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融入生活陈鹤琴课程思想对幼儿园课程建构的启示与活用.docx
投资课程建议:Coursera的'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课程深入浅出。 #生活技巧# #理财投资建议# #投资课程#
在生活中融入生活陈鹤琴课程思想对幼儿园课程建构的启示与活用
陈鹤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专家。关于幼儿园的课程思想,在《陈鹤琴文集》中主要散见在《幼稚教育之原则》、《幼稚教育》、《幼稚园的课程》、《我们的主张》、《整个教学法》、《活教育理论》中。在《幼稚园的课程》中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五指活动”和“单元教学”。陈鹤琴先生说:“五指活动的五指,是生长在儿童的手掌上的……是指要注意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但是不离社会实际,领导儿童作合理的活动,予以适当的教养。”他又说:“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心身的发展,五指运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可见其课程思想是多么形象生动又多么科学合理。他在《幼稚园的环境布置中》中关于为什么要布置环境提出了审美的环境和科学的环境,主张所创设的环境是既有室外的又有室内的,既有动态的孩子可参与的自然环境,又有墙面的、区角的可操作可观察的环境;环境的内容提倡利用自然物,全方位展现孩子们的“成绩”,无论好坏面向全体,有教育意义的图画……细细品味这些课程思想,他的整体教育观、生活教育观、活教育观原则跃然面前,使你不得不对这位先哲敬佩之极。现如今《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主导的教育观在《陈鹤琴文集》中你都能轻易地找到其源头,使我们不得不对课程思想进行深入的思考,反思自己的幼儿园课程观。一、在日常生活中去汲取营养在《陈鹤琴文集》中,很多章节都提到运用生活、利用自然。我觉得这不失为编制课程的一个有效策略。如果我们仔细思考就不难发现:生活真的是很随意的,在生活中我们从来没有要求要去刻意地安排每个时间段,也没有人会为每天的生活内容去制定什么计划。但在具体的生活中,真的自然融合了许许多多让人无法预料的内容。这些自然而无法预料的活动就组成了生动有趣的生活。生活是完整的,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们实施课程能否就从孩子的生活入手,用一种生活的逻辑,去自然地、有机地组合一些生活中的内容、生活中的趣事,以幼儿的生活为生发课程内容的主线,从孩子身边的生活中去汲取营养,把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教学内容自然的、松散的、按照需要去融合在一起,而非按照课表的、计划的组织。我确信幼儿园的课程应该是相对宽松的、灵活的、变化的,而也只有这样灵活随机的课程才是真正适合孩子发展需求的。孩子每时每刻都在细心观察,用心聆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应该用自己敏感的心灵去倾听孩子的声音。如孩子在散步时偶然看见环卫工人在翻地植树,当那些挖成的泥沟和湿润的泥土引起孩子兴趣时,就可以及时引导让孩子看看,鼓励孩子和工人叔叔攀谈,问问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及时抓住孩子的兴趣,展开与自然、与社会生动的对话,这就是幼儿园课程,才可以富有幼儿的特点和儿童的本色。二、.整合与培养学生的认知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整个教学法”,他说:“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系统地去教儿童学。这种教学法是把各科功课打成一片,所学的功课是无规定时间学的;所用的教材是以故事或社会或自然为中心的,或是出发点的;但是所用的故事或社会或自然的材料,总以儿童的生活、儿童的心理为根据的……”确实,孩子认识世界有其独特的方式,他们更多运用的是一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需要完整的,综合地来认知。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孩子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来综合化课程,不要拘泥于某一领域“教死书,死教书”。而应该允许孩子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尽可能多的机会在探索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多采用“小团体教学法”,更多地通过个别的、小组的,幼儿可多选的学习内容将我们的课程适应孩子的认知方式从而使课程内容自然地整合于一体。这样的学习过程,孩子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他也许正带着想象的翅膀在试图解释科学,也许他又萌发了用歌唱或舞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知……因此,一种单纯的,有明确任务的学习也许并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我们应该尽可能多为孩子考虑,孩子可能需要什么,孩子可能会对什么感兴趣,从而尽可能多地去满足孩子的多种需要。如当看到孩子对小鸡充满了爱心和兴趣时,教师就可及时在自然角饲养小鸡,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小鸡,相互交流,鼓励孩子提出自己对小鸡的疑问并展开讨论;建议孩子一起收集菜叶、小米粒等自己认为小鸡可能爱吃的食物尝试喂养它们;请孩子收集有关小鸡的图片、资料与同伴分享;鼓励孩子一起来唱唱跳跳学小鸡的歌曲、舞蹈……这样的活动,自然地融合了多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孩子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学科学还是在学艺术,他只感到自己置身在愉快的活动中,课程内容在自然的综合中变得生动而丰富。三、在社区文化中,激发社会的适性心理陈鹤琴先生在《我们的主张》及很多文章中都提出:“幼稚园的课程可以以自然、社会为中心。”“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的教育观念。可是,现代的孩子,他们很少能在大自然“撒野”,也很少有和同龄人尽情玩耍、自由交往的机会。快节奏的生活带给孩子更多的是和电视为伴,和“高、新、尖”的玩具为伍。大社会、大自然的教育观一旦落实到具体行为,矛盾就出现了。怕麻烦图省事、怕危险求安稳,诸多的原因制约着自然、社会的教育资源还没有被很好地利用。当今社会已越来越向着社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利用自然,结合社会也必定需要把握新的目标,新的意义。具体到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无论从周围环境的创设、人文资源的有效利用、现代网络化资源的运用等方面都要挖掘新的模式和策略来丰实我们的课程。让现代的孩子也能如我们孩提时那样,享受阳光、空气,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在周围生活中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生动和快乐。如在果实成熟的秋天,完全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口袋、钩子,到周围公园的树林采摘各种各样大树妈妈的种子,到瓜果园看看有趣的瓜果;在有关认识诸如商场等社区活动中,也可以带孩子进入社区,在真实的场景中寻找各种标记、观察各种各样的商标、感受社区文化,与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交谈。用好用对周围广泛又有利的诸多教育因素、教育资源,让周围环境成为孩子们生动灵活的课堂,将幼儿园的课程真正尝试与家庭、社区整合起来,充分利用周围丰富的环境资源,积极利用大自然,大社会中有利因素来丰富我们的课程内容,将对幼儿园教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四、课程实施目标的模糊性在《幼稚教育》第四章中,关于幼儿园课程,陈鹤琴提出了五条原则,强调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孩子目前的生活;课程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主张弹性的课程,适应个别不同的兴趣和能力的儿童;所有课程允许重编;非但要适应目前的需要,尤其应适应其它的新需要。(《陈鹤琴文集》之《幼稚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我们似乎习惯了“教学目标”这样的方式。每个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活动实施的效果都以具体目标达成状况来进行评价、衡量。但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目标”并不如我们期待或想象的一样,尤其对于孩子,在短短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很难去判断孩子究竟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发展,究竟实现了哪个教育目标。如乐于表达,如关心集体,如遵守规则……但这些教育目标在很多活动中却始终是在贯彻的,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我们发现孩子确实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幼儿期是人生起步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务必以培养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重心。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必然是全面的,浅显的,它更关注为幼儿奠定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获得快乐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广泛乐学的兴趣,关注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而在具体实施时,对幼儿的发展我们应该秉持给予更多的“等待”,目标是长远的而非短时间就能实现的。急于求成,在幼儿身上迫切能够实现目标、看到效果,是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因此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运用陈鹤琴的课程思想,灵活地、发展地、长远的来看待孩子的发展。不要用框架束缚了我们自己的头脑,而要相信:在短时间里也许看来不能得到平衡的各个领域教育目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能自然地得到统一,从而给孩子更多的宽松学习氛围,追随孩子的经验和兴趣,让孩子生动个性地发展。五、多元的评价,引导家校共同育人1928年,陈鹤琴参与编写了《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民国18年8月教育部颁发),在课程范围部分我注意到:每个内容都有“最低限度”的设定。而在《活教育要怎样实施》一文的“考成”部分,陈鹤琴先生对课程的评价提到了几个方面:在每一个活动完成之后我们就要举行检讨会,把实验参考和发表的三种记录和作品,仔细批评考核;如果小朋友的成绩能够达到最低标准,就给他一个奖章。(奖章)制定几种代表活动中心的木质图案,这种图案,可以用来盖在小朋友的成绩簿上;教师需要用一本簿子来记录他的教学情况、困难或心得,以资改进,还可以和同志一起检讨,共同设法解决困难,贡献自己的心得。可见陈鹤琴先生对课程的评价部分是非常开放,多元的。他给我们的启示是:课程评价其最终的目的应该是对课程起到不断推动、逐渐优化的作用。通过多种渠道的反馈,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在现今的《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对教育评价提出了发展性、合作性、多元性以及多角度、多主体、重视过程等原则。这与陈鹤琴先生考成中所提及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因此,课程评价应该完全打破“评价”的局限,从体现儿童的特点,体现多方参与,在动态的活动过程中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应该涉及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孩子队获得经验的表述、表达、表现;孩子在活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所采取的有效策略;孩子参与设计制作的展览会等很多内容。当把幼儿活动的过程、幼儿的发现,幼儿学到的本领,通过环境、成长册、分享会等呈现给家长、老师和小朋友时,评价就不是一张表格所能包含的,它不仅应该是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一种灵动的评价方式。当然,评价的主体同样需要拓宽,可以请家长一起参与记录和评价。如让家长将孩子在家的表现、讨论的问题,发现的秘密等记录下来,利用调
网址:在生活中融入生活陈鹤琴课程思想对幼儿园课程建构的启示与活用.docx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40878
相关内容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生活教育与陈鹤琴“活教育”之比较
幼儿园课程怎样才能生活化
回归儿童生活:幼儿园课程建构的本质
以陶启思,探究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科学微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
教育与社科辑:快乐教育理念下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探索
课程与课题融合提升幼儿生活力的策略研究.docx
幼儿园融合运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建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