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物录
旧衣物拍照留念,记录生活点滴记忆。 #生活技巧# #衣物护理建议# #二手衣物翻新#
内容简介 · · · · · ·
在物欲和焦虑盛行的时代
放缓脚步
从进步叙事和消费主义的轨道外
回望文明与科技发展的“旧故事”
多位重量级学者、艺术家齐聚
用85个消亡之物的“失败”
唤回人与世界相处的其他可能
编辑推荐:
◎柯达胶卷、宝丽来相机、电传打字电报机、斗拱、协和式飞机……85件旧发明,85段各有缘由的消亡故事,多位重量级学者、艺术家、建筑师汇聚一堂,结合严谨的历史考证和深刻的个人反思,回望文明与科技发展的旧时故事。
✦ “我们相信,研究消亡之物能给现在的世界提供很多参考。技术史的叙述往往关注创新,强调充满命运感的新奇和幻想,不太关心废弃之物或失败的探索。但本书认为,假如我们也思考一下进步的背面——矛盾、淘汰、意外、破坏和失败(这些都是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事物的历史会变得更为丰富。”
◎把目光从“人类”转向“物品”,从“新科技”转向“消亡之物”,从旧物的角度...
(展开全部)
在物欲和焦虑盛行的时代
放缓脚步
从进步叙事和消费主义的轨道外
回望文明与科技发展的“旧故事”
多位重量级学者、艺术家齐聚
用85个消亡之物的“失败”
唤回人与世界相处的其他可能
编辑推荐:
◎柯达胶卷、宝丽来相机、电传打字电报机、斗拱、协和式飞机……85件旧发明,85段各有缘由的消亡故事,多位重量级学者、艺术家、建筑师汇聚一堂,结合严谨的历史考证和深刻的个人反思,回望文明与科技发展的旧时故事。
✦ “我们相信,研究消亡之物能给现在的世界提供很多参考。技术史的叙述往往关注创新,强调充满命运感的新奇和幻想,不太关心废弃之物或失败的探索。但本书认为,假如我们也思考一下进步的背面——矛盾、淘汰、意外、破坏和失败(这些都是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事物的历史会变得更为丰富。”
◎把目光从“人类”转向“物品”,从“新科技”转向“消亡之物”,从旧物的角度来反观人类的社会与历史,我们将会认识到一种不同于“进步”“发展”“新产品”“新技术”的认定逻辑,帮助我们从快节奏、高强度、高密度的当代生活中抽身出来,也看见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 我们生活在一个产品层出不穷、不断更新迭代的时代,物质的空前丰富也伴随着物欲和进步叙事引起的浮躁与焦虑。本书关注社会达尔文主义和进步论的线性叙事背后的危险,希望借由旧物的故事唤回人与世界相处的其他可能性。
✦ 技术和设计的发展并不总是按部就班的线性进步,而是走走停停、迂回曲折、跳跃式前进,有时候又卷土重来。在这样颠倒迂回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实用——而不是单纯的“创新”和“进步”——具有更核心的价值,这不仅有助于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更能够帮助我们抚平自己内心被消费裹挟的挣扎。
️
◎通过旧物的生命故事,我们将会看到一种不同于商品世界的真相,回归另一种真实——我们只有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生命和能量,就像地球也只有有限的能源。在这样双重的“有限”里,无限的革新和占有并不会带来更深的幸福或更高的价值感。
✦ 本书提倡适用技术的概念,即在更小的范围内,结合本土的社区、环境、人群状况,形成一种更加可持续的技术解决方案,让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无条件地一直“优化”下去,不再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制造新的问题,而是形成一种平衡的结构,构建起可以稳定栖居的家园。
✦ 在这样的限制中,人也可以更多的回归自身,朝向精神或文明的纵深空间,去实现个人的更多可能——适用的技术,适度的生活。
✨
◎本书的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衣食住行,到通讯、医疗、娱乐、艺术、时尚,以散点的方式串联起社会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读到自己关切的内容。
✦ 有些故事会令你哑然失笑,又觉得颇具趣味,比如爱迪生的反重力内衣(一种穿上即可任意飘浮的内衣)和蜗牛电报(通过两只“恋爱的蜗牛”,人类就可以隔着大洋互相传递消息)。
✦ 有些故事会令你唏嘘,意识到物品的轮转背后有着沉重的底色,比如含砷壁纸(因色彩异常鲜亮美观而被大力推崇,也将砒霜的成分——砷带进千家万户)和脑白质切断器(通过向大脑“开刀”来治疗精神疾病,曾被视为精神医学的巨大进步,数不清的人接受了这项治疗)。
✦ 有些故事令人沉吟,你反复思索着“得”与“失”,最终只感受到一切在流逝的空茫,比如电话桌、广播电视柜、柯达胶卷、迷你光碟和月亮塔。发明推搡着出现,与之伴生的、和我们的生活更加密切的种种物品则被甩进历史的深渊。
✦ 有些故事启发当下,比如阿伦德尔印刷画(强调精致工艺的手工艺术复制品,复制画如同大师译作)、史丹利55组合刨(强调人、机器与材料的磨合与协作,形成一种特殊的人、物共鸣)、特龙布墙(利用太阳能实现房屋自主供暖)、“思想城市”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先驱,构造的95%都使用可回收材料)……
◎本书的许多物品都诞生于科技爆炸的前夕,处于科技的“童年”时期,也因此展示出惊人的想象力,不同于已经相对成熟、科技发展路径比较确定的当下,能够给当代的设计与发明带来许多启发,比如:
✦ 在“人船”所启发的动力外骨骼系统的研究中,穿戴式机器人“自动拟人机”拥有力反馈系统和情绪模拟逻辑,以一种更强调身体感知的方式,开辟着不同于通过视听经验“虚拟”出“增强现实”的发展方向;
✦ 气动邮政系统建立在城市地下,通过空气压力进行管道运输,可以在30分钟内“快递”信件等轻量物品,某种意义上比当代的“闪送”更加便捷;
✦ 戴马克松房屋试图通过小型预制房屋组件来解决住房短缺的问题,它充分利用了动力学的知识,通过房屋的特殊形状形成空气涡流而调节室内温度,并内置水循环系统,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书中配有119幅珍贵图片,涵盖建筑技术、智能科技、卫生用品、城市规划、交通工具等诸多领域,让我们可以通过视觉的方式对这些旧物的故事有更立体的感知。
编者邀请各行各业的作者,包括策展人、评论家、艺术家、建筑师和学者,来确定并撰写各种规模的消亡之物的案例,尽量严谨地确定导致物品消亡的各种进程和力量,利用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资料还原这些横跨多个领域的故事,为我们解决大大小小的问题提供不同的视角。
◎封面采用红、黄、绿的复古配色,护封反用日本广告纸(糙面印刷),内封用里纸直接印刷文字,以粗粝又微微通透的纹理再现旧物生涩的灵光。
️
名人媒体推荐:
这是一部真正引人入胜且始终出人意料的作品,描述了一个被遗忘的世界。它记录了消亡物品的故事,具备高度的原创性,同时也挑战了当今对进步和现代化的简单共识。它集趣味性、震撼性和学术性于一身,是对我们这个不断升级和革新产品的时代的一次极好的反击。
——V&A博物馆馆长特里斯特拉姆·亨特
一直以来,我们生活中的物品都在不断革新,因为新的设计更有效、更吸引人、更经济或更环保。但在数字化的当代之前,这种革新从未以如此快的速度、如此大的规模出现过。本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供了精辟的分析,并且致敬了我们在设计的“进化”历程中所失去的一些特殊物品。
——《设计是一种态度》作者爱丽丝·罗斯特霍恩
这是一本精彩的奇趣之书,讲述了“消亡发明”的幽灵如何在当代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它们不仅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更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令我意外的是,发现这些技术的遗迹如何塑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蓝图,竟然是一件那么让人上瘾的事。
——《重要的事物》作者马克·米奥多韦尼克
本书以令人陶醉的方式探索了大量不再被人类使用的物品、系统和策略。它们是设计的幽灵,正活跃地纠缠着现在,并幻化着另一种未来。每个故事都堪称史诗,这本杰出的著作不仅仅调查了过去,更考察了我们的未来。
——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史教授比阿特丽斯·科洛米娜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一系列旧物,它们曾来过世上一遭,如今却已烟消云散。在这些旧物中,有些人工制品和技术曾经无处不在,另一些仅停留于概念或雏形,几乎从未真正存在于世。我们感兴趣的不仅是这些物品为何消失——有些物品我们曾经很熟悉——还有这些物品的消失给我们创造的这个世界带来了何种启示。
这些文章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它提醒人们,消亡之物不仅代表技术,而且代表不同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与世界互动的方式,以及对身体、技艺、复制品、美、艺术、交流、运动、休闲、爱、阶级、文化身份、自然和人工智能的不同态度。最终,每一件消亡之物都体现了一种对未来的想象,即使物品本身被淘汰了,这些想象仍然向我们敞开着。
旧物录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编著者:
芭芭拉·彭纳(Barbara Penner),建筑史学家,伦敦大学巴特莱特建筑学院建筑人文学教授,专注于研究小型空间的历史变化,代表作有《浴室》等。
阿德里安·福蒂(Adrian Forty),建筑史学家,伦敦大学巴特莱特建筑学院建筑史荣誉教授,关注建筑的社会和文化影响,研究领域包括语言与建筑、建筑和集体记忆、消费品设计等领域,代表作有《欲求之物:1750年以来的设计与社会》(1986)和《混凝土:一部文化史》(2012)。
奥利维娅·霍斯福尔·特纳(Olivia Horsfall Turner),建筑史和设计史学家。她是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的高级策展人,也是V&A与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建筑合作项目的首席策展人。
米兰达·克里奇利(Miranda Critchley),曾任教于玛丽女王大学历史系、伦敦大学学院艺术史系和格林尼治大...
(展开全部)
编著者:
芭芭拉·彭纳(Barbara Penner),建筑史学家,伦敦大学巴特莱特建筑学院建筑人文学教授,专注于研究小型空间的历史变化,代表作有《浴室》等。
阿德里安·福蒂(Adrian Forty),建筑史学家,伦敦大学巴特莱特建筑学院建筑史荣誉教授,关注建筑的社会和文化影响,研究领域包括语言与建筑、建筑和集体记忆、消费品设计等领域,代表作有《欲求之物:1750年以来的设计与社会》(1986)和《混凝土:一部文化史》(2012)。
奥利维娅·霍斯福尔·特纳(Olivia Horsfall Turner),建筑史和设计史学家。她是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的高级策展人,也是V&A与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建筑合作项目的首席策展人。
米兰达·克里奇利(Miranda Critchley),曾任教于玛丽女王大学历史系、伦敦大学学院艺术史系和格林尼治大学建筑学院,研究铁路和殖民时期的发展历史。
译者:
丁宇岚,毕业于复旦大学英语系,现为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包装&设计》杂志特约编辑,自由译者、撰稿人,译有《冷山》《孤旅》《卡拉瓦乔》等。
目录 · · · · · ·
序 1
声音测位器 13
动感办公室场所噪声调节器:马思齐特球 19
气幕屋顶 25
全塑料房屋 29
含砷壁纸 35
· · · · · · (更多)
创作者在豆瓣 · · · · · ·( 全部 1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在整理、区分消亡之物故事中的机遇和损失时,我们有可能疏忽了它们更大的价值。研究消亡之物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限制:成本的限制、缺乏政治方面的支持、市场固有的保守主义和想象力的集体失败。然而,消亡之物也同样包含着潜力和刺激,可以说这是它们最具吸引力的方面。这在“空想”类的提案或技术原型中最明显:有些物品以实验性、开玩笑的方式探索技术的可能性;另一些则着手表达对未来设计或未来社会不同的、更自由的想象。偶尔,它们也会成为对进步本身的嘲弄:爱迪生的反重力内衣以经久不衰的方式调侃了人们对英雄发明家的崇拜,因为许多人一直相信比尔·盖茨和埃隆·马斯克等公司技术乐观派能解决全世界的问题。 最后,许多消亡之物充当了备用品和资源库,在大大小小的方面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如何处理城市问题,如何可持续地储存和运输淡水,甚至如何屏蔽工作场所的噪声。这会引起很多联想,但本书并不是未来技术方案的“参考指南”。这些文章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它提醒人们,消亡之物不仅代表技术,而且代表不同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与世界互动的方式,以及对身体、技艺、复制品、美、艺术、交流、运动、休闲、爱、阶级、文化身份、自然和人工智能的不同态度。最终,每一件消亡之物都体现了一种对未来的想象,即使物品本身被淘汰了,这些想象仍然向我们敞开着。 (查看原文) 《勇争第二名》中的年表告诉我们,1876年,“钢琴师”(Pianista)自动钢琴在费城世界博览会上首次展出,同时展出的还有一台电子管风琴:1876年也是电话诞生的年份。自动钢琴的衰落发生在1929年,留声机和收音机开始普及(后者在美国从1920年的5000台增加到1924年的250万台),有声电影问世,电视首次公开展示。这段历史被故意尘封了。比如,在1876年这一栏中,加迪斯还加入了基督教科学会,蒙受神恩的创始人玛丽·贝克·埃迪说了这样几句话:“我要永远为基督教加上科学这个词,也要永远把错误归于个人感觉,我要号召全世界为此而战。”对加迪斯来说,“通过分析、测量和预测来消除失败”表现了技术科学的强大力量,但它也会压垮精神上的一切,包括宗教和艺术,“在追求未曾预设的完美的过程中,真理与谬误难舍难分”…显然,加迪斯关心的不仅是机械化本身,更是继续统治“自动化和控制论、数学和物理学、社会学、博弈论,最后还有遗传学”的“更普遍的组织原则”。显然,这个课题使他陷入了一种半偏执的“对秩序的狂热”,与此同时,他的生活总是在混乱的边缘徘徊。对加迪斯来说,自动钢琴并没有终结,它是一个开始,一个世界的开始,在这个世界里,由于自动化和计算机,机会、不可预测性和失败都将被消灭。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艺术发挥不了作用,也没有未来。自动钢琴的历史所预言的消亡——“你按下按钮,剩下的由我们来做”——是艺术家的消亡。然而,不知何故,世界上仍然存在许多杂乱无章的事情,自动钢琴成为明日黄花,而包括加迪斯在内的艺术家们却以智慧战胜了系统。 (查看原文)>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旧物录"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34.80元

98.00元

3.99元
喜欢读"旧物录"的人也喜欢 · · · · · ·
2 有用 Stubborn 2025-03-23 14:55:49 北京
这个选题也太好了,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些已经消失的东西,不仅是一种怀旧,也是一种对过去生活的审视,对人类在历史上不成熟的科学尝试、消失的生活习惯、过时的观念的好奇的目光。有一些物品的消失理所应当,有一些则让人倍感遗憾——比如柯达胶卷和宝丽来相机。当然也有一些匪夷所思的,比如蜗牛电报。总的来说非常有趣,要是有个中国特色版本就好了,我首先提名bp机、粉笔和家庭座机!
2 有用 徐五花 2025-03-18 19:57:27 上海
有些内容是可以猜到的符合当时社会技术以及文化水平的东西,而有些是真正超前的技术产物,更有意思的是,有些比较反常识的在前期出现过的另一条科技树的产品,简直接近科幻小说。 和威廉吉布森那句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平均分布,简直如出一辙,因为未来甚至可能早就在19世纪到来,而未来的波涛仍未拍打到我们。未来周而复始的出现,我们只是生活在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之中 感觉这本书很适合拿来做成某种复古未来主义的设定集
7 有用 四火火火火 2025-03-08 17:34:20 山东
真是神奇,85件旧物的回顾代表着人类智慧在过往历史中的成长与蜕变,脑洞大开的构想竟然也落地推行过,某些旧物竟然有些未来赛博感,范围遍布真实生活,飞天下海,造型优美实用的噪音调节器不知为何不再生产,在科幻故事情节里会出现的人形凫水机动装置,一方海岛里悬浮的再生塑料房屋,宝丽来的经典机器设备,显影色彩和定格感受是数码摄影无法复制的部分,初代费雪小人玩具的生动可爱在更新后也已逊色,或许可以说,这些旧物并... 真是神奇,85件旧物的回顾代表着人类智慧在过往历史中的成长与蜕变,脑洞大开的构想竟然也落地推行过,某些旧物竟然有些未来赛博感,范围遍布真实生活,飞天下海,造型优美实用的噪音调节器不知为何不再生产,在科幻故事情节里会出现的人形凫水机动装置,一方海岛里悬浮的再生塑料房屋,宝丽来的经典机器设备,显影色彩和定格感受是数码摄影无法复制的部分,初代费雪小人玩具的生动可爱在更新后也已逊色,或许可以说,这些旧物并不算陈旧,它们可以称之为时代智慧在电与器腾飞之中的结晶产物,有图片资料辅助,通过文字,这本书翻开,仿佛来到了博物馆的长廊。 (展开)
1 有用 不许死 2025-05-04 21:55:19 浙江
非常好的书,在普通读者书店花了两个小时翻完了。消失了、过时了的发明,它们的诞生顺应了当时人们的需求、期望,对未来天马行空的设想,它们最终没有被付诸实践,或者在空想中没能得到存续下去的支撑,或许不是因为过时,而是因为满怀了太多对未来的超越性的设想而太早诞生于人世,属于它们的未来的乌托邦还没来临。本书不仅仅是将消失的发明罗列在一起,而是试图在时间流逝之中打捞那些人与世界相处的其他可能性。
1 有用 PoorLand 2025-04-05 22:59:33 江苏
简单翻阅就会发现,里面的东西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交通工具和信息记录及传输工具,这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引入媒介考古学来对这类技术诞生与消亡过程进行分析,技术的现代性与我们思维方式的绑定必然会继续影响我们对当下正在进行时的历史的体验,也让我们思考,新媒介里的“新”到底意味着什么? 个人认为,抛开这些严肃的东西,里面的启发性在于地区性,功能差异,还有纯粹社会因素造就的旧物和消亡的旧物是如何照出生活的变化的,用... 简单翻阅就会发现,里面的东西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交通工具和信息记录及传输工具,这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引入媒介考古学来对这类技术诞生与消亡过程进行分析,技术的现代性与我们思维方式的绑定必然会继续影响我们对当下正在进行时的历史的体验,也让我们思考,新媒介里的“新”到底意味着什么? 个人认为,抛开这些严肃的东西,里面的启发性在于地区性,功能差异,还有纯粹社会因素造就的旧物和消亡的旧物是如何照出生活的变化的,用六种类型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失败、过时、停用、失效、休眠、空想。我觉得对于很多怀旧爱好者(关注那些消失物品、零食、产品的人)来说,这会是一个为你感兴趣的消失物品定义和划分的指南。 (展开)
我要写书评旧物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0 条 )

旧物录
视角很独特的一本书,选取了85个“消亡”之物,讲述它们曾经登上历史舞台和黯然退场的故事。光碟、电话、计算尺、烟灰缸、空气铁路、月亮塔、齐柏林飞船、阿伦德尔印刷画、柯达胶卷……时间流逝,环境变幻,物品在我们身后悄无声息地消亡,它们的离去带走了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记... (展开)

过时发明的故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讲述了那些在现代社会已经被认为过时并渐渐淘汰的发明。虽然这些发明在今天的社会已经较少用于日常的生活场景。本书之中,可以通过这一个个“过时”发明的故事,了解人类科技与社会发展历程的演变。 书中讲述了很多有趣的发明,难以一一加以详细的论述,所以准备找一个相关... (展开)

《旧物录》用85个消亡之物的故事,撕开了“进步”的浪漫滤镜。
当飞行汽车的残骸与宝丽来相纸相遇,当斗拱的力学智慧撞上含砷壁纸的荒诞, 康维尔飞行汽车曾承载1940年代对天空的野心,却在技术缺陷中坠毁——今天的AI与元宇宙同样需要警惕:创新若忽视人性化,终将沦为泡沫。中国古代斗拱沦为混凝土装饰,恰如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符号化困境:... (展开)

旧物录
这是一本用85个“消失的物件”串成的时光胶囊,从万能充到老式打字机,从铁皮青蛙到胶卷相机,每一页都能唤醒你的童年记忆,也让你突然看懂:为什么我们越进步,越怀念过去。 这本书像一台穿越机:用一支钢笔、一个暖水袋、甚至一盒火柴,就能带你看懂30年生活巨变。那些被淘汰... (展开)

《旧物录》用85个消亡之物的故事,撕开了“进步”的浪漫滤镜。
当飞行汽车的残骸与宝丽来相纸相遇,当斗拱的力学智慧撞上含砷壁纸的荒诞, 康维尔飞行汽车曾承载1940年代对天空的野心,却在技术缺陷中坠毁——今天的AI与元宇宙同样需要警惕:创新若忽视人性化,终将沦为泡沫。中国古代斗拱沦为混凝土装饰,恰如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符号化困境:... (展开)

《旧物录》:在消亡中探寻文明的足迹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翻开英国作家芭芭拉·彭纳的《旧物录:85个消亡之物的故事》,仿佛开启了一部关于人类文明的“考古笔记”。书中以含砷壁纸、宝丽来相机等85件旧物的消亡史,揭示技术迭代背后的伦理困境、文化断裂与记忆重构。正如作者所言,消亡的不仅是物品本身,更是“不同的思维方式、与世... (展开)

商品熵变启示录
商品熵变启示录 从这一系列商品清单中,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其反映的商品系统熵变情况。熵在商品领域可理解为商品系统的混乱程度、变化的无序性以及市场接受度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一、商品多样性与熵增 1. 商品种类的丰富性:清单中涵盖了从建筑相关(气幕屋顶、全塑料房... (展开)
> 更多书评 50篇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森罗暮扉
我们设计的物品使自己沉溺于永生的自我陶醉中,然而,它只会终结我们的生命,而不是延长它。
2025-03-30 16:30:01
熊猫の大叔
《勇争第二名》中的年表告诉我们,1876年,“钢琴师”(Pianista)自动钢琴在费城世界博览会上首次展出,同时展出的还有一台电子管风琴:1876年也是电话诞生的年份。自动钢琴的衰落发生在1929年,留声机和收音机开始普及(后者在美国从1920年的5000台增加到1924年的250万台),有声电影问世,电视首次公开展示。这段历史被故意尘封了。比如,在1876年这一栏中,加迪斯还加入了基督教科学会,蒙受神恩的创始人玛丽·贝克·埃迪说...
2025-03-28 21:43:15
熊猫の大叔
在整理、区分消亡之物故事中的机遇和损失时,我们有可能疏忽了它们更大的价值。研究消亡之物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限制:成本的限制、缺乏政治方面的支持、市场固有的保守主义和想象力的集体失败。然而,消亡之物也同样包含着潜力和刺激,可以说这是它们最具吸引力的方面。这在“空想”类的提案或技术原型中最明显:有些物品以实验性、开玩笑的方式探索技术的可能性;另一些则着手表达对未来设计或未来社会不同的、更自由的想象...
2025-03-27 10:50:33
网址:旧物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67354
相关内容
旧换新电器广告录音词,电器以旧换新录音广告【旧物改造】一个唯美花瓶的诞生记,记录美丽生活
随缘记录旧书 《重...
《旧物改造、变废为宝:无处不在的DIY》【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旧手机怎么改成行车记录仪
旧手机再利用!旧手机改装做行车记录仪等八法!
旧物改造的创意生活作品目录
旧照记录“活历史”
旧物好茶店的旧物店
处理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