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强度的判别
监测心率是判断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 #生活技巧# #运动锻炼技巧# #有氧运动教程#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不同条件下的运动强度对人体的结构、功能及专项能力具有不同的影响。从生理学的角度看,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的效果与运动强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迄今为止,对运动强度有10种表述方法,各种运动强度表述中又有不同的等级划分。
1 按照吸氧量划分
由于运动强度与能耗量成正相关,而能耗量又与吸氧量成正相关,在实验研究中目前多以单位时间内的吸氧量来划分运动强度,而吸氧量则通常用本人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比来表示,运动强度可分为四级:
极量强度:又称最大强度,相当于本人最大吸氧量的95~100%;亚极量强度:又称次最大强度,相当于本人最大吸氧量的70~80%;中等强度:相当于本人最大吸氧量的55~65%;小强度:相当于或低于本人最大吸氧量的50%。2 有氧训练的运动强度
运动时的能量来源主要靠有氧氧化,按运动时的吸氧量水平分为五级:
极量强度:相当于本人最大吸氧量的95~100%;近极量强度:相当于本人最大吸氧量的85~95%;亚极量强度:相当于本人最大吸氧量的70~80%;中等强度:相当于本人最大吸氧量的55~65%;小强度:相当于或低于本人最大吸氧量的50%。3 无氧训练的运动强度
运动时以无氧供能占优势,按运动时无氧供能的比例分为三级:
极量强度:无氧供能占总能需量的90~100%;近极量强度:无氧供能占总能需量的75~85%;亚极量强度:无氧供能占总能需量的60~70%。4 按照相对代谢率划分
相对代谢率(relative metabolic rate, RMR)是表示运动强度的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
运动强度(相对代谢率) = (运动时能量代谢率 - 安静时能量代谢率) / 基础代谢率
根据相对代谢率可将运动强度分为三级:
轻:RMR为3;重:RMR为3~8;很重:RMR大于9。5 按照最大心率百分比划分
1990年美国运动医学会将运动强度分为五级:
很轻松:运动心率低于本人最大心率的35%;轻松:运动心率相当于本人最大心率的35~59%;稍费力:运动心率相当于本人最大心率的60~79%;费力:运动心率相当于本人最大心率的80~89%;很费力:运动心率相当于本人最大心率的90%以上。6 按照跑步速度划分
法尔费利曾对各种距离跑的世界记录的平均速度做过统计,并用对数的方法分析出平均速度、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将运动强度分为四级:
最大强度:100~200m跑,平均速度为9.4~10.1m/s,凡能以此速度持续跑10~30s左右的周期性练习均属最大强度;次最大强度:400~1500m跑,平均速度为6.8~8.7m/s,凡能以此速度持续跑45s至3~5min左右的周期性练习均属次最大强度;大强度:3000~10000m跑,平均速度为5.8~6.3m/s,凡能以此速度持续跑7~50min的周期性练习均属大强度;中等强度:10000m以上的各种超长距离或马拉松跑,平均速度为3~5m/s,一般能持续跑1h以上的周期性练习均属中等强度。7 以代谢当量划分
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 METs) 是表示运动负荷强度大小和人体心脏功能的指标,与安静时的能耗量或代谢率相当,又称梅脱。机体在静坐休息时,每分钟、每公斤体重摄氧3.5ml,定为 1MET。按运动时的代谢当量来划分,通常将运动强度分为五级,详见表3-A和表3-B。
表3-A 按运动时代谢当量划分的运动强度级别(男)
运动强度
代谢当量(METs)
KJ/min
L/min
ml/min/kg
轻
1.6~3.9
8.4~20.0
0.4~0.99
6.1~15.2
中等
4.0~5.9
21~31
1.0~1.49
15.3~22.9
重
6.0~7.9
31.4~41.4
1.5~1.99
23.0~20.6
很重
8.0~9.9
42~52
2.0~2.49
30.7~38.3
过重
10.0~
52.3~
2.5~
38.4~
表3-B 按运动时代谢当量划分的运动强度级别(女)
运动强度
代谢当量(METs)
KJ/min
L/min
ml/min/kg
轻
1.2~2.7
6.3~14.5
0.3~0.69
5.4~12.5
中等
2.8~4.3
14.7~22.6
0.7~1.09
12.6~19.8
重
4.4~5.9
23~31
1.1~1.49
19.9~27.1
很重
6.0~7.5
31.4~39.4
1.5~1.89
27.2~34.4
过重
7.6~
40~
1.9~
34.5~
8 以主观感觉划分
瑞典生理学家Borg研制的“主观运动强度等级表”(RPE)已被很多国家采用作为运动时心理负荷的标志。RPE按自我感觉分为6~20等级,并认 为用RPE值乘以10,就相当于当时运动强度的心率水平。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RPE值为11~16之间,RPE值×10+10~20才较接近当时的心 率。同时,RPE值11~16,相当于50~75%最大代谢当量,见表4。
表4 按主观感觉划分的运动强度等级表
自我感觉
等级
非常轻松
6、7、8
很轻松
9、10
尚轻松
11、12
稍累
13、14
累
15、16
很累
17、18
精疲力竭
19、20
日本学者石井喜八将心理负荷与生理负荷进行了对照研究,提出了心理负荷的等级相对应何种程度的生理负荷,见表5。
表5 心理负荷与生理负荷的关系
最轻
轻
中等
强
很强
剧烈
cal/min
2.5以下
2.5~4.9
5.0~7.4
7.5~9.9
10.0~12.5
12.5以上
cal/h
150以下
150~300
300~450
450~600
600以上
-
9 力量训练的运动强度
超负荷原则是力量练习的关键,力量练习的运动强度可用一次最大重量的重复次数来确定。运动强度分为七级,见表6。
表6力量训练的运动强度等级表
运动强度等级
一次最大重量的重复次数
最大肌力百分比
最大强度
1
100
次最大强度
2~3
85~95
大强度
4~7
75~85
次大强度
8~12
60~75
中等强度
13~18
40~60
小强度
19~25
25~40
很小强度
25~
25~
10 按照心率划分
运动强度与心率呈正相关。运动时心率的增加受年龄、身体状况、训练水平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学者根据运动时心率和运动强度的相关关系提出以下标 准:心率160次/min,强度约是80%;心率140次/min,强度约是70%;心率120次/min,强度约是60%;心率110次/min,强度 约是50%。
最佳运动心率控制区域计算法:(适合一般人)
(220─现在年龄)×0.8=最大运动心率
(220─现在年龄)×0.6=最小运动心率
最佳运动心律控制区域计算法:(适合有心脏问题的人)
晨脉×1.8=心率控制上限
晨脉×1.4=心率控制下限。如果在有氧运动的时候控制好心率,不仅可以保护和增强自己的心脏功能,还能最大限度地燃烧脂肪,达到很好的塑性和减脂效果。
网址:运动强度的判别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60051
相关内容
运动“过嗨”降低免疫力 2个方法教你判断正确强度如何安排合理运动方式、强度及时间
关于恐惧症的鉴别判断
如何判断宝宝的性别
试论民事裁判中经验法则的运用
如何在高强度运动后迅速恢复
运动30分钟才有效果?三招教你判断健身是否有效
根据运动强度补充蛋白质 运动后吃什么补充蛋白质
运动和锻炼的区别
适度运动,强健体魄,充实心灵,远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