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研究之“认识时间”主题活动设计思考
研究设计时考虑伦理问题的指南 #生活技巧# #学习技巧# #学术研究方法#
向您介绍我是谁
我是朱乐平名师工作站"一课研究"第6小组成员徐群,来自宁波市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很高兴在微信平台上与您相遇!
本期内容有哪些
轻松听书:小学阶段时间量感的主要表现 快乐阅读:"认识时间"主题活动目标体系 作品展示:学生自制的台历轻轻松松听听书
选自赵璞琢、伏凯发表于《小学教学(数学版)》2022年第9期的文章《时间量感的培养策略探索》
Q1
什么是时间量感?
对时间的可度量属性以及时间长短的感知。
Q2
小学阶段时间量感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年、月、日、时、分、秒等)对时间的长短进行度量,能进行不同时间单位的换算。
2.建立时刻与事件的联系,如什么时刻做什么事,反之,根据事件判断其发生的大概时刻。
3.对时间长短的感知,如做什么事需要多长时间,反之,根据时间长短选择可以做的事情。
4.掌握估测时间的方法,能够用合理的估计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Q3
培育小学生的时间量感有哪些策略?
1.重视对时间单位量的感知,建立清晰的时间单位量表象。
2.加强对时间叠加量的感知,建立不同时间的量感。
3.开展丰富的时间估测(度量)活动,精准完善时间量感。
4.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促进时间量感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阅读8分钟
2022版课标把“认识时间”纳入“综合与实践”领域,提倡以实践、探究等活动方式开展学习。作为一线教师,现实教学中究竟该怎么来设计实施呢?从2023年的上半年开始,我们“明”工作室成员边理解课标理念,边尝试着用主题活动的方式来让学生认识时间。下面将从我们是如何确定“认识时间”主题活动总目标,如何分解成子目标,以及如何匹配主题活动等方面和大家作交流。
01
如何确定“认识时间”主题活动总目标
为了确定“认识时间”主题活动的总目标,我们工作室成员首先分工合作梳理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梳理了2022版课标中关于认识时间的所有内容;二是梳理了目前使用的教材(人教版)中有关时间的内容体系与目标体系;三是梳理了知网上关于“时间量感”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以2022版课标中关于“时间”的学业要求与学业质量标准为核心,参考现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中的目标要求,考虑学生学情之后,确定“认识时间”主题活动的总目标:
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时、分、秒,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认、读、写钟表上的时刻;能结合生活经验体会并述说时间的长短,能将生活中的事件与时间建立联系,感悟时间与过程之间的关系,形成对时间长短的量感;了解时间的意义,懂得遵守时间的重要性。
联系生活认识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钟表上刻度的关系,能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认识年、月、日,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简单历法知识;知道一年四季的重要性,了解中国古代是如何通过土圭之法确定一年四季的;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初步的应用意识。
02
如何分解“认识时间”主题活动子目标
确定了“认识时间”主题活动的总目标之后,考虑到这个总目标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逐步达成,所以我们要把总目标分解成一个个递进的子目标,并设计匹配的主题活动。那么如何分解目标、设计主题呢?我们参考现行人教版教材中的内容编排体系及相应的目标体系,稍作调整,把总目标分解成两大部分五个子目标,并匹配八个主题活动,具体如下:
1.时间在哪里(子目标与主题活动名称)
1
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时;会认、读、写整时;能把整时与生活中的事件建立联系;初步了解时间的意义,认识遵守时间的重要性。
主题活动1:我的小闹钟(一上)
2
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秒,会认、读、写几时几分;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会进行时间单位换算,会计算经过时间;能把生活中的事件与时间建立联系;能结合生活体验1秒与几秒、1分与几分的长短;感悟时间与过程之间的关系,形成对时间长短的量感。
主题活动2:我是钟表探索家(三上)
主题活动3:设计我的作息表(三上)
主题活动4:时间时间我来估(三上)
2.年月日的密秘 (子目标与主题活动名称)
1
结合生活认识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钟表上刻度的关系,能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知道“日”与“时”的关系。
主题活动5:我的六一规划(三下)
2
结合生活认识年、月、日,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简单历法知识;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初步的应用意识。
主题活动6:年历中的发现(三下)
3
知道一年四季的重要性,了解中国古代是如何通过土圭之法确定一年四季的;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感悟时间的意义。
主题活动7:设计时间长廊(三下)
主题活动8:制作我的台历(三下)
03
设计活动方案(设计时间长廊——孙雨佳)
在对“认识时间“主题活动的整体架构之后,我们就开始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以《设计时间长廊》为例,具体流程如下:
为01
创设情境
学校的数学长廊要展示与时间有关的内容,可以展示什么呢?
02
独立思考
把想到的内容记录下来。一个内容记在一张长条纸上。
为01
组内交流
组员轮流介绍想到的内容。每人每次介绍一个(要与前面同学说的不同),组长收集纸条,汇总组内想法。
02
班内交流
每组轮流介绍(每组每次介绍一个),汇总班内想法。如:
(1)古人是如何计时的。
(2)年、月、日的由来。
(3)平年、闰年的由来。
(4)阳历和阴历的区别。
(5)一年四季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
(6)时间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
……
03
按兴趣分组
每人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与兴趣相同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
02
制定小组研究计划
小组成员讨论确定小组研究任务、分工、流程、时间安排及结果呈现方式等。
03
实施研究计划
各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分工合作收集、整理、分析信息,总结研究成果,做好展示准备。
02
成果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展示,讲解分享研究成果。
03
评价反馈
在分享过程中,教师从展示的内容、形式以及研究过程中的合作情况给予及时评价。
学生作品展示(汪泽航、陈泓含)
每月匹配当季水果图案
一课研究微信公众号
审核人:郑燕珍、陈金平
网址:一课研究之“认识时间”主题活动设计思考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72531
相关内容
20200930一课研究之《优化——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与思考一课研究之“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及课后思考(20240128)
幼儿认识时间的课程设计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集体活动记录范文表.docx
活动课中生活场景实例活动模式设计的研究
二年级语文趣味识字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十四篇
快乐家庭主题课程设计.docx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报告(集锦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