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令养生指南
春雷响,万物生,注意预防春季疾病 #生活知识# #日常生活# #季节变换指南#
+关注

春雷乍动,万物复苏。每年公历3月5日前后,随着"轰隆"一声雷响,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如期而至。这个曾被称为"启蛰"的节气,不仅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更承载着农耕文明对自然的敬畏与顺应。
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道出了春雷唤醒蛰虫、催生百谷的自然规律。而如今,这份凝结着千年智慧的节气文化,正通过一道道时令美食,悄然融入当代人的生活。

梨子
北方民间流传着"惊蛰吃梨,一年不咳"的俗谚,这并非空穴来风。梨子性寒味甘,《本草纲目》记载其"润肺凉心,消痰降火",恰能缓解春季多发的咽干咳嗽。更有趣的是,古人将"梨"与"离"谐音,寄托着远离病害、祛除霉运的美好愿景。在暖气未退、春风已至的北方,一碗温润的冰糖雪梨羹,是对抗春季干燥的天然良方。


鸡蛋
民间在惊蛰这天要祭白虎防小人,在白虎张嘴露出獠牙时以蛋喂食,在白虎饱食后它就不会伤人了,寓意着时来运转好运常在,暗含"以柔克刚"的哲学智慧。现代营养学则印证了鸡蛋的价值:每颗鸡蛋约含6克优质蛋白,搭配B族维生素和卵磷脂,堪称春日增强体能的"营养胶囊"。无论是滑嫩的日式茶碗蒸,还是点缀香椿芽的中式蒸蛋,这一最为寻常的食材总能在餐桌上焕发新意。


炒豆
在惊蛰节气,按照传统,家家户户要吃“炒虫”,一般用玉米、黄豆、花生米作为原料,黄豆在铁锅中噼啪爆裂的声响,被先民视为"消灭害虫"的象征。炒好之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还要说“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寓意着消灭害虫能有个好年景。这种朴素的仪式背后,也藏着科学依据:大豆异黄酮能调节雌激素,丰富的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正适合调节春节后积食的肠胃。


荠菜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笔下的荠菜,正是惊蛰时节的时令明星。荠菜也被称作“报春菜”,《本草纲目》赞其“利肝和中”,民间更流传着"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说法。将嫩绿的荠菜剁碎拌入肉馅,包成饺子,咬破薄皮瞬间迸发的清香,恰似把整个春天的生机含在口中。


驴打滚
在惊蛰节气,北方有吃驴打滚的传统习俗,糯米裹着豆沙,在金黄豆面中翻滚的驴打滚,堪称惊蛰节气最富诗意的食物。老一辈人相信,吃驴打滚象征着害虫被碾轧,“害虫死,人翻身”,暗含老百姓对丰收年景的美好期盼。


春雷惊百虫,人间烟火浓。从《齐民要术》记载的农耕经验,到如今不断创新的的春日食谱,惊蛰文化始终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作为仲春时节的转折点,惊蛰不仅带来气温的剧烈波动,更考验着人体对"阳长阴消"气候规律的适应性。通过顺应时令调整饮食结构,将清润的梨羹、温补的蛋食与田野时蔬巧妙搭配,合理饮食,能更好地保持健康。

责编、排版:戴琪瑶
审核:欧阳美华
终审:龙颖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令养生指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75308
相关内容
惊蛰时节话养生【节气养生】惊蛰到 万物生
晨起喝水防上火 惊蛰节气养生保健指南
今日惊蛰:三宜,三忌,三秘诀,过好开春15天!
【科普小贴士】惊蛰时节,养生做起来
惊蛰:疏肝排毒养正气(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养生之道)
惊蛰节气养生原则及要点
【二十四节气养生】惊蛰养生篇
【节气养生】惊蛰养生正当时,错过又要等一年!
惊蛰节气的风俗食物 惊蛰节气的饮食养生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