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心理健康
《身心健康指南》- 强调了心理健康的章节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健康心理学#
所以,有一个更能使爱生气的人警醒的结论是:一个经常发怒的人,二十年后死于各类疾病的几率,比冷静的人高出7倍!
愤怒除了给愤怒者自身造成伤害外,也会给他人带来不愉快,使人际关系变得不和谐,且容易加深愤怒的程度。如果在愤怒之下失去理智,出现攻击性的行为,那后果就更不堪设想了。
可见,经常性地生气发怒实在是养生的大忌。人们常说:“生气是拿别人的罪过惩罚自己。”还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是“心怀愤怒的人如同手持火炭,想要抛向他人,却先灼伤自己”。也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这个道理。
不过,对于很多人而言,控制愤怒的困难在于,一是并不了解自己长久处于具有敌意的愤怒之中,二是即使知道自己容易生气,却不知道该如何化解。
那么,该怎样调节愤怒情绪呢?
1、饮食均衡
有许多人通过节食来控制体重,殊不知,饮食不均衡,不但伤身体,而且,血糖太低、体内微量元素不足,也让人容易发怒。所以,要止怒,平时就应该注重合理的饮食。
2、深呼吸
有意识地深呼吸,可以增加体内的含氧量,同时还有镇定神经的作用。当感觉到自己快又发怒的时候,现深呼吸一口气,再表达你的愤怒,就会理智得多。
3、改变思维
一个人在暴怒时,通常会在思想里面出现“你绝对是”、“我绝对不”、“我一定要”等没有余地的字眼,而这些字眼的出现,也通常会让人更生气。但如果有意识地将其改为“你可能是”、“我可能不”、“我可以要”等温和的字眼,既表达了情绪,又降低了强度,不至于对身体造成伤害。
4、改变环境
在怒不可遏的时候,立刻离开现场三分钟,让自己冷静一下再回去处理事情。还可以给自己创造一个具有支持性的环境,例如有可以听你诉说情绪的朋友,这样就可以减少一个人长期积累的愤怒。
“相逢点头笑,握手问个好,笑容挂眉梢,心儿甜透了……”如同歌中所唱的,把嘴角翘起来,多笑一笑吧,消除你的愤怒,利人利己,何乐而不为呢?
健康习惯小贴士:
有效消除愤怒的方法:
1、 辨识愤怒,判断自己是不是真在生气;
2、 分析原因,了解是什么原因让自己生气;
3、 思考意义,明白生气与不生气的结果哪个更好;
4、 选择方式,合理化表达愤怒,既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
忧郁也可以吃掉
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的一生,许多事情都可能会非己所愿、非己所料、非己所能控、非己所能为。因此,人的情绪也会随着事态的发展而潮起潮落,有精神饱满、健康乐观、昂扬向上的高峰时段,当然也会有神情低落、忧愁伤感、消极悲观的低谷时期,比如:高考落榜了,我们可能会打不起精神;恋人离开了,我们可能会为之忧伤苦闷;工作节奏快了,我们可能会因跟不上而垂头丧气……
一时的忧郁倒不算什么,但如果忧郁成为了一种习惯,那就有些不妙了。因为忧郁与前文提到的焦虑、愤怒一样,都是一种负面情绪,控制得不好,就会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严重的损害。
《黄帝内经》上说:“悲哀愁忧则心乱,心乱则五脏六腑皆摇。”又说:“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红楼梦》大观园里“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妹妹,就是长期心情郁结而殁于肺疾的。
精神刺激引起的抑郁,可导致“肝气郁结”,轻者使人神经衰弱、内分泌紊乱;重者会导致精神失常及心血管病,病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大多数医生的临床经验就证实,性格始终郁闷不乐的人,大多数患有胃溃疡、高血压、偏头痛和肠绞痛;而且,长期的消极悲观、忧愁绝望甚至还会成为癌症的“催化剂”。
因此,即使是“身不由己”,我们也要努力去适应生活,学会克服性格中消极悲观、忧伤绝望的弱点,保持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健康。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消除忧郁的情绪呢?
前苏联女诗人阿赫马托娃在写给皮里尼亚克的诀别诗中有这样的诗句:“我羡慕每个悲泣的人,每一个在这可怕的时刻,能哭泣躺在谷底者的人……”这几句诗无形中在向人们提醒,内心的忧郁情绪一定要用倾诉或自我倾诉的方式释放出来以求得内心情感和外界刺激的平衡,若不释放出来,势必会对自己的内心世界造成一定的破坏。
所以,自我宣泄,是消除忧郁情绪的一个好方法。遇到烦恼和不顺心的事情时,切不可把心事藏在心底,一个人躲起来忧伤压抑,应该把它们向你的亲人、配偶或是你信赖的朋友倾诉,也许听者的劝说并不能帮你解决什么实质性的问题,但他们的真诚关怀和同情却能使你感到温暖,从而增添你抵御困难的勇气。你还可以写信或是记日记,甚而至于在无人的地方大吼一声,总之,只要是不具有破坏性,不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你能想到什么样的宣泄方式你就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忧郁一旦散入空气,它很快就被风干了,而你心里留存下来的,就是释放后的轻松感觉。
还有一种理想的方法,那就是通过食物来抵抗忧郁。此法既能大快朵颐,又能调节情绪,可以收到两全其美的良好效果。有十种食物能帮助我们抵抗忧郁,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
1、香蕉
香蕉是色胺酸和维生素B6的重要来源,它们可以帮助大脑制造血清素,而且,香蕉中的生物碱,能振奋人的精神,帮助人体高信心。
2、菠菜
人体缺乏叶酸会导致大脑中血清素的减少,从而导致忧郁情绪,而菠菜中富含叶酸。
3、樱桃
樱桃中含有的花青素,能够制造快乐。因此,樱桃被西方医生成为自然的“阿司匹林”,并有人们在心情不好时吃20颗樱桃比吃任何药物都有效一说。
4、大蒜
大蒜虽然吃起来气味不好闻,但却能给人带来好心情,而且能减缓疲倦和焦虑,并控制愤怒情绪。
5、南瓜
南瓜富含维生素B6和铁,这两种营养素都能帮助身体将所储存的血糖转化为脑部唯一的燃料--葡萄糖。
6、鸡肉
鸡肉富含硒元素,而摄入适量的硒元素能令人心情愉快。
7、深海鱼
深海鱼中的Omega-3脂肪酸与常用的抗忧郁药如碳酸锂有类似作用,能阻断神经传导路径,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所以,常吃深海鱼能令人快乐。
8、葡萄柚
葡萄柚富含维生素C。而维生素C不仅可以维持红血球的浓度,使身体有抵抗力,而且在制造多巴胺、肾上腺素时,它也是重要成分之一。
9、全麦面包
全麦面包富含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帮助大脑增加血清素。
10、低脂牛奶
低脂牛奶中富含的钙能缓解人的忧郁情绪,让人感到更快乐。
音乐巨匠贝多芬曾说:“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的艰难遭遇里能够百折不挠。”无论是自我宣泄也好,还是将忧郁“吃掉”也好,都要记住,一旦你的人生旋律中注进了不畏艰辛的音符,勇敢地向忧郁挥手,即使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你也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健康习惯小贴士:
早睡早起,保持身心愉快,不要陷入胡思乱想之中。人生苦短,应该以愉悦的心情面对每一天,对任何事都要抱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将忧郁挡在你的门外,关在你的窗外,快乐地去建树你的理想人生。
笑是一种财富
你会笑吗?
这算是一个问题吗?谁不会笑呢?人们逗小孩玩,最常说的一句话是“笑一个”;少女最摄人心魄的是那千娇百媚的回眸一笑;少男能一下子获得人们信任的是那憨憨一笑;长者能使人感到德高望重的是那颔首一笑;敌对的双方握手言欢是那相逢一笑;人们合影时高喊“茄子”,也是因为“子”的发音牵动嘴角,能使人摆出最自然的笑容……
还有,父母的笑,是那沐浴万物的三春晖;老师的笑,是那润物无声的细雨;情人的笑,是那心中的灵犀一点;朋友的笑,是那天涯比邻的温暖……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到生命的终结,笑都是一路相伴,不离不弃。
当然,谁都会笑,也都知道笑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但如果说笑也是一种很好的健身运动,那可能就没有多少人在意这个问题了。
其实,在医生的眼里,笑不光是人类的一种生存能力,更是一种衡量身体健康的正确有效的指示器。人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就会有大约80块肌肉参与运动。倘若笑100次,其对心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船10分钟左右的效果。由此可见,笑对人的身体健康是多么有益。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像“笑一笑,十年少”、“笑医百病”这样的说法就反映出了人们对笑所产生的健康效益的认可。
笑为什么能对人体的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呢?研究人员发现,人们在捧腹大笑时,大脑中的一种能够引起愉悦和受到鼓舞的感应网络会被启动。人们笑过之后,心情会得到改善,对周围事物的看法也会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变。笑不但能引起愉悦的感觉,也能唤起人们建立友情,甚至是长久爱情关系的欲望;在战胜紧张和压力方面,笑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有效的缓解机制。
可见,笑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那么,笑对人体健康的有益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笑能够按摩面部
人只要一发笑,嘴角和颧骨的肌肉就会跟着运动,将嘴和两眼向上提拉,这样的运动使面部得到按摩,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并能使面部更有弹性。
2、笑能治肌肉劳损
人伏案工作的时候,由于颈、背、腰肌长期处在固定位置,过分的紧张和收缩就容易引起头痛和腰背部酸痛。而笑能使劳累的肌肉在一张一弛的运动中得以放松,能够缓解痉挛性疼痛。成年人为生活而奔波,不大开怀畅笑,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如果能够笑口常开,就一定能从笑这种特殊的运动中获益良多。
3、开怀大笑助呼吸
人在开怀大笑的时候,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不仅能增强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而其对哮喘和肺气肿病人也有一定的疗效。而笑的时候,人的腹部肌群起伏不已,又是一种极好的运动。腹肌的强烈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
4、会心一笑解疼痛
网址:第27章 心理健康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67297
相关内容
第一章心理健康绪论第五章心理健康辅导
第五章 心理健康辅导.docx
第四章 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PPT课件】
第四章家庭健康护理.ppt
《健康心理学》 第四章 生活环境与心理健康.ppt
第一章 健康生活方式 核心信息.ppt
健康心理学第四章生活环境与心理健康.ppt
第七章家庭健康护理.ppt
心理学第十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