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装改了啥!
教育改革: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调整 #生活常识# #教育资讯#
从黑灰走向时装个性化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色彩和样式单调。映入眼帘的,千篇一律的是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那个年代的金科玉律。稍微颜色亮丽一点的衣服根本没人敢穿,一不小心就会引来指责。当时百姓生活水平有限,衣服的数量也很少。用当时的话讲,叫“艰苦朴素”,说到底还是供应紧张。
20世纪80年代,北京,穿喇叭裤的青年
40年过去,中国纺织工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发展。1978年,纺织工业实现工业总产473.2亿元;2017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8935.65亿元,约为1978年的140多倍。纺织品服装出口2745.1亿美元,是1978年的127.4倍。1978年,中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仅有2.9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8%。2017年行业规上企业服装产量287.81亿件,相当于为世界人口(按76亿计算)每人提供6.89件衣服。
老百姓服饰的春天开始于改革开放。一些西方的服饰进入中国并且形成了一种社会潮流。20世纪80年代初,戴蛤蟆镜、穿喇叭裤成了一种大街小巷的时尚。随后,“港裤”“燕尾服”等各种新潮的服装相继涌现。
1979年,皮尔·卡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的内部时装秀
1979年3月,法国时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应邀来华,他是第一位来华的国际级服装大师。他率领12个外国服装模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一场法国时装表演。当年的中国,涌动街头的还是一片“蓝色的海洋”。服装表演会的入场券被严格控制,只限于外贸界与服装界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内部观摩”。 皮尔·卡丹回忆说:“第一次去中国时,我到了许多地方。我是第一个让中国人了解什么叫时尚的西方人。我很像马可·波罗,因为我们都具有冒险精神。”
皮尔·卡丹带来了“时装”和“品牌”的概念,讲究穿衣服要穿“牌子货”。皮尔·卡丹也成了中国“时尚”的启蒙者,一波比一波繁华的时装潮流、一个比一个华丽的奢侈品牌就前赴后继地来了。
改革开放初期的模特
服饰的变化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最重要体现。20世纪80年代穿着“的确良”白衬衫的女青年显得那么单纯,和那个时代一样。随后,80年代中期,城市里开始流行红裙子,女孩子脱去了暗淡的外衣,穿着色彩鲜艳的编织毛衣,留住美丽,一场时装的革命正在悄然而来。时髦的男青年一边跳着霹雳舞,一边穿着喇叭裤、戴着蛤蟆镜,这就是那个年代的“时尚”。喇叭裤,包紧了臀部,裤脚管很大,像喇叭,兼具扫地功能。随后,连体裤、哈伦裤、健美裤、蕾丝裙、中性套装、露脐装……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几个月,时尚,就是一阵风,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90年代以后,中国服装至少在高端人群中已经实现了与世界的同步。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进入二十一世纪
人们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
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
缤纷绚烂的主题除了为服装制造出明亮热情的气氛外,更营造出了一种意境,
也创造出视觉爆炸的效果,
而中国的民族风逐渐影响到全球……
编辑排版:施考、徐牧遥 (曹杨二中志愿者)
网址:【改革开放40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装改了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74353
相关内容
改革开放40年:出行更便捷改革开放40年,出行方式有哪些变化?
改革开放40周年居住环境变化
改革开放40年 | 从出行方式变化看时代变迁
改革开放40年,从家电进化看生活变迁
改革开放40年:饮食变化折射生活变迁
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民众饮食理念的转变
改革开放40年,出行方式多样化
【改革开放40周年】“菜篮子”里看变化
我的改革开放词典:休闲娱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