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 从出行方式变化看时代变迁
城市生活变迁:共享单车如何改变出行方式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城市生活观察# #城市生活变迁#
1978年—2018年,弹指一挥间,从改革开放至今已经40年。在这40年间,中国人民执着奋进,奏响一路凯歌,挥就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40年砥砺奋进,40年众志成城,40年春风化雨……改革开放,为中国打开了一扇发展的大门,也留下了一个个美丽的印记。
在中国人的出行方式上,直接体现了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从之前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火车,到如今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铁;从长时间等候只为搭上一辆长途车,到如今手机一点就能叫到的网约车。40年前,短途出行骑上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绝对让人刮目相看;如今,开着私家车跑遍大江南北也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先行官。40年中国人民出行方式的变迁史,勾勒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老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
“自行车王国”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自行车,被世界称为“自行车王国”。以“永久、凤凰、飞鸽、红旗、金狮”国内自行车行业五大品牌企业为首,中国共有自行车制造厂60余家,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自行车成了人们出行的必备交通工具,大街上随处可见庞大的自行车流。
20世纪80年代市民骑自行车出行的情形
骑“永久”牌自行车年近古稀的赵大爷满脸带笑说:
“过去几十年了,还是习惯骑着它出门。”
轿车进万家
1956年7月14日,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货汽车从长春一汽总装线上盛装下线,中国的汽车时代从此开始起步!
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
改革开放初期,刚刚从“文革”走出来的中国老百姓,一万个人中间也许不会有一个人梦想有一天会开上私家车。百姓拥有轿车,在当时甚至是个禁区。当时中国的轿车价格是国际市场的三四倍,大多数工薪族月薪四五十元,不吃不喝攒钱半辈子,也买不起一辆轿车。
改革开放40年,截止到2016年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达到16330.22万辆,而1985年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仅28.49万辆。老百姓拥有自己的小汽车,不再是遥远且不可触摸的梦,小轿车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不再是炫耀身份的象征,而是逐渐呈现出它本来的功能——成为人们代步的一种工具。
享有轿车文明,是一个现代社会,尤其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老百姓应有的权利。认可轿车进入家庭,折射出的正是中国从老百姓的义务本位向权力本位转变的一种进步,市民“车生活”的变迁,印证了我们改革开放后时代的变迁!
中国铁路与祖国共腾飞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中国的高铁带你去远方!
说到改革开放40年铁路发展变化,市民张先生回忆说:“1995年临近春节,我有事出门,可上火车的时候,发现根本挤不动!”最后没办法,他自己先挤上火车,送行的亲戚再把行李从车窗给他塞进去。上火车之后他才发现,不仅车厢里人挤人,座椅下面、车厢连接处的洗手台附近都挤满了人。他几乎没有立足之地,两只脚都放不平,只能一只脚踩在另一只上,两只脚轮流替换,就这么站了10多个小时,两条腿又酸又涨。每次回想起那些年的出行经历,张先生就自嘲:“像是电影《人在囧途》”!
40年沧海桑田,速度才是硬道理!火车从慢到快,高铁从无到有,伴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工程的投入力度加大,铁路网遍布全国。从冰雪北国到彩云之南,从渤海之滨到世界屋脊,一条条钢铁巨龙驰骋在中华大地,一声声汽笛轰鸣响彻神州九霄。中国铁路不断突破创新,跑出了让世界为之侧目的“中国速度”!
图源 万方数据
截止2016年,中国高铁总里程已经占到全世界的65%,全世界拥有高铁的国家一共16个,中国高铁里程数高居第一。近几年来,中国高铁频繁实现“走出去”,兴建土耳其第一条高铁、俄罗斯第一条高铁……同时,中国铁路总公司近年来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成为国际铁路标准制修订的重要力量。 “中国已完成了大规模高铁建设,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网。从中国那里,我们汲取了成功的发展经验。”土耳其交通部长阿斯兰在第十届国际高铁大会和贸易展大会上说。
英国广播公司(BBC)曾在一篇题为《中国新工业革命》的文章中将高铁建设看作是中国正在开展新工业革命的标志。文章说:“中国特有的文化和中国人的勤劳创新使得中国高铁技术得以迅速应用,并引领世界。”
韩联社的表述则更加直白:“坐上高铁,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国速度’!”
从绿皮火车到高铁时代。中国速度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让我们享受高质量的交通出行体验,更让高铁所连接和承载的城市文化和精神特质互相融合,重构着我们对于生活理念的认知体系。
共享单车,让短途出行更便捷!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互联网、新能源、共享经济等不断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方面面,共享单车的横空出世,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更是借助互联网的神奇魔力实现了传统自行车的转型升级。
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是商业模式的一种创新,更是中国建设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社会,倡导了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的途径。飞机与高铁的速度,地铁与私家车的便捷。共享单车则更像是城市的毛细血管,解决的不只是最后1公里而是最后1米,与其他交通工实现了很好的互补。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铁路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为中国人民出行提供了更舒适快捷的选择。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绿皮火车”是中国旅客列车最具代表性的形象,因车体外表呈墨绿色而得名,票价便宜,一直受到人们的睛睐。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出远门经常要坐十几个小时“哐当哐当”的“绿皮火车”。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提高,自20世纪90年起,铁路开始对“绿皮火车”进行改造和淘汰。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铁路已从绿皮车到红皮车,红皮车到子弹头,实现了“四纵八横” 的高铁线路分布。这在无形中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也提高了人民出行的效率与舒适度。高铁的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的铁路运输进入了崭新的时代。
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公共交通也越来越发达,人们的出行方式更是越来越多样。随着人们对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需求,共享自行车应运而生。在央视《对话》栏目中,OFO小黄车作为共享单车原创者和领骑者,受邀与19国青年同台探讨中国“新四大发明”的话题。节目现场,来自德国的“重量级”上海女婿阿福化身小黄粉一枚,频频表白自己对小黄车的宠爱:“我自己很喜欢骑共享单车,每次我会发微博骑ofo小黄车”。在上海等各大城市,我们都能见到骑车共享单车的外国友人。作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共享单车,体现了改革发展技术、交通发展的成果,也正扮演着提升中国创新形象的角色,用科技驱动的方式,以折服老外的“小黄车速度”引领“中国智造”发起全球化冲锋,做好了从民族品牌蜕变成世界品牌的准备。
“改革开放前,自行车的脚踏板,踩不出故乡的月影;改革开放后,高铁的风驰电掣,坐地日行八千里程。”这是对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出行方式变化的生动概括。走过40年,中国老百姓经历了马车的颠簸、自行车的轻便、摩托车的拉风,到如今不少家庭甚至拥有两三辆私家车,公共交通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四十年努力拼搏,四十年沧桑巨变。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化、大进步的时代,13亿中国人民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何等壮观的历史画面!不仅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伟大探索。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中国的明天也会更灿烂!
• end •
供稿:旅游学院
编辑:瞿怡
网址:改革开放40年 | 从出行方式变化看时代变迁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69527
相关内容
改革开放40年,出行方式有哪些变化?改革开放40年,从家电进化看生活变迁
改革开放40年:饮食变化折射生活变迁
改革开放40年,从大数据看百姓生活方式及品质变迁
辉煌40年购物篇:从购物模式的变化感受时代的变迁
改革开放40年:出行更便捷
改革开放40年变迁: 休闲娱乐 让生活从单调走向多彩
40年来看变迁┃三门峡:娱乐方式升级换代
从老物件中看时代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技巧.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