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变好的3个字,直接根治了我的精神内耗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数字图书丰富了精神生活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数字生活#
原创 壹心理 壹心理
亲爱的陌生人,你好。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分享出我的故事。
我是在大学实习时,陷入人生低谷的。
那时的我,实习工作很不顺利,生活也过得单调贫瘠,没什么朋友,没任何想干的事。
要说我过得悲惨,当然谈不上。但精神状况,确实一天比一天更糟。
发展到后期,我的头脑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声音,吵闹不休地批评自己、审判自己。
我真的受不了了。
自己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停止头脑里的声音?
为了自救,我尝试了各种方法,看书,找朋友、老师解惑,做心理咨询......
到后来发现,也许自己需要关注的,并不是“你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你经历了什么”。
当理解了这个问题,我也才理解自己当下的状态。
今天我终于鼓起勇气,分享出自己的亲身经历。
如果你也被精神内耗困住,在各种思维中挣扎,也许我的故事会给到一个答案。
其实高三上学期,我的精神内耗已初见端倪。
初中时,我的学习成绩优异,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
按照成绩,我分到了特优班级,班上的同学都很厉害。每一次测试,我都对自己的班级排名很不满意。
随着知识点越来越复杂,不懂的点越来越多,我的排名也越来越后退。
我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开始怀疑自己。
每天晚自习回家后,确定父母睡着了之后,就偷偷躲在房间里哭。
后来学校开了心理咨询辅导室,我硬着头皮去了。
心理辅导员是一个声音甜美的姐姐。
她问:“同学,你遇到了什么问题呀?”
我有点胆怯地说:“我感觉自己前途渺茫,可能上不了大学。”
辅导员告诉我,我可以学会和这些困难的情绪相处。
“当我们学会了直面情绪,而不是逃避或对抗,我们才不会被情绪压垮。”
“你可以试一试这3个策略,首先,给情绪命名,这有助于你与情绪分离,不会迷失在里面。接着,去觉察身体里的情绪,观察它作用在身体的哪个部位,是什么感觉,这有助于你去接纳它。最后,放松你的身体,安抚你的情绪,去允许它存在,用拥抱它。”
按照她给的方法执行后,神奇的感觉降临了。
那些负面情绪虽然依旧存在,但无法控制我了。
这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求助别人,并且被正确引导后,真的会获得力量。
所以,大四实习,也是我人生最低谷的时期,在寻找自救方法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心理咨询。
那会儿,我连续加班2个月,微信工作群成天成夜响,回不完的消息,写不完的文档。
一个实习生,所有杂七杂八的活儿都砸在你身上,谁都能来指使你。
每晚凌晨,是我走出公司大门的时间。
有一天醒来,我感觉身体很不舒服,头痛,肌肉酸得要命。
即便这样,我还是去上班了。
隔天,我彻底病倒,高烧起不来床。但我脑子里想的,竟然是:
“完了,今天要迟到了,领导给的工作又做不完了,怎么办?偏偏这个时候来生病,你怎么搞的?”
那瞬间,我突然觉得很可笑,意识猛地抽离了自责的想法,看着那个高烧中,仍然因为工作、因为外部环境而自我谴责的人,我突然发现:
我最对不起的,其实是自己。
那个微弱无助的自己,才是最需要关爱的人啊。
那天,我请了假,在网上找了靠谱的心理咨询机构,预约了正式的心理咨询。
迎接我的是一间灯光柔和的咨询室,和坐在沙发对面的、目光温暖的咨询师。
咨询师是一位中年女性,她浑身散发出一种“柔软”感,嘴角含笑地看着我。
本来还有些紧张和局促的我,很快地放松下来。
第一次咨询,我就把所有的烦恼都倾吐给咨询师。我太想有人,可以听我说说话。
我告诉她,受家庭因素的影响,我一直都有讨好别人的倾向。
在家里,为了获得父母的爱,我逼自己考取优异的成绩。
在同学中,为了合群,我忽视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需求。
为了获得老师的赞扬和认可,我也常常承担自己难以达到的任务。
我从不麻烦别人,总是表现得很独立很强大。
被别人需要会很开心,为了让别人开心宁愿委屈自己,很喜欢伪装真实的情感。
咨询的过程中,我从平静讲述,到忍不住哽咽。
后来,回忆起某些心痛的场景,都会泣不成声。
咨询师全程坚定而温暖地陪伴我,听我诉说这些年来的困惑与痛苦。
每次宣泄后走出咨询室,我都能感受到四肢百骸里积淤的负面情绪,一扫而空,内心重获难得的平静。
咨询师也会和我探讨,成长经历给我带来的具体影响机制。
我算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从小被爷爷奶奶带大。
他们心情不好时,经常骂我,也会在脾气大爆发时抡起棍子直接打。
那时我才读小学,有着童年的稚气和调皮,却很害怕见生人,也十分害怕做错事,遭到惩罚。
以至于,后面的生命轨迹里,做很多事都畏手畏脚,担心犯错。
有一次,我因为被堂弟污蔑,太生气了,把当时正在切菜的菜刀狠狠地甩在了地上,菜刀一下子“弹跳”到站在不远处的奶奶身上。
她的大腿外侧顿时鲜血直流,哇地大声喊:“这个女的不是个好东西,想要害我性命呀。”
我顿时愣住了,傻傻地站在那儿不知所措,爷爷闻声赶来,连忙拿纸巾止血。
可是那么大的口子哪里止得住血,奶奶疼得一直哭,我顿时也哭了,满是内疚与悔恨。
爷爷也不忘责怪我,狠狠扇了我几个耳光,但是当时心太难受了,完全感觉不到被打的痛。
后来,大人们送奶奶去镇医院包扎,我独自在家,瞬间觉得好累好累。
明明已经到了午饭时间,却没有一点饥饿感,只觉得眼像干涸的小河,心像缠绕了一块绷带,很疼很疼。
从那以后,我更加害怕奶奶了,带着惭愧的心情,从来不敢违背她的旨意。
自此,成为了一具没有个性的木偶,机械式地被“操控”着。
我说完这些,抬起头,看到咨询师的眼神带着心疼,闪着泪光。
她开口:“如果一个人的养育者喜怒无常,那么这个人就会认为这个世界也是如此。”
单是这句话,就让我再次泣不成声。
她递给我一张纸巾,待我情绪平复下来后,为我剖析心理成因:
“我们在早期发展中,依靠养育者的共感,来帮助自己学会处理自身的经验。如果养育者对孩子表达出的东西给予了反馈,孩子就能发展出觉察感觉、控制感觉的能力,并从自己的情感世界出发,有效地与他人相联系。”
“如果孩子经历太多‘共感失败’,他会很难处理自己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孩子长大后,对自我的认识往往携带太多来自他人的信息与评价,唯独屏蔽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原来如此。
原来,生活中那种种的“不对劲”,都有语言、有概念。
它们定义了我的痛苦,也因为定义与言说,让我明白自己的痛苦与内耗,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它有迹可循,有痊愈的可能。
最后,咨询师温柔地鼓励我:
“但小女孩已经长大了,她有力量保护自己,有能力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
我的眼泪慢慢停了。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被接住了,被咨询师无条件地接住。
这间充满诚实的咨询室,包容了我所有的情绪。
我慢慢学会去建立新的连接,在大脑中创建更健康的人际关系、自我价值的默认路径。
我不再做一个老好人。
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会大胆表达出来,遇到温暖的陌生人,也同样会回馈温暖;
不会再向以前一样逃避问题,会积极面对、寻找解决办法,心态上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同样,越来越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能够合理客观地分析一些情况,不再人云亦云。
实习转正时,我没有过多思考就拒绝了,并选择了一份感兴趣的、朝九晚六的工作。
在大城市里,租了房子,开始独居生活,下班之后时间都是自己的,每天日常都围绕自己转。
我越来越知道怎么爱自己,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与自己对话。
越来越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通过怎样的方式去达到这种目标。
这时,我不再焦虑别人是否接受这样的我,喜欢这样的我;
因为我知道,我会一直好好爱自己,珍惜自己的身体,关照自己的情绪。
当然,我还是很喜欢被人认可和赞扬,但比以前多了一种不被肯定时,依然肯定自己的勇气。
简单来说,就是接受赞扬,也接受批评。
我不再觉得自己要做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才值得被爱,不完美但却真实的自己同样值得被爱。
现在,我还会经常给自己做饭。
因为我发现,只是在厨房洗菜切菜,简单的流程都会治愈我的整个身心。
尝到美食的味道,人也像被充了电。
(我做的饭)
很感谢当年的自己,勇敢地踏进了那间心理咨询室。
如果不是咨询师一次又一次给了我前进的动力,我不可能成长得那么快,改变得那么多。
所以,和我一样有心灵困扰的朋友们,一定要勇敢踏出第一步。
愿世间每个人,都有自己信赖的咨询师可以咨询,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解救心灵的良药。
作者:来访者小鲸鱼
编辑:Lilith
图源:Pexels
原标题:《让生活变好的3个字,直接根治了我的精神内耗》
阅读原文
网址:让生活变好的3个字,直接根治了我的精神内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72222
相关内容
瑜伽和冥想,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盛文书单 | 这4本讲述中国生活的书,治好了无数读者的“精神内耗”
5款放松身心的解压App,轻松治好你的精神内耗!
3个月沉浸式看了5遍!哈佛《积极心理学》治好了我的情绪内耗。
摆脱精神内耗的三个方式!
走出精神内耗,为生活“节能”
5个解压治愈的app,轻松缓解精神内耗
舒国治:吃,是直接决定 我该怎么生活的问题
冥想、禅修…这些新型疗法,真能治好当代人的精神内耗吗?
摄影的精神:摄影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