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应对式设计教学:以湿热地区传统城市住宅更新设计为例
发布时间:2025-05-17 00:39
城市更新:老建筑改造,新住宅区建设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城市生活新鲜事# #城市生活方式#
气候应对式设计教学:以湿热地区传统城市住宅更新设计为例
【摘要】: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大量传统城市住宅年久失修,亟须进行可持续更新。本文尝试结合本科创新教学设计,整合气候认知、地方民居、模拟工具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传统建筑与气候应对的认知与设计能力提升。教学计划包括对于社区生活与空间特征调研、民居热环境长...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云章;沈军;钟勇;李伯舒;李健;肖阳;内陆湿热地区机场环境谱编制[J];装备环境工程;2020年06期 2 何长苇;李丽;郭凯;张继业;风驱雨条件下湿热地区建筑双层表皮的蒸发降温潜力研究[J];建筑节能(中英文);2025年03期 3 陈梦君;岭南湿热地区校园架空空间的效率与舒适性[J];居舍;2025年13期 4 应小宇;沈丽颖;韩鑫裕;高婧;秦小颖;陈佳卉;皇甫凡雨;王虹宇;风环境视野下南方湿热地区高密度小学校园布局比较分析与策略研究[J];华中建筑;2023年05期 5 刘嘉懿;王可睿;姚灵烨;赵立华;湿热地区高校人工湖热环境实测研究[J];建筑节能(中英文);2023年03期 6 赖燕琳;孙志霞;林银大;湿热地区竹材料景观建构方法——以台湾地区竹构建筑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22年02期 7 朱山泉湿热地区工业建筑设计的探讨[J];建筑学报;1964年08期 8 刘培芳;湿热地区传统作物种子冷贮的准则[J];种子世界;1984年11期 9 陈登鰲 ,庄念生湿热地区的建筑设计——兼谈对设计中几个矛盾问题的看法[J];建筑学报;1977年01期 10 姚灵烨;许亘昱;赵立华;湿热地区城市静态水体能量分配特征研究——以广州荔湾湖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坤明;湿热地区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舒适性评价及其优化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2 汤莉;我国湿热地区传统聚落气候设计策略数值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3 郑森林;湿热地区乔木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机理及模型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4 刘之欣;基于循证设计的湿热地区树木小气候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年 5 陈沂;湿热地区通信基站建筑节能设计策略与技术[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方小山;亚热带湿热地区郊野公园气候适应性规划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7 姚灵烨;湿热地区城市静态水体热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3年 8 杨旭东;湿热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与材料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9 冯旭明;降雨对湿热地区城市微气候影响的基础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年 10 刘穗杰;湿热地区建筑气候空间系统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思威;基于过渡季节能的湿热地区建筑复合表皮数字优化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2 丁迩;湿热地区青年睡眠最优温度、风速及动态变化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3 阙嘉欣;湿热地区支持低龄老年人夏季睡眠的温度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3年 4 闻欢;湿热地区林荫广场微气候效应与舒适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3年 5 王诚承;南方湿热地区工业化建筑的节能构造设计研究[D];广州大学;2017年 6 王娟;湿热地区城市公园的景观建筑微气候设计策略研究[D];华侨大学;2022年 7 黎玉洁;西南湿热地区山地生态住宅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王一;支持热舒适的湿热地区典型绿道慢跑空间景观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2年 9 周巧;适应湿热地区气候特征的病房楼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朱光蠡;基于气候响应的湿热地区城市公共空间顶篷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网址:气候应对式设计教学:以湿热地区传统城市住宅更新设计为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82750
相关内容
基于气候适应性的住宅小区设计.pdf陕南宁强地区气候适应性绿色农宅的设计探索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屋顶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
炎热地区建筑现代化进程中的气候适应性设计及启示
城市游憩绿地小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解析
寒地住宅建筑微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
城市滨水区气候适应性设计方法研究——以中山市岐江公园滨水区为例
基于实测与气候分析的数字化城市街区布局设计研究——以南京卢龙湖街区为例
适应地方生态气候的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