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中的人文情怀

发布时间:2025-05-20 09:52

中国饮食文化与五谷杂粮 #生活常识# #饮食文化#

还记得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一出就火遍全国,因为它不单单是一部美食记录片,而是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

接地气的民生选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朴素展现,配上极具民族特色的悠扬曲调,娓娓道出食物背后的人伦常理。这些饱含人情味的特质不但撩动着观众的味蕾,更是勾起了中华儿女深深的乡土情缘。

《舌尖上的中国》算是非常全面地诠释了当代中国饮食中的人文情怀了吧,因为处处皆是,呼之欲出。

中国自古以来饮食与文化密不可分,在很多文史典籍中可见一斑。《礼记·礼运》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古人云:“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也曾提到“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

饮食文化体现等级制度

中国饮食文化地位显赫,以致影响到中国的官吏制度。历朝历代皆设有专门掌管饮食的官吏与机构;古礼规定统治阶级按照不同等级享受不同的肉食;中国古代烹饪用的鼎是国家最高权威的象征……

凡此种种皆可看出,饮食体现着政治制度,这也是中国独有的饮食文化理念。

饮食文化蕴含规范礼仪

说到吃,中国人特别讲究,这主要是受到自古以来民风习俗与节庆礼仪的深刻影响。首先在饮食的形式上,如上菜顺序、宴席座次、喝酒礼节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及避讳。

饮食不仅仅是简单地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同时也蕴含着各种寓意。吃年糕是为了年年高升,正月十五吃元宵取全家团圆美满甜蜜之意,过年要吃饺子意味着招财进宝,吃鱼是年年有余,吃团圆饭是为了合家欢乐,新郎新娘喝交杯酒预示着感情融洽……

此外,清明的糕饼、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腊八的粥等等,都是节日仪式的特定饮食。

饮食文化体现审美品味

中国人对饮食的追求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意境,色、香、味、形俱全一直是对饮食的评判标准。

正统的宴会菜品,从食材的挑选搭配、蒸炸烹煮、食品调味到摆盘上桌都极为讲究,一丝马虎不得。无论是白菜萝卜还是鲍鱼海参,都能雕刻出百般形状,吃出千种滋味。

不仅对食物本身有严苛要求,在饮食器具上也是极其讲究。不仅质地、造型千变万化,纹饰、图案也都美轮美奂。这些无不展现出国人的审美品味与艺术造诣。

饮食文化侵润文墨书香

从古至今,不少文学作品都以饮食为主题:或描绘风土人情,或抒发心中感情,或表达胸襟情怀,留下精彩的诗歌、散文、理论著作无数。

比如苏轼的一首《汲江煎茶》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白居易的“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表明了当时唐代北方面食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郑板桥的“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描绘了扬州春意盎然、煮笋烹鱼的热闹景象。

此外,关于饮食文化的相关理论著作更多,不同的饮食文化类别,如民族饮食文化、民间饮食文化、皇室与宫廷饮食文化、贵族饮食文化、地方饮食文化、茶道酒道与酒茶文化等等,不胜枚举。

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一路发展与沉淀,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其中包含着博大的文化内涵与人文情怀。

莫里哀在《吝啬鬼》中写道:Eat to live, but not live to eat.(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那是西方世界的认知。

在中国,就吃饭这里面,可是有太多的学问与情怀,你若能做到活着为了(钻研)吃饭,那说不定已成文化之大家。

文:部分节选自《浅析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中的人文情怀》

图:来自网络

网址:中国饮食中的人文情怀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04428

相关内容

王仁湘:岁时饮食中的人文情怀
老零食寄托怀旧情绪 零食刮起“中国风”
在一蔬一饭中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
中国饮食文化
中华饮食文化,中国美食文化
从饮食文化看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
藏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生活美学
中国人的生活美学·饮食 pdf epub mobi
食味中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