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碰撞”亲子沟通成长工作坊| 社工案例计划
定期参加亲子沟通工作坊 #生活技巧# #亲子教育技巧# #亲子沟通训练#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秦银凤
单位| 深圳市新现代社工服务中心
一、活动基本情况
活动对象:马田辖区亲子家庭
参与人数:15组家庭
二、活动背景与目标
亲子关系建立在血缘和共同生活的基础之上,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种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统一的人际关系。
亲子关系是个体一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第一种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对儿童青少年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家庭的结构和功能都在发生巨变;
如父母由于工作、学习的原因长期不在子女身边或者无法陪伴孩子,与孩子缺乏沟通交流,造成亲子关系的缺失、疏离;
父母工作繁忙、早出晚归,只照顾子女生活而无暇顾及子女心理健康和与他们的情感交流;
父母缺乏亲子教育的方法技巧,对子女缺乏管束或管教太严,与子女无法进行有效沟通,使得亲子关系出现矛盾冲突。
因此开展亲子互动活动以增进父母对亲子关系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他们亲子教育和亲子沟通能力,创造亲子接触和沟通交流的机会,从而协助家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化解亲子冲突、促进亲子和睦,密切亲子关系。
三、理论与方法
(一)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
生理因素的影响和后天经验的影响在决定行为上微妙地交织在一起,很难将两者分开。
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的学习;
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
(二)活动目标
让家长认识到亲子教育及良好亲子关系建立的重要性,辅助家长分析及识别沟通中的问题及根源,提供有力的解决策略和方法,从而改善亲子关系。
1、保证参与家庭不少于10组;
2、80%的参与者完成家庭自画像;
3、80%的家长能够分析及识别沟通中的问题及根源。
四、活动性质
本活动通过线下开展亲子互动,帮助让家长认识到亲子教育及良好亲子关系建立的重要性;
辅助家长分析及识别沟通中的问题及根源,提供有力的解决策略和方法,从而改善亲子关系,故本活动性质为亲子成长活动。
五、活动对象
本活动以马田街道辖区内15组亲子家庭为服务对象
六、服务计划与实施过程
(一)热身
第一次选取5组家庭,由妈妈带着一个孩子共同参加。
活动中,把5个小孩的眼睛蒙上,让他们摸5位母亲的手(5位母亲不能说话或给予其他任何提示,手上有饰品需暂时取下),并找出谁是自己的妈妈。
找对的家庭可获得礼物一份,并邀请孩子分享是根据哪些线索找到自己的妈妈。
第二次则反过来由妈妈蒙眼来找孩子,最后同样邀请妈妈来分享是怎么找到自己孩子。
(二)家庭自画像
1、每位参与者一张白纸,一支笔。
2、在8-10分钟内,每个人在白纸上画一幅自画像(自画像可以是形象的肖像画,也可以是抽象的比喻画,自画像代表自己,在画自画像期间不要看他人的画像)。
3、自画像画好之后,请参与者在白纸的另一面写下自己心中的“我”。
4、以家庭为单位邀请母亲/父亲分享孩子在你眼中是什么样的,随后再邀请孩子分享母亲/父亲在你眼中是什么样的。
5、社工对此环节分享进行总结,引导家长提升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克服缺点,在良好亲子关系建立中起到重要作用。
(三)亲子沟通知识分享
社工介绍5种常见的亲子沟通模式,用漫画图片展示这5种模式,然后邀请孩子一一分享在他的认知中自己家庭中的亲子模式属于哪一种;
引导孩子参照漫画图片展示的对话复盘,然后社工询问孩子在当时的内心感受,期待家长可以怎么做,自己可以怎么做;
通过在座参与孩子的分享,引导家长对亲子教育的反思,接着社工继续分享如何避免不良亲子沟通,建立友好亲子沟通技巧。
(四)最后社工对此次活动进行全面总结
七、总结反思
(一)过程评估
1、参与者出勤率
本次活动预计招募15组家庭,实际出席家庭15组,服务对象出席率达到100%。
2、服务对象满意度
(1)本次活动针对15位家长发放参与者满意度调查问卷,收集参与者对活动各环节、社工服务、后续服务开展等反馈及建议。
从回收的15份问卷来看,从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时间、活动地点、社工的表现及态度、投入活动的程度等方面满意度达到100%。
(2)对15位孩子采取现场访问,分别从活动各环节设计、社工表现等方面进行访问;
孩子们对于热身游戏特别支持,表示即使蒙上眼睛也能找到妈妈,让自己很自豪,对于社工的评价更多的是有耐心、贴心、有趣,表示下次有活动还想和妈妈一起参加。
3、服务对象表现
社工在带领活动的过程中全程在观察参与者的表现,家长和孩子们都很积极的参与到每一个环节中,对于社工发出的分享邀请也积极回应,认真去思考去发表自己的感想,活动现场的氛围热闹而有序。
4、服务提供者自评、观察人员评估
社工在活动前对策划环节、活动带领、人员分工、现场突发状况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设想应对方法,活动结束后分别从以上方面进行及时全面总结和反思,为以后亲子活动的开展积累更多的宝贵经验。
并及时在活动结束后认真听取观察人员对活动过程中的建议,为以后工作开展获得更多不同视角的经验。
(二)结果评估
通过1.5小时的活动时长,基本达成活动目标;
1.目标一:保证参与家庭不少于10组
通过对签到表的查看及现场参与人员查看,15组家庭,共30位参与者出席了此次活动,出席率100%。在活动中,参与者都非常积极的参与其中,回应社工。
2.目标二:80%的参与者完成家庭自画像
在活动中,最开始家长对于自画像比较犹豫,部分参与者想要尽善尽美,通过社工的引导说明最终都成功提交了自己的作业,然后社工通过自画像的讲解,让参与者更清晰的意识到了自我,尤其对于家长在亲子沟通建立中有很大的影响。
3.目标三:80%的家长能够分析及识别沟通中的问题及根源
通过分享及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参与家长对于亲子沟通中的问题分析和识别都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对于自我家庭中的亲子沟通模式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学习到了较为实用的解决策略和方法,可见目标达成。
本次活动采取的评估方法包括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过程评估采用了观察及提问的形式了解实施过程中各环节开展的情况;
结果评估采用问卷调查和访问的形式了解参与者的意见和观察人员的看法,回顾活动各环节,检视目标达成情况,总结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三)专业反思
1、对活动内容设置的反思
本活动主要以热身游戏、家庭自画像、亲子沟通模式相关知识分享、提问互动等方式进行;
其中热身游戏,自画像分享、亲子沟通模式分享中自我家庭亲子沟通模式分享比较受欢迎,尤其在热身游戏环节,孩子和家长既期待又害怕;
但是都非常愿意参与其中,热身游戏的设置也是将亲子互动亲子通过非语言的沟通形式包含其中,能够更好的增进亲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每个环节都有设计参与者参与其中,是为了更好的推进参与者身心投入到活动中,亲子沟通模式分享环节中孩子的分享环节是为了避免孩子对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而设计。
因此整个活动下来,是比较活跃的,每个环节都引入了亲子关系、亲子沟通的学习与反思。
2、对社会工作者的反思
在亲子活动或者儿童青少年活动中,需要关注到每一位孩子,肯定他们的参与和分享,同时在亲子活动中还需要考虑到家长的参与感受。
此外社工需不断加强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更好的应对参与者的提问和疑惑,以及更好的指导工作。
3、对服务对象的反思
亲子沟通是一种相互交流的过程,可以促进亲子之间的联系、理解和共鸣,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在家庭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所以需要不断正确学习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如何提升亲子沟通技巧?
教会孩子情绪管理与个性培养
10个典型家庭冲突的解决方法
35个实用养育工具
扫码拿下,了解一下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你有做过家庭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
网址:“爱的碰撞”亲子沟通成长工作坊| 社工案例计划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74273
相关内容
亲子关系促进工作坊社工亲子活动计划书(八篇)
“懂你懂我”正面管教亲子教育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亲子有爱,教子有方”家庭亲子沟通小技巧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在亲子关系缓解个案中的应用 | 社工案例计划
工作个人成长计划(通用8篇
《萨提亚模式自我关爱与成长》工作坊开课啦!
“筑梦小屋”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 | 社工案例计划
个人成长工作计划(通用17篇)
2022简单亲子手工制作活动策划书范文(幼儿园手工主题亲子活动策划案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