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如此不可” |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发布时间:2025-05-10 13:37

《你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哲学思考 #生活乐趣# #生活日常# #个人成长建议# #阅读推荐书单#

▲ 米兰·昆德拉

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溃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可是在每一个时代的爱情诗篇里,女人总渴望压在男人的身躯之下。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实和实在。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的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在阅读小说后,最真实的感觉是晦涩的。小说中涉及许多的哲学词汇与思潮,似乎人就在梦境、现实与哲学世界里打转。作者以第三人称叙述,在故事间有夹杂着大段的第一人生的议论,使得文学与理论相结合,故事与杂谈相结合。在初次阅读的时候,我感到有一点困难。可能,我眼中的昆德拉还很模糊。

昆德拉小说的特色

在《巴黎评论·作家访谈》对昆德拉的访谈中,昆德拉本人提及:“一部小说是通过虚构的角色,对存在进行的一种思考。”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充分的表露了这一特色。此外《笑忘录》、《玩笑》、《好笑的爱》等一系列的小说均是如此,甚至他们的名字还可以互换。

昆德拉的父亲,一名钢琴家,使得他从小就受到音乐熏陶,这对他的写作的技巧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在他的眼中,写作就是谱写一首曲子,很多的技巧,他都拿音乐的理论用来指导和描述。例如他说:

“小说的旋律配合,就是为了将哲学、叙事、理想谱进同一支曲子。”“复调”,“变奏”,“音列”等。

在讲究旋律的时候,必然涉及小说的语言、结构的变化,所以复调的应用、旋律的配合,使得小说更加的具有诗意与艺术感。

昆德拉的大部分小说都离不开一个神秘的数字——“七”,许多小说都是七个章节,例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便是的。他说这是被一种深沉的潜意识的,难以理解的需要,一种我逃脱不了的形式上的典型,驱使着。我所有的小说都是基于数字七结构的变种。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横梁

昆德拉说:“小说是建立在许多基本词语之上的,就像勋伯格的十二音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关键词是:

重、轻、灵、肉、伟大的进军、狗屎、媚俗、热情、眩晕、力量和软弱。

在小说的推进过程中,着几个关键词被分析、研究、定义、在定义,因而转变为存在的类别。小说建立在这几类别之上,如同一座房子建立在它的横梁之上。

在阅读完小说之后,一般读者都会想到底什么是“轻”,什么是“重”,我们自己的状态还有以前的选择又是“轻”还是“重”,我们又该如何去抉择。

实际上在小说中,托马斯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如此选择,只是“非如此不可”的感觉,让他踏出了每一步,这是环境所迫,也是感性所使。托马斯、萨宾娜、特丽莎、弗兰茨等人都不知道孰重孰轻,他们只是作者笔下的棋子,架构起作者对于“存在”的思考。最后,“轻”与“重”的概念的进入了我们的思考的世界。可是到底什么是“轻”,什么是“重”。

小说中托马斯因为六个“偶然”便不顾一切放弃国外研究的工作、众多的情人、自由的环境,跟随特丽莎回到了被苏联控制的捷克,只是因为特丽莎走后,他感到生活失去了一切的重量,轻盈至无法呼吸——这是一种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萨宾娜, 她的人生一剧不是沉重的,而是轻盈的。大量降临于她的并非重负,而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她一生中,有诸多的背叛,却充满着激情与欢乐,向她展开一条新的道路,却通向种种背叛的风险——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可倘若这条路定到了尽头又怎么样呢?“一个人可以背叛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但如果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都失去了--还有什么可以背叛呢?”

这两个人一个人轻盈,一个人沉重;一个人跟随着“非如此不可”,一个人在不断地“背叛”。

昆德拉说:

“‘非如此不可’是一种‘沉重的’,‘有分量的决心’,是贝多芬‘命运’交响乐曲的主题,必然、沉重、价值,这三个概念连接在一起。只有必然,才能沉重;所以沉重,便有价值。”

这种“重”是什么?是责任,是担当,是为别人而愿意“牺牲”自己,是走出自我?

“轻”难道又是背叛,是逃避,是封闭了自我?

这些让读者审视自己。

永恒的主题——“媚俗是什么”

昆德拉说:小说第六部分的诸多故事“都通过一个永恒的问题联系起来——‘媚俗是什么’。这个复调的段落是支撑整个小说结构的支柱,是解开小说结构之秘密的关键。”

小说中说,“媚俗起源于无条件地认同生命存在。”昆德拉在接受采访时也说:“媚俗是对无价值存在的完全否定。”苏格拉底曾说:“一种未经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那么“反媚俗“是否就是强调对生活的认真和思考,反对盲从,反对随大流。

在小说中,弗兰茨是最明显的媚俗的代表。在萨宾娜离开他之前,他一直像个未长大的大孩子,随着自己的感性驱使,而不做理性的思考。而萨宾娜离开他之后,他便把她当做一种女神的代表,那想象中萨宾娜的眼光作为生活中的动力。此时,他似乎长大了,男子汉了,做出了“真正”的决定了,但仍然是一个强壮的大男孩,走在媚俗的前线。

此外小说中还有一个段落:

“伟大的进军就要完了······是的,弗兰茨自言自语,尽管世界是冷漠的,但伟大的进军还在继续,变得越来越紧张,越来越轰轰烈烈:昨天反对美国占领越南,今天反对越南攻占柬埔寨;昨天拥护以色列,今天拥护巴勒斯坦;昨天拥护古巴,明天反对古巴--而且总是反对美国;时而反对大屠杀,时而又支持另一场大屠杀;欧洲在前进,且赶上了众多的热闹,一个也没拉下。”

在这感性的驱使下,在这没有思考的行动下,似乎一切都成了赶热闹。

这是第一读,希望第二次读的时候能够有更多的认识。

作 者 | [捷克] 米兰·昆德拉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简介

下雨,止间书友,醴陵人,在上海工作。今年目标:多读几本心理学的书!

温馨呼唤

我们力图从读者的视角来打造有温度有态度的原创书评,欢迎众书友不吝赐稿。来稿请直接发送至124471485@qq.com 。凡被选入的书评我们将在止间公众号上推出;入选的书友均可获得我们特制的精美纪念品一份,或在止间专门区域免费自选图书一本。

时间:10:00-22:00

电话:0731-85825239(总台)

网址:“非如此不可” |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50481

相关内容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轻松看待生命的哲学珍宝
【夜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米兰·昆德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原文摘录
吴启钱:生活中不可承受之“作”
【高考作文】2022届T8联考(二)“重压可承受VS重压不可承受”作文指导+例文
误区:非承重墙不承重?非承重墙=可拆?
违法曝光|别让超员成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书非旧不能读乎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适度承受,让生命之树更加繁茂
生活:本不该如此,可偏偏就是如此「首发」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