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念为教学注入活力

发布时间:2025-05-16 10:34

消费观念教育提倡量入为出的生活方式 #生活知识# #生活心理学# #生活技能教育# #消费观念教育#

〔摘" "要〕"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教师应有条不紊地设计学习活动,重点突出利用信息科技解决学习与生活方面的难题。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着重突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本文就生活教育理念为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信息科技;生活教育理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文章编号〕" 1674-6317" " (2025)" 05" " 106-108

结合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等教学理念,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应注重创设接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环境,巧妙地将富含教育价值的生活元素穿插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可以在生活场景中融合新旧知识,从而实现知识与实际行动的完美统一,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基于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深入挖掘信息科技教学的深层含义与核心要义,并设计融入生活元素的教学计划。

一、生活教育理念概述

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表现为“生活即教育”,该观点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并成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认为,生活与教育并非两个独立的概念,而是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整体。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而生活本身便是最好的教育素材。此理念颠覆了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生活的弊端,强调了教育应紧密贴合生活,以生活为师,以社会为校。

二、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理念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理念,能够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将信息科技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使之体验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这种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效果。同时,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信息科技概念,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生活教育理念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实践可以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理念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进而提高其实践能力。如运用所学的编程知识、图形处理技能等,不断地尝试和调整,最终完成作品,锻炼动手与创新能力。通过实践,学生还能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后续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三)加强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将生活教育理念融入信息科技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凭借二者的有效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如智能家居、在线购物、社交媒体等,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最新发展动态,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时,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还能够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学会如何有效地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进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另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生活教育理念为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注入新活力

(一)开发生活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实现日常生活与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的有效融合,关键在于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应结合课程需求,筛选并整合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向学生进行展示,以此创造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满足其学习需求的教学资源,并丰富信息科技课程内容,为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提供资源支撑。

例如,在人工智能技术全面普及的背景下,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广泛搜集扫地机器人、智能手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设备的使用案例,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融入课程教学,生动地阐释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文字识别、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展示,让学生观看一款解题App的搜索和解答流程,同时介绍其中运用的识别技术,进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图片,向学生展示超市支付环节中人像识别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充实智能识别技术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人脸识别的原理及其作用。

(二)构建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丰富的教学环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生活场景的模拟,能够让学生对新知识更感兴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课堂互动中。在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生活图片展示、生活情景模拟对话等,营造贴近生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并推动其自主学习。

例如,在“初识三维学建模”课程中,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3D"One软件的操作界面,并学会如何将资源库的三维模型导入到工作区域。由于相关概念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设定一个生活化的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象一下,你和家人正在市科技馆游玩,打算购买一件纪念品,各种纪念品价格一样,但选择很多,包括飞机模型、笔记本和3D胸章等。你会选择哪一种?”通过购物场景,将三维建模的概念引入其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三维建模的初步认知。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这个场景:“当你在选择纪念品犹豫不决时,科技馆的工作人员开始演示如何使用3D打印机制作三维模型。你对这个过程非常感兴趣,并想尝试自己打印一个帽子。如果你是那位工作人员,你会如何指导自己完成这个任务?”通过情境设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三维模型打印的具体流程,进而激发他们对即将学习内容的兴趣。之后,教师再细致地讲解3D"One软件界面的基础操作,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通过上述方法,教师除了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强大外,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立足生活化题材,推动学生思维发展

在信息科技课程中,计算机相关概念是学习的重点。为了强化学生的信息科技基础,教师需引领学生认识并学习计算机硬件,掌握基本操作技巧。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从他们熟悉的生活物品如电脑显示屏、鼠标和键盘等入手,提升其对信息科技学习的自信心。若学生表现出对网页操作的兴趣,教师可策划“电子邮件发送”活动课,深化学生对电子邮件的理解,并学会使用电子邮件交流。不论是QQ邮箱还是网易邮箱,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平台,激发其创新思维。

同时,计算机附带的“绘图工具”也是极佳的教学辅助。在教学前,教师可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喜欢的动画角色,随后让学生根据兴趣自由分组。例如:喜欢机械的学生可组成“机械组”,用“矩形工具”绘制汽车、房屋;喜欢水果的学生可成立“水果组”,用“曲线工具”和“圆形工具”绘制并上色各种水果。这种结合生活的教学方式,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计算机知识,又能让他们感受科技的魅力,培养其对信息技术的热爱。

(四)融入生活化例题,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在深入探索“信息检索与信息引擎”相关内容时,由于学生对网络搜索工具的使用不够娴熟,教师可以考虑实施以下教学策略:首先,构建班级线上交流群组,为学生提供互动平台,同时便于教师及时分享和推荐对学习有益的网络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百度搜索”等知名搜索工具,并详细解释其使用方法和搜索技巧。结合群组内的讨论和实践,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如何高效利用这些工具辅助学习。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搜索工具的网址保存在个人电脑的书签栏中,方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随时访问这些网站,将信息科技的学习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无论是完成家庭作业还是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都能通过自主搜索找到所需的信息和解决方案。其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只是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还应关注其生活技能的提升。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发展速度较快的领域,需要学生拥有充实的理论知识,并具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需构建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场景,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通过模拟真实场景的任务和挑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运用生活化语言,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完善,对抽象的专业知识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对教学语言进行调整和简化,使其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而协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各类知识。

例如,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关于计算机的知识涉及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一系列专业术语。对于刚刚接触信息科技的学生而言,相关术语可能显得陌生和难以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尝试将专业术语转化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通过类比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知。比如:将“存储器”比作学生熟悉的“仓库”,用来存储各种物品;将“CPU”比作“大脑”,负责处理和分析信息;将“主板”比作“身体”,连接和协调各个部件的工作;等等。通过这样的类比,学生就能够借由熟悉的日常生活语言理解抽象的专业概念,从而更深入地掌握信息科技的相关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这些专业术语,即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电脑组装活动,让其亲手触摸和了解电脑的各个部件,进而加深对CPU、存储器等概念的理解。

(六)开展生活化评价,加强教学反思

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深入贯彻生活教育理念,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属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点。该评价体系的核心为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其在实践应用、创新思维、团队合作以及日常生活中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发展。首先,开展项目式评价,搭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设计与学生生活中紧密相关的项目,如设计环保主题的电子海报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信息科技知识,展现其创造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考查学生的技术操作,评估其在项目规划、资源整合、时间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其次,立足作品展示与评价,提供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鼓励学生通过作品的方式对学习成果进行呈现,如动画短片、编程小程序等,结合班级展览、在线分享等方式,让学生的作品走出课本,融入生活,以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启发,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最后,引入同伴评价与自我反思机制。鼓励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学会客观评价自己与他人的工作,实现自我认知与成长。在同伴间的相互评价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他人眼中的自己,发现盲点,同时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培养同理心与包容性,并定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明确未来学习方向。

综上所述,生活教育理念为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加强与实际生活联系等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优势。通过开发生活化资源、构建生活化情境、立足生活化题材、融入生活化例题、运用生活化语言以及践行生活化评价等多元化教学措施的实施,可以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并发展核心素养,助力其在信息科技领域不断探索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彭新辉.小学信息科技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4(22):15-18.

[2]阮铭健.素养立意理念下的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与实践[J].教育信息技术,2024(5):16-19.

[3]范佳敏.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J].当代家庭教育,2023(20):140-142

网址:生活教育理念为教学注入活力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78832

相关内容

融入生活教育理念,点亮小学英语课堂
解读生活教育理念引入幼儿教育的实施策略
新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分析
践行生活教育理念尝试教学“生活化”
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教育研究
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实践?
幼儿园生活化教育理念.docx
生活教育理念知行融合教育策略研究
以生活化教育理念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