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课堂“源于生活,归于生活”

发布时间:2025-05-16 10:34

生活趣味课堂强调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中学。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亲子生活艺术# #生活趣味课堂#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了能让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快速变化发展的信息生活,加强信息技术课堂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陶行知老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主张,这就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充分体现“源于生活,归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陶行知  信息技术教学   生活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纲要简短的几句话反映了生活、教育、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生活的不断发展变化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学生受到教育之后能更快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并尝试改变或创造更好的生活。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堂要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而“生活教育”思想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家陶行知研究并提出的,他坚决反对脱离现实生活的死书本、死学校、死教育,主张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实现教育目标,才能进一步达到生活的向上与提高。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让信息技术课堂“源于生活,归于生活”。

一、教学内容要源于生活

陶行知老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而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富有创造性且具有明显时代发展特点的一门课程,其教学内容需要生活化,生活是学生的终身课堂,源于生活的知识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理解和学习。从学生生活需要入手,让信息技术为学生生活服务,使学生产生亲历感,诱发学生的知识潜能,使学生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讲第五章第一节《图片的获取》的时候,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我带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图片踪迹,产品包装、报刊杂志、网站、相册等等,让学生发现图片几乎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然后再顺势引导学生总结图片的特点以及其作用。第二选择的活动主题也离学生的日常生活非常的近,泰州每年五月都会举行“泰州水城慢生活”旅游节,让学生争做宣传小能手 ,用图片为原本只有文字的宣传网站增光添彩,向即将来泰州的朋友们宣传泰州的历史文化和各个旅游景点。第三学生可以讲讲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图片的,并总结出多种图片获取的方法。这“三源”将课堂情境中的学生快速的拉入到生活的情境中去,并且这些生活情境基本都是学生熟悉的、亲身经历的生活情境,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更容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能按部就班的根据教科书进行教学,如果将教科书上的内容进行生搬硬套,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失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观能动性,更没有创造性可谈。在当前新课改形势下,应当把学生对课堂的感受放第一位, 充分利用亲近学生生活的各种资源,创设与信息技术相匹配的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功用性,从而激发其学习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其探索信息技术,为中国新生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做准备。

二、学习任务要归于生活

在高考做“领头羊”的今天,信息技术学科普遍不被学生、家长甚至学校所重视,信息技术学科不可能与语数外等学科“平起平坐”,攀高位更是不可能,信息技术教师当然跟着坐了冷板凳。信息技术教师不可能以分数来作为评价学生的杠杆,把分数视为“命根”的学生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得到了全身性的解放,失去了以考高分为目的的主要学习动力。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信息技术教师既定的教学目标总是难于实现,教师是越教越悲观,学生是越学越没有兴趣。那么失去分数作为指挥棒的信息技术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探索信息技术世界呢?除了安排好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以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功用性,认识到信息技术对自己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的帮助,认识到自己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所习得的知识是学有所用的。要做到这一点,信息技术教师就要将学习任务归于生活,创设与信息技术相匹配的问题生活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生活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获得成功的乐趣。

在讲第五章第一节《图片的获取》中,学生习得了图片的特点以及图片获取途径、方法等知识,为了巩固和应用这些知识,就要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的机会。泰州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泰州推出了一年一度的“泰州水城慢生活”国际旅游节,激发学生为泰州旅游节造势的激情,引导学生用图片来完善只有文字简介的泰州旅游网站,来展示泰州的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网络获取、照相机获取、扫描仪获取、视频截图等等,同学们分组实战,用自己所获取的图片使泰州旅游网站亮丽起来。同学们不仅成功的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获取到了图片,更加感受到了我为泰州建设出分力的喜悦,也体会到了图片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学生能将自己所学应用到学习生活中,使生活向前向上发展,这就达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从属生活,教育对生活有制约、促进的作用。生活与教育既是共同体也是辩证体,使教育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不仅可以获得充实的内容,而且使教育对生活真正能发挥伟大的改造促进作用。

秉承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打造“生活化”信息技术课堂,从社会生活中提取学生最易吸收的“养分”,再让学生将所知所学反哺生活和社会。只有打造好“源于生活、归于生活”的信息技术课堂,学生才能更快更好的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社会。

参考文献:

1.陶行知,《谈生活的教育》,湖南教育出版社

2.郭鹏飞,《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考试周刊,2012

3.闫广芬,《陶行知普及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意义》,河北大学学报,1993

网址:让信息技术课堂“源于生活,归于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78830

相关内容

生活化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的运用
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教学内涵与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育和生活化有机融合
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和优化策略探究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基于生活化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创意编程课程: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的整合 (1)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