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手巧,创意无限”青少年手工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发布时间:2025-05-05 09:14

手工制作木质摆件:创意无限 #生活技巧# #手工DIY技巧# #木工手工活#

出品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陈子贺 张熙强 邱宇敏

单位|海口市海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背景介绍

面对我国城市“放学后无人陪伴”青少年群体规模持续增长的社会现象,北京市已规划强化青少年课后服务体系,推广涵盖艺术、科技、手工等领域的创新实践活动,以满足其多元化发展需求,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以此为出发点,新埠街道社工站根据项目前期调研显示,约七成受访青少年放学后独自在家或由保姆照料,普遍存在课余生活单一、创新思维锻炼不足、社交圈子狭小等问题,尤其是时间利用率低和情感交流需求得不到满足。

超过八成五的受访青少年渴望参与趣味性、创新性的手工活动,以缓解孤独感、拓宽交友圈,增进情感交流与自我价值认同。

为此,新埠街道社工站推出“心灵手巧,创意无限”青少年手工小组,主要针对课后活动资源匮乏、亟需提升创新能力、拓宽社交网络及寻求自我价值感的“放学后无人陪伴”青少年。

小组通过丰富的手工活动激发创新潜能,丰富课余生活,搭建互动合作、情感交流平台,助力青少年发掘兴趣、树立自信,构建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网络。

二、分析预估

(一)问题分析

通过前期招募共有20名服务对象报名参加小组,通过小组开展前电话访谈进行小组筛选,共有12名服务对象符合小组成员资格进入小组。

经过小组前期电话访谈及问卷调研,小组成员的问题主要呈现在以下方面:

1.课余生活单一:由于放学后缺乏有效的监管与引导,青少年的课余时间可能主要用于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单一娱乐活动,导致其生活内容贫乏,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2.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欠缺锻炼:在无人陪伴的环境下,青少年往往缺乏机会进行创造性思考和动手操作,影响其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3.社交圈子局限:缺乏与同龄人的广泛接触与深度交往,可能导致青少年社交技巧不成熟,同龄友谊网络稀薄,易产生孤独感。

4.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长期缺乏父母的有效陪伴与情感交流,可能导致青少年情感需求得不到及时回应,出现情绪困扰,影响其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

5.自我价值感较低:课余生活缺乏成就感与正向反馈,加之社交圈子狭小、情感需求未得到满足,可能导致青少年自我评价偏低,自信心不足。

(二)需求分析

针对选择范围内的青少年现状,结合服务对象对自己问题及期望的自述,服务对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元化的课余活动:需要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以替代单调乏味的课后生活,激发兴趣爱好,促进身心健康。

2.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渴望有机会参与能锻炼创新思维、提升动手能力的项目,如手工制作、科学实验、艺术创作等,以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3.同龄社交支持:期待建立广泛的同龄友谊,扩大社交圈子,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合作提升社交技巧,缓解孤独感。

4.情感交流与心理支持:需要一个安全、接纳的环境进行情感表达与交流,获得同龄人及成人的理解和关心,满足其情感需求,维护心理健康。

三、服务计划

(一)小组理论

1.认知发展理论

利用不同材质的手工活动,如第一节课使用软泥塑造,第二节课DIY纸杯,第三节课3D纸艺等,设计符合儿童当前认知发展阶段的任务,促进其感知、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2.小组动力学

小组动力学认为,沟通和互动模式是小组功能的基础,通过沟通互动小组的工作目标才能实现。

此次小组是一个由各个组员的互动所形成的心理场域,所有小组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均致力于提高凝聚力、提升动力,组员的成长和小组的发展均取决于小组动力的引导和培育。

(二)小组目标

1.总目标

帮助组员锻炼动手能力,满足创造性行为的需求,培养责任感,提升自我价值感,提高生活质量。

2.分目标

(1)80%的组员通过完成手工任务,提高日常活动、动手制作能力。

(2)80%的组员通过完成小组任务、成果展示,建立自信、肯定自我。

(3)通过经验分享、交流协作、互相帮助,让80%的组员提高社交能力。

(三)小组对象

放学后主要处于独自在家、由保姆看管或在非正式托管场所度过、平日课余活动较为匮乏,较少参与同龄人玩乐的6-12岁青少年。

(四)小组开展时间

2023年8月18日-28日,15:00-16:30。

(五)小组程序

见文末附件1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小组初期:第一节小组

1.目标

通过手工活动,帮助组员找到共同话题,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促进团队感情升温。

2.实施过程

社工在小组初期扮演着多重角色,包括领导者、鼓舞者与协调者,以确保组员能遵循既定流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鼓励组员自由表达,以及推动组员间互动与理解,共同塑造小组的积极发展态势。

(1)构筑和谐的小组氛围与协作纽带

社工首先向组员阐述小组的主题、具体内容及其意义,旨在激发组员对创新思维、实践操作以及手工艺术表达的热情。通过这一环节,社工不仅明确了小组的发展导向,也为后续的手工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接着,社工带领组员制定小组契约,强调在全情投入活动的过程中,要尊重他人的创意,维护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时刻关注个人安全。此举旨在巩固小组规则意识,营造平等、包容且安全的学习环境。

(2)启迪创新思维与提升实践技能

为培养组员的创新意识、逻辑思维与动手能力,社工精心筹备了丰富的手工材料,如各色卡纸、彩泥、纸杯、画笔、彩钻、剪刀等,赋予组员自由选择的权利,以体现个性化表达。通过展示社工预先制作的成品,社工对其进行步骤分解讲解,直观展现创作过程,使组员对每节任务有清晰的认识。

现场示范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社工手把手演示每一个手工步骤,确保组员能够准确掌握技巧。与此同时,志愿者在旁辅助指导,尤其关注组员使用剪刀等工具的安全,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这样的协作氛围中,组员们的想象力得以充分释放,他们在动手实践中锻炼思维,展现出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3)共享成果与深化感悟

随着欢乐的手工时光缓缓流逝,组员们纷纷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此时,社工邀请每一位参与者分享创作心得,讲述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提升,以及对本节小组主题的深层理解。此外,组员们借此机会感恩在活动中给予帮助的同伴、社工及志愿者,强化了团队间的互信与互助意识。

综上所述,社工在小组初期通过明确主题、重申契约、指导手工活动以及引导反思分享等一系列举措,成功构建了积极的小组文化,促进了组员间的互动与个体成长,实现了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步提升,同时也培养了青少年们的团队精神与感恩之心。

(二)小组中期:第二至四节小组

1.目标

社工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手工项目,以全面激发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增进他们对生活的认同感与自我价值感,促进其全面发展。

2.实施过程

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核心目标,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手工项目,如立体装饰小屋制作、拼贴水珠图案和拼贴纸杯制作,有效激发了前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热情,提升了他们的细心、耐心及理解力。

活动过程中,社工与志愿者们不仅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和支持,还强调了安全意识、尊重他人及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营造了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

(1)第二节:创新思维与手工实践

社工开展本节小组活动,阐述主题、内容及意义,强调手工活动对于锻炼青少年创新思维、提升思维与动手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展现其丰富想象力与积极态度的价值。

复习小组契约,强调尊重他人、确保安全,为营造和谐、专注的活动氛围奠定基础。

提供卡纸、画笔、剪刀等材料,鼓励组员自由选择颜色,以个性化方式参与立体装饰小屋的制作。社工通过展示已完成作品,拆解步骤进行讲解,同时现场示范每个环节。志愿者辅助组员操作,特别关注剪刀使用安全。

制作完成后,组员展示各自作品,分享创作心得、活动感悟,表达对组员、社工及志愿者的感激之情,增强团队凝聚力。

(2)第三节:拼贴艺术与细致匠心

社工与志愿者引领组员回顾上节活动,引入本节主题“拼拼贴贴,创意无限”,着重说明拼贴水珠图案对青少年细心、耐心、理解力及动手能力的挑战与提升作用。

在社工与志愿者的悉心指导下,组员们专心聆听、积极实践,凭借想象力与创造力完成了精美的拼贴作品,展现出显著的成长与自信。

(3)第四节:有序创作与团队协作

社工带领组员回顾上节活动,介绍本节主题,聚焦拼贴纸杯制作的顺序性、精细度要求及其对青少年理解力与动手能力的锻炼作用。

社工与志愿者全程陪伴,鼓励组员克服困难,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保持良好沟通,营造愉快的创作氛围。完成作品后,组员自豪展示,分享创作经验与小组感悟,对同伴、社工及志愿者的帮助表示感谢。

家长对此次活动给予积极反馈,期待更多此类启智活动丰富青少年假日生活,培养兴趣,实现价值。

(三)小组后期:第五、第六节小组

1.目标

协助组员巩固小组成果,总结自身的收获及改变,处理离别情绪。

2.实施过程

(1)第五节:拼贴艺术与夏日清凉

活动开始前,社工和志愿者精心准备,清洗新鲜的应季水果,为组员们营造一个清爽宜人的氛围,以消解夏日的暑热,舒缓他们的心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迎接即将到来的手工环节。

小组正式开启,社工首先带领组员们一同回顾上一节活动的精彩瞬间,强化记忆与情感连接。随后,介绍了本节小组的核心主题——拼贴装饰画制作。

这项活动对青少年的细心与耐心程度、理解力与动手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旨在引导青少年运用创新思维,通过亲手制作拼贴画来锻炼大脑,享受创造的乐趣,并在过程中增进自我成就感。

在实践活动阶段,社工与志愿者始终陪伴在侧,他们积极鼓励组员大胆尝试、独立思考,及时提供指导与支持,帮助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他们与组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互动,营造出一片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的景象。

活动接近尾声,组员们满怀自豪地向社工展示自己的拼贴画作品,纷纷起身分享创作心得、参与小组的感悟,以及对彼此间互助合作的深深感激。

家长们观摩了孩子们的作品后,无不赞叹不已,一致表达出希望社工与志愿者能在辖区内更频繁地举办此类启智活动,以丰富青少年的假日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实现个人价值。

面对家长们的热切期待,新埠街道社工站郑重承诺,将继续策划并实施各类青少年手工小组活动,致力于打造一个寓教于乐的成长平台,让青少年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2)第六节:黏土折纸与感恩馈赠

社工带领大家回顾了上一节活动的精彩点滴,接着揭晓了本节小组的主题——手工黏土与折纸创作。

这两项活动同样对组员们的细心程度、耐心、理解力和动手能力有着高标准的要求,旨在通过动手实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锻炼大脑,同时在创作过程中收获快乐与满足。

在制作过程中,社工与志愿者持续发挥引导与辅助作用,激励组员积极思考、勇敢尝试,共同应对遇到的技术难题,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互动,确保整个手工室充满欢笑与活力。

活动结束后,组员们兴奋地展示各自的作品,分享创作经历、小组体验以及对同伴、社工、志愿者无私帮助的感激之情。社工告知组员小组即将结束,大家今后可参加其他活动,随即带领组员齐唱欢快歌曲,消除组员的离别情绪。

为了表彰组员们长期以来的积极参与与出色表现,社工特意准备了精美的小组礼品,包括水杯和零食,以此祝福他们在享受手工小组带来的快乐之余,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学期。

收到这份心意满满的礼物,组员们满心欢喜,热烈地向社工与志愿者表达谢意,对他们为系列活动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敬佩与感激。这一温馨的场景,为本次青少年手工小组系列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五、总结评估

面对城市青少年放学后无人陪伴、生活单调、创新与社交需求不被满足等问题,新埠街道社工站开设“心灵手巧,创意无限”青少年手工小组,通过多样化手工活动提升青少年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社交技能及情感交流。

本评估基于服务对象反馈与非结构访谈,对小组目标达成情况作详尽分析。

(一)服务对象深度参与,活动能力显著提升

小组构建安全、包容环境,明确主题与契约。六节活动中,服务对象积极参与立体装饰、拼贴、黏土与折纸等手工,投入度高,后测表中“我投入此活动”得分为满分5分,显示他们全身心投入,提升日常活动能力,有效填充课余时间,促进身心健康。

(二)形成稳定社交网络,孤独感得到缓解

社工引导组员沟通、协作与分享,促使他们结伴完成作品,建立互助关系。后测表中,“我与组员互助完成作品”及“生活中有互助伙伴”亦为满分5分,说明服务对象在小组中建立了稳固伙伴关系,拓宽社交圈,有效缓解孤独。

访谈中,服务对象满意小组提供的社交平台,助其建立积极同龄友谊。

(三)提升生活认同感与自我价值感

访谈揭示服务对象参与活动后,对生活满意度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感显著提升。他们普遍表示,小组活动带来成就感与自信心,通过完成复杂作品、展示成果、获得认可,深化自我认识,增强对生活的认同感与自我价值感,使其面对挑战更为从容自信。

综上,该小组活动借助多元化手工实践,营造积极互动环境,有力提升了青少年的日常活动能力、社交网络及对生活的认同感与自我价值感。活动丰富了生活内容,促进身心健康,塑造积极心态与人际关系,为青少年的成长与社会融入打下坚实基础,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六、专业反思

(一)精心设计小组工作计划至关重要,确保工作效果与目标达成

本小组针对“放学后无人陪伴”青少年特点与需求,设计创新、趣味、挑战性的手工活动,激发潜能,满足多元化发展。社工根据反馈灵活调整活动,确保组员在适宜支持下完成任务,建立自信,实现目标。

(二)熟练运用小组技巧,推动小组健康发展

社工作为领导者,运用多种技巧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实践技能,鼓励分享,强化团队精神与互助意识,有力提升小组凝聚力,确保目标达成。

(三)整合社区资源,提升服务品质与影响力

社工调动内外资源,志愿者参与提供现场支持,保障安全,树立榜样。与家长紧密沟通,获家庭认可,扩大社区认同。倾听反馈,承诺持续开展活动,巩固成果,为未来服务拓展奠定基础。

总之,本次小组工作启示如下:精心设计工作计划是前提;熟练运用小组技巧促进互动与个体成长;积极整合资源提升服务品质与影响力。这些反思为本次成功提供理论支撑,也为未来类似服务提供经验借鉴。

附件1:小组程序

新埠街道“心灵手巧,创意无限”青少年手工小组详细程序

第一节:“心灵手巧,创意无限”手链DIY手工活动

时间:2023年8月18日15:00-16:10

地点:新埠街道文化站

目标:1.通过建立专业互信的小组关系,营造良好融洽的小组氛围,相互认识,制定契约;

2.带领组员做串珠手工,在活动中找到乐趣,在互动中收获友谊。

活动时间

活动环节

具体安排

所需物资

负责人员

备注

15:00-15:15

引导组员认识

1.签到及指引就坐,社工通过带领组员逐个自我介绍打破陌生感,促进组员相互认识。

2.由社工提问大家的年龄,根据年龄最大的孩子进行自我介绍,再又该组员选择下一位组员进行自我介绍,以此类推。

3.组员逐个介绍结束后,社工再逐个介绍组员,夯实组员的记忆。

签到表、签字笔

陈子贺

邱宇敏

15:15-15:20

手工材料派发

1.社工拿出手工材料,派发给组员。

串珠材料、绳

陈子贺

15:20-15:30

制定小组契约

1. 社工带领组员制定小组契约,圈定讨论范围,由组员轮流发言,举手表决协商订立契约。

2. 社工以大字报的形式张贴小组契约,并在后续小组活动中将其放置在明显位置作为提醒。

A4纸、签字笔

陈子贺

邱宇敏

15:30-16:10

手工制作及分享

1.社工带领组员们制作手工手链,并在一旁指导。

2.社工鼓励完成手工的组员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感受。

3.社工发放小组“前测问卷”,指导组员结合自身实际如实填写。

4.社工口头通知组员下一节活动的活动时间。

签字笔、问卷、活动记录卡

陈子贺

邱宇敏

第二节:“七彩的梦,千变万化”纸杯DIY手工活动

时间:2023年8月21日15:00-16:00

地点:新埠街道文化站

目标:1.通过手工活动,帮助组员找到共同话题,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促进团队感情升温;

2.带领组员做DIY纸杯手工,在活动中找到乐趣,在互动中收获友谊。

活动时间

活动环节

具体安排

所需物资

负责人员

备注

15:00-15:05

签到、复习小组契约

1.组员签到。

2.带领组员回顾小组契约。

签到表、签字笔

陈子贺

张熙强

15:05-15:15

活跃小组气氛

1.暖场游戏,通过播放古诗,让组员猜下句诗句。

/

陈子贺

张熙强

15:15-15:20

手工材料准备

1.社工拿出手工材料,派发给组员。

彩色纸杯、卡纸、剪刀

陈子贺

张熙强

15:20-16:00

手工制作分享

1.社工带领组员们制作手工手链,并在一旁指导。

2.社工鼓励完成手工的组员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感受。

3.社工口头通知组员下一节活动的活动时间。

/

陈子贺

张熙强

第三节:“信手‘粘’来”,随心所欲泥塑手工活动

时间:2023年8月23日15:00-16:00

地点:新埠街道文化站

目标:1.通过手工活动,帮助组员找到共同话题,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促进团队感情升温;

2.带领组员做拼黏土手工,在活动中找到乐趣,在互动中收获友谊。

活动时间

活动环节

具体安排

所需物资

负责人员

备注

15:00-15:05

签到并复习前一节活动

1.签到并带领回顾上节活动。

签到表、签字笔

陈子贺

张熙强

15:05-15:10

派发手工材料

1.向组员分发橡皮泥。

橡皮泥

陈子贺

张熙强

15:10-16:00

社工示范手工以及组员实践

1.引导组员塑造橡皮泥,鼓励组员向参考照片迈进。

2.让组员分享自己的成果。

3.社工口头通知组员下一节活动的活动时间。

/

陈子贺

张熙强

第四节:“有趣剪纸,丰富夏日”剪纸手工活动

时间:2023年8月25日15:00-16:00

地点:新埠街道文化站

目标:1.通过手工活动,帮助组员找到共同话题,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促进团队感情升温;

2.带领组员做剪纸手工,在活动中找到乐趣,在互动中收获友谊。

活动时间

活动环节

具体安排

所需物资

负责人员

备注

15:00-15:05

引导组员

1.签到并带领回顾上节活动。

签到表、签字笔

陈子贺

张熙强

15:05-15:15

介绍并派发手工材料

1.向组员介绍本节活动。

2.为组员安排好游戏材料。

剪纸材料、儿童剪刀

陈子贺

张熙强

15:15-16:00

手工制作实践及分享

1.引导组员按照参考材料剪纸。

2.让组员分享自己的成果。

3.社工口头通知组员下一节活动的活动时间。

/

陈子贺

张熙强

第五节:“拼拼贴贴,创意无限”手工DIY活动

时间:2023年8月27日15:00-16:00

地点:新埠街道文化站

目标:1.通过手工活动,帮助组员找到共同话题,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促进团队感情升温;

2.带领组员做贴钻手工,在活动中找到乐趣,在互动中收获友谊。

活动时间

活动环节

具体安排

所需物资

负责人员

备注

15:00-15:05

小组签到

1.签到并带领回顾上节活动。

签到表、签字笔

陈子贺

张熙强

15:05-15:15

为手工流程预热

1.向组员介绍本节活动。

2.为组员安排好游戏材料。

拼贴材料

陈子贺

张熙强

15:15-16:00

手工制作实践及分享

1.引导组员按照参考图,手工拼贴。

2.让组员分享自己的成果。

3.社工口头通知组员下一节活动的活动时间。

/

陈子贺

张熙强

第六节:“缤纷童年,心灵手作”手工活动

时间:2023年8月28日15:00-16:20

地点:新埠街道文化站

目标:1.带领组员手工制作,并巩固整个小组内容;

2.齐唱欢快歌曲,消除组员离别情绪,表彰分享。

活动时间

活动环节

具体安排

所需物资

负责人员

备注

15:00-15:05

活动签到

1.签到并带领回顾上节活动。

签到表、签字笔

陈子贺

张熙强

15:05-15:20

手工活动预热

1.向组员介绍本节活动。

2.为组员安排好手工材料。

彩色卡纸、剪刀

陈子贺

张熙强

15:20-15:50

手工制作实践及分享

1.引导组员按照参考图,手工拼贴。

2.让组员分享自己的成果。

/

陈子贺

张熙强

15:50-16:20

总结活动

1.社工带领组员对整个小组过程进行总结回顾、并分享感悟。

2.后测问卷填写。

3.齐唱歌曲结束小组活动,消除离别情绪。

问卷

陈子贺

张熙强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交流?

青少年服务专家任志峰老师

30000名青少年接触后

他得出这19点心得...

《与儿童、青少年沟通技巧系列实务课》

深受好评,扫码拿下

↓↓↓

【社工客书屋】

收录社工精品好书

↓↓↓

【社工客线上课堂】

收录社工精选好课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你有做过小组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

网址:“心灵手巧,创意无限”青少年手工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26978

相关内容

鲍井社区:心灵手巧,创意无限
“幸福夕阳,银铃巧手”老年人手工制作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青少年“情绪管理”小组怎么做?(案例版) | 社工课
“探索社区,提升自我”困境青少年社区融入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长者智能手机学习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指尖趋梦,乐享童年”儿童手工兴趣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人际需求理论在青少年情绪管理小组中的应用 | 社工案例计划
“摆脱坏情绪,生活多有趣”青少年情绪管理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心灵手巧 创意无限
“情绪魔法师”青少年情绪管理成长小组 | 案例计划计划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