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品融入年轻人生活
在创作中融入个人情感,让作品更具生命力。 #生活技巧# #学习技巧# #艺术创作技巧#
本文转自:青年报
“当下年轻人的艺术品收藏潮流,是他们对现实生活态度的真实反映。”青年艺术家周义翔说。Darren Zhou是他在追逐潮流文化的年轻人中间耳熟能详的名字,不仅因其曾于综艺节目中担任艺人的潮流助力师,更在于源源不断供给市场的艺术创造力。由他创作的版画,很多平均售价在几百元,这是年轻人所能承担的艺术消费,甚至还不如一双球鞋贵。他自己也在审慎地看待这一现象,并对收藏自己作品的年轻人有着独特见解。
05
“当下年轻人的艺术品收藏潮流,是他们对现实生活态度的真实反映。”青年艺术家周义翔说。Darren Zhou是他在追逐潮流文化的年轻人中间耳熟能详的名字,不仅因其曾于综艺节目中担任艺人的潮流助力师,更在于源源不断供给市场的艺术创造力。由他创作的版画,很多平均售价在几百元,这是年轻人所能承担的艺术消费,甚至还不如一双球鞋贵。他自己也在审慎地看待这一现象,并对收藏自己作品的年轻人有着独特见解。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收藏艺术品是一种文化延续
周义翔告诉记者,年轻人收藏艺术品的真实反映具体体现为三方面。“当下年轻人大多不愿意随波逐流,他们是有个性的群体。”因此,他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外部环境,也就说年轻人在这个时代充分利用更容易接触到中西方文化的优势,正在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与艺术感知,“年轻人还要继续提高自身艺术修养,摒弃照本宣科的理念,更深地去挖掘那些让他们怦然心动的艺术家和艺术风格。”
其次在于年轻人的社交需求,因为在周义翔看来,艺术品收藏俨然已经成为年轻人之间的一种新型社交形式,类似这些年流行的“看展式社交” “集市式社交”一般,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安排到自己的日常生活计划中。“当身边朋友都在讨论村上隆、巴斯奎特作品的时候,自己却还在通过互联网搜索这些名字的背景,会让他们觉得很‘跌份儿’。” 周义翔直言,年轻人顾虑与身边人缺少共同话题,因此他们为了认识各行各业的朋友、寻找精神共鸣,会自发接受艺术熏陶从而提升审美能力。
与此同时,周义翔表示,“艺术品的价值几何、保鲜期多久,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从历史的长河中,不难看到艺术品的价值并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它承载的文化内涵会和人类文明史一样,是永恒的。”这也意味着一些具有远见的年轻人对于艺术品的青睐,正是看到了艺术品价值的固有特性,因此收藏和传承,既是财富保值,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借潮流温故知新
打开得物App的艺术板块,不难发现周义翔的版画销量稳居前列,尤其是《招财进宝》这幅龙型创意文字的作品惹人注意。“用户平时见多了龙的画作,也见多了汉字书法作品,但是二者结合的新颖形式,很符合当下年轻人追求个性的态度。”周义翔对自己的创作内容能够引起年轻人共鸣的原因亦有深刻分析,这是他第一幅将传统图腾形象与中国传统汉字相结合的创新型艺术作品,除了酷炫画面,寓意也直接明了,“‘招财进宝’四个字非常符合当下很多年轻人的心态,他们身负经济压力,却又渴望独立与自主,比上一代更渴望追求优质的物质生活。”
而年轻人之所以喜爱收藏周义翔的作品,更在于他的绘画风格多样,他多以电脑手绘技术融合传统水墨画画风,呈现出轻松有趣又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擅长将中国传统典故融入年轻人喜欢的潮流元素进行潮流化的改编。比如在他的作品《三顾茅庐》中,画面讲述的是刘、关、张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经过他的潮流化改编后,三人身着中国古代传统服饰,脚上却蹬着时下流行的球鞋。其中,诸葛亮更是化身成为球鞋设计大师,刘备携张飞、关羽,手持热门球鞋到访卧龙堂游说他出山。
“故事是老故事,画风是传统画风,但是老故事赋予了新内容。大家在轻松愉悦解读作品的同时,对老故事披新衣的做法大多会莞尔一笑。”周义翔向记者剖析了自己作品的特征,其一是中西方文化元素的混搭,“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舶来品,甚至了解西方文化比了解东方文化更多一些,那么我这样的混搭目的就在于文化的输出”,而这所谓的“输出”又可以分为内外两部分,内部输出指的是类似四大名著这样的典故,一些年轻人并不怎么读原著,他的创作则通过将典故与球鞋、服饰等西方流行元素结合,先让人抓住兴趣点,继而进一步解读作品,能够重拾中国传统典故。而外部输出就显而易见,“将中国传统典故以这样的创作形式,输出到西方国家,顺着他们平时司空见惯的潮流元素,而开始接触我们的传统文化。”
周义翔表示,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创作中的叠加,他经常使用的图腾文化和汉字文化都是中国的传统,两者巧妙结合后的新姿态让作品变得有趣,不再枯燥与呆板,“我希望看过、了解过、收藏过我作品的年轻人都能对中国典故、传统文化温故知新,喜欢并且传播咱们中国最传统的东西。”
Q&A
青年报:你认为当下年轻人需要怎么样的艺术教育?
周义翔:我认为当下年轻人需要的艺术教育应该是分为两个阶段:初学阶段和进阶阶段。
初学阶段年轻人应该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学好任何一门艺术的基本功。艺术并不能一蹴而就,也并不是只要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就能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所谓艺术。大家可能平时看到一些非常抽象似乎毫无章法就能创作出来的作品,其实这些都是艺术家在经年累月的基础创作积累下,利用日渐“丝滑”的创作技能创造出来的抽象艺术。举个简单例子,毕加索的画很抽象,很多人认为他的作品不写实,混乱难懂,然而他却是西方公认到现在为止素描基本功最好的画家之一,早在8岁的时候,他就被称为人肉照相机了。毕加索的成功之路告诉我们,创作在抽象之前需要很强的造型基础支撑。
而到了进阶阶段,年轻人需要的艺术教育就是根据各自的喜好去进一步接触和深入探究的个性化艺术教育。这里就需要他们不断地去扩充自己的眼界,多看、多领悟,然后多动手。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都说学无止境,对艺术的认知与理解一样是永无止境的,林林总总的艺术语言,需要大家用一生去解读。
青年报:怎样的艺术家和作品更能融入年轻人生活?你自己是否在意这一点,并且是否采取了一些行动?
周义翔:那些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年轻,永远愿意将美好的事物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更能融入年轻人的生活。
这里的热泪盈眶是指能够与时俱进,永远对生活、对周遭的一切充满了激情,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充满了爱与希望,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我非常在意自己的作品是否能被除了自己以外的人接受,并且喜欢。换个角度来讲,就是自己的作品是否会引起别人的共鸣。为此,我花了不少时间与周围的朋友,以及喜欢我的作品、购买过我的作品的人保持了长时间的沟通与探讨。
他们喜欢我作品的立意、配色、空间结构,甚至作品名字,他们也会对作品提出质疑和建议,倾听是对这些珍贵的声音最好的回应。我在社交平台开直播,邀请KOL、艺人、粉丝现场连线,与不同的人群畅谈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并分享他们生活当中与艺术相关的趣事。这是一个培养和教育的过程,而艺术家和作品就是在这个循环反复的过程中逐渐融入到了年轻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青年报:当意识到自己作品受到市场欢迎时,这是否会影响到你的创作过程?
周义翔:如果只是一两个作品受到市场欢迎,这还未必能很大程度影响到我的创作过程。我只把这种受欢迎当成偶然的受欢迎,会一如既往按照既有的创作思路进行创作。但是当大部分作品都受到市场欢迎的时候,我就会停下脚步来做数据分析了。分析用户究竟喜欢怎样的作品,那么后续的创作就会朝着用户喜欢的方向进行。所以,可以说当市场逐渐接纳我的作品之后,我的作品创作过程是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当下年轻人的艺术品收藏潮流,是他们对现实生活态度的真实反映。”青年艺术家周义翔说。Darren Zhou是他在追逐潮流文化的年轻人中间耳熟能详的名字,不仅因其曾于综艺节目中担任艺人的潮流助力师,更在于源源不断供给市场的艺术创造力。由他创作的版画,很多平均售价在几百元,这是年轻人所能承担的艺术消费,甚至还不如一双球鞋贵。他自己也在审慎地看待这一现象,并对收藏自己作品的年轻人有着独特见解。
05
“当下年轻人的艺术品收藏潮流,是他们对现实生活态度的真实反映。”青年艺术家周义翔说。Darren Zhou是他在追逐潮流文化的年轻人中间耳熟能详的名字,不仅因其曾于综艺节目中担任艺人的潮流助力师,更在于源源不断供给市场的艺术创造力。由他创作的版画,很多平均售价在几百元,这是年轻人所能承担的艺术消费,甚至还不如一双球鞋贵。他自己也在审慎地看待这一现象,并对收藏自己作品的年轻人有着独特见解。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收藏艺术品是一种文化延续
周义翔告诉记者,年轻人收藏艺术品的真实反映具体体现为三方面。“当下年轻人大多不愿意随波逐流,他们是有个性的群体。”因此,他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外部环境,也就说年轻人在这个时代充分利用更容易接触到中西方文化的优势,正在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与艺术感知,“年轻人还要继续提高自身艺术修养,摒弃照本宣科的理念,更深地去挖掘那些让他们怦然心动的艺术家和艺术风格。”
其次在于年轻人的社交需求,因为在周义翔看来,艺术品收藏俨然已经成为年轻人之间的一种新型社交形式,类似这些年流行的“看展式社交” “集市式社交”一般,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安排到自己的日常生活计划中。“当身边朋友都在讨论村上隆、巴斯奎特作品的时候,自己却还在通过互联网搜索这些名字的背景,会让他们觉得很‘跌份儿’。” 周义翔直言,年轻人顾虑与身边人缺少共同话题,因此他们为了认识各行各业的朋友、寻找精神共鸣,会自发接受艺术熏陶从而提升审美能力。
与此同时,周义翔表示,“艺术品的价值几何、保鲜期多久,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从历史的长河中,不难看到艺术品的价值并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它承载的文化内涵会和人类文明史一样,是永恒的。”这也意味着一些具有远见的年轻人对于艺术品的青睐,正是看到了艺术品价值的固有特性,因此收藏和传承,既是财富保值,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借潮流温故知新
打开得物App的艺术板块,不难发现周义翔的版画销量稳居前列,尤其是《招财进宝》这幅龙型创意文字的作品惹人注意。“用户平时见多了龙的画作,也见多了汉字书法作品,但是二者结合的新颖形式,很符合当下年轻人追求个性的态度。”周义翔对自己的创作内容能够引起年轻人共鸣的原因亦有深刻分析,这是他第一幅将传统图腾形象与中国传统汉字相结合的创新型艺术作品,除了酷炫画面,寓意也直接明了,“‘招财进宝’四个字非常符合当下很多年轻人的心态,他们身负经济压力,却又渴望独立与自主,比上一代更渴望追求优质的物质生活。”
而年轻人之所以喜爱收藏周义翔的作品,更在于他的绘画风格多样,他多以电脑手绘技术融合传统水墨画画风,呈现出轻松有趣又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擅长将中国传统典故融入年轻人喜欢的潮流元素进行潮流化的改编。比如在他的作品《三顾茅庐》中,画面讲述的是刘、关、张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经过他的潮流化改编后,三人身着中国古代传统服饰,脚上却蹬着时下流行的球鞋。其中,诸葛亮更是化身成为球鞋设计大师,刘备携张飞、关羽,手持热门球鞋到访卧龙堂游说他出山。
“故事是老故事,画风是传统画风,但是老故事赋予了新内容。大家在轻松愉悦解读作品的同时,对老故事披新衣的做法大多会莞尔一笑。”周义翔向记者剖析了自己作品的特征,其一是中西方文化元素的混搭,“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舶来品,甚至了解西方文化比了解东方文化更多一些,那么我这样的混搭目的就在于文化的输出”,而这所谓的“输出”又可以分为内外两部分,内部输出指的是类似四大名著这样的典故,一些年轻人并不怎么读原著,他的创作则通过将典故与球鞋、服饰等西方流行元素结合,先让人抓住兴趣点,继而进一步解读作品,能够重拾中国传统典故。而外部输出就显而易见,“将中国传统典故以这样的创作形式,输出到西方国家,顺着他们平时司空见惯的潮流元素,而开始接触我们的传统文化。”
周义翔表示,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创作中的叠加,他经常使用的图腾文化和汉字文化都是中国的传统,两者巧妙结合后的新姿态让作品变得有趣,不再枯燥与呆板,“我希望看过、了解过、收藏过我作品的年轻人都能对中国典故、传统文化温故知新,喜欢并且传播咱们中国最传统的东西。”
Q&A
青年报:你认为当下年轻人需要怎么样的艺术教育?
周义翔:我认为当下年轻人需要的艺术教育应该是分为两个阶段:初学阶段和进阶阶段。
初学阶段年轻人应该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学好任何一门艺术的基本功。艺术并不能一蹴而就,也并不是只要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就能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所谓艺术。大家可能平时看到一些非常抽象似乎毫无章法就能创作出来的作品,其实这些都是艺术家在经年累月的基础创作积累下,利用日渐“丝滑”的创作技能创造出来的抽象艺术。举个简单例子,毕加索的画很抽象,很多人认为他的作品不写实,混乱难懂,然而他却是西方公认到现在为止素描基本功最好的画家之一,早在8岁的时候,他就被称为人肉照相机了。毕加索的成功之路告诉我们,创作在抽象之前需要很强的造型基础支撑。
而到了进阶阶段,年轻人需要的艺术教育就是根据各自的喜好去进一步接触和深入探究的个性化艺术教育。这里就需要他们不断地去扩充自己的眼界,多看、多领悟,然后多动手。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都说学无止境,对艺术的认知与理解一样是永无止境的,林林总总的艺术语言,需要大家用一生去解读。
青年报:怎样的艺术家和作品更能融入年轻人生活?你自己是否在意这一点,并且是否采取了一些行动?
周义翔:那些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年轻,永远愿意将美好的事物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更能融入年轻人的生活。
这里的热泪盈眶是指能够与时俱进,永远对生活、对周遭的一切充满了激情,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充满了爱与希望,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我非常在意自己的作品是否能被除了自己以外的人接受,并且喜欢。换个角度来讲,就是自己的作品是否会引起别人的共鸣。为此,我花了不少时间与周围的朋友,以及喜欢我的作品、购买过我的作品的人保持了长时间的沟通与探讨。
他们喜欢我作品的立意、配色、空间结构,甚至作品名字,他们也会对作品提出质疑和建议,倾听是对这些珍贵的声音最好的回应。我在社交平台开直播,邀请KOL、艺人、粉丝现场连线,与不同的人群畅谈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并分享他们生活当中与艺术相关的趣事。这是一个培养和教育的过程,而艺术家和作品就是在这个循环反复的过程中逐渐融入到了年轻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青年报:当意识到自己作品受到市场欢迎时,这是否会影响到你的创作过程?
周义翔:如果只是一两个作品受到市场欢迎,这还未必能很大程度影响到我的创作过程。我只把这种受欢迎当成偶然的受欢迎,会一如既往按照既有的创作思路进行创作。但是当大部分作品都受到市场欢迎的时候,我就会停下脚步来做数据分析了。分析用户究竟喜欢怎样的作品,那么后续的创作就会朝着用户喜欢的方向进行。所以,可以说当市场逐渐接纳我的作品之后,我的作品创作过程是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网址:让作品融入年轻人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98586
相关内容
赫龙御品让健康生活解决方案融入年轻人的生活中中国年轻人爱上“中式美学”融入日常生活
让艺术融入普通人生活
非遗如何破局新生?专家:融入年轻人日常生活是关键
帮助老年人融入智能化生活
让艺术融入生活,融入思维,融入灵魂。
80后青年荣获“上海工匠”,这位传承人将非遗作品融入生活……
助老年人融入智能新生活
热水器排行榜前十名,让智能融入生活,让生活融入科技
让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