明显感受到自己的变化。以前要说自己的优势,需要细想。前段时间填写一张表,有哪些优势。我一口气就写下很多,再细想还有,我没好意思再写。通过这件事我也体验到品格优势是可以培养的,我还有很多优势没发挥出来呢。

——学员:高淑红

从开始记录三件好事到现在,每天坚持在组群里分享,这个作业的坚持让我受益匪浅。

一是提升了自己的自律性,三件好事已经成了自己每天必做的作业,让我更加自律。

二是发现美的深度和广度都在增加。大自然的美,美食之美,关系之美,感悟之美,学习之美,觉察之美……特别是在一天平淡生活甚至有点郁闷的日子里,也能从中发现至少三件美好的事物依然照亮着自己的生活,体悟到美永远都不会舍我而去,美好就在我的身边。

三是人际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更加容易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更加容易出口就是表扬而不是指责缺点,这让我深深感受到对关系的滋养。

总之,三件好事的练习改变了自己对生活中人事物的看法,让自己跟万物都能和谐相处,我想自己会继续坚持记录下去。

——学员:王好英

一.“记录三件好事”让我变得更乐观更积极,它已经成为我的生活习惯。每天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记录下来分享,会感受到每天很开心快乐。带着“空杯心态”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用积极的心态去真实快乐的活在当下,福流满满。

二.对“三件好事”的坚持让我更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方式发生了变化。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积极情绪越来越丰富,我更多的是享受过程和成长而不是结果,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精彩。

三.坚持记录“三件好事”让我的工作和生活更加顺畅。心理健康教育在思路上、内容上、形式上不断创新,带领我的团队18年取得了新突破新成就,很有意义和价值感。身心状态也更加健康和谐,社会支持系统更加有力量,家庭温暖,心态年轻,幸福感不断提升。

——学员:王宝玲

感受幸福是一种能力,如同肌肉一般可以越练越强大。刚开始我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完成作业的压力下,开始每天坚持训练感受幸福的力量。21天,形成一个习惯的周期。在这21天里,每天晚上必做的一件事就是锻炼感受幸福的这块肌肉。随着练习的进展,幸福的来源从最初的亲子、工作,到现在越来越广泛的关系,我能够感受到自己这块肌肉越来越强大了。记录三件好事的动机也从最初的完成作业,到成为习惯。现在,晨起的跑步和晚上的三件好事,已然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融进自己的生命里。每天晚上记录时,这一天的幸福会在我的心间流淌,任我细细品味。每到周末,我会整理伙伴们一周的三件好事。此刻,大家的幸福感染着我,同时,那种编辑幸福的神圣使命感让我沉醉。当我感受到这块肌肉越来越强大时带给自己的惊喜,我看世界的角度已经发生了变化:新的视野,新的感悟,新的方向,新的态度,一切都发生的自然而然,潜移默化。蓦然回首时,我原来追求的那份喜乐就在灯火阑珊处!

——学员: 顾永盛

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的习惯造就了我们,卓越不是一次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每天分享三件好事就像是建立一个幸福的习惯。这个习惯让你每天都会觉得自己十分幸福。幸福不是一次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只要能建立幸福的习惯,余下的事情就简单了。每周运动一次,每月跟家人看一起吃饭,每天天看看有趣的书,偶尔吃块巧克力,每天半小时静静的听听音乐,等等。每天的好事分享,让我把幸福变成了一种习惯,伴随习惯的固定,我也会感觉更加幸福。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去。

——学员:晋艳

有些培训班学员是幼儿园的园长,比如:吕永胜和康耀花两位学员,他们不仅自己践行“三件好事”,还带领整个幼儿园所有教师一起践行。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指导师培训班(初级班)课程优势

培训班混合教学采用的面授 + 16周MOOC线上课程+ 课后作业的形式,优势尽显。

保留面授:

混合教学保留了面授课程的形式,在2天的线下课程中,学员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链接到班级里更多的人,选举出的班委和组长将组织各自的学习小组,感受积极的线下学习氛围。

线上课程:

线上课程分解了学习难度,让学员们可以在拉伸区进行学习和进步。也正是由于线上课程,让远距离学习和反复巩固成为可能。

课后作业:

提供必要的作业实践练习,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消化和吸收,促进学员在生活中实际运用,加强小组和班级的凝聚力。

陪伴学习:

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每天共同学习积极心理学的知识,讨论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实践积极心理学的行为,都说“积极心理学不是观赏运动”,经过半年的心灵滋养和行动实践,我们不仅能收获知识,更能收获从内而外的改变。

2019年的积极心理学指导师混合培训班以及实践班的招生即将启动,敬请期待!

责任编辑:吴卫国

网址:《积极心理学》上清华慕课,免费开放为人民服务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17789

相关内容

积极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社区建心理咨询室 为居民免费服务
高淳阳江镇积极优化民生服务,让民众舒心、放心、安心
积极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精选10篇)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态,从积极对积极免费软件开始培养!
心理减压技巧培训会 为民服务从“心”开始
《积极心理学》课程
初识积极心理学
《哈佛幸福课》积极心理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