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族热衷的长轻营养食疗:正在用筷子“夹”走慢性病

发布时间:2025-05-23 16:32

用筷子夹取远处的食物,记得先轻轻转动筷子 #生活常识# #日常生活小窍门# #餐桌小技巧# #餐桌习惯养成#

  在北京的早市菜市场里,总能看到65岁张阿姨的身影。她的购物清单与众不同:紫薯代替了白米饭,鲈鱼取代了五花肉,奇亚籽和亚麻籽成了新宠。“这些可都是我的‘良药’。”她笑着对摊主说。

  这一幕正在全国各地的菜市场上演。随着“主动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一场由老年人主导的“营养食疗革命”悄然兴起。

  主动健康消费崛起:大众健康认知升级

  在“健康中国”战略这一背景下,大健康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预计2025年达到17.4万亿元,2030年将突破29.1万亿元;健康消费呈现出多元化、精细化的特点,主要分为主动健康消费和被动健康消费两大类别。

  1.主动健康消费反映了大众对健康的积极追求,主要包括:

  预防保健类:定期体检、购买保健食品、参加营养食疗;

  健身运动类:参与瑜伽、普拉提等课程,购置家用健身器材;

  心理健康类:心理咨询、情绪管理课程等。

  2.被动健康消费则多发生在疾病发生后,包括:

  疾病治疗类:门诊/住院治疗、处方药购买;

  康复护理类:术后康复训练、专业护理服务等。

  其中,营养食疗正在成为主动健康消费的新趋势,因其“食养结合”的理念,在老年人群中尤为流行。这并非因为老年人“容易上当”,而是他们的慢病调理需求更为明确和迫切。

  被误解的“银发消费”

  “都说老年人容易被忽悠,其实我们比年轻人更懂什么是真正需要的。”患有痛风十年的李先生说。这位曾经的会计师,现在成了小区里的“营养食疗达人”,他的手机里关注了十几个关于健康科普的公众号,如健康时报、生命时报、丁香医生、长轻营养食疗等。

  原北京协和医院主管营养师卢世琰指出:“老年人对营养食疗的热衷,反映的是对传统医疗局限性的清醒认知。他们不是在盲目跟风,而是在寻找更可持续的健康管理方式。”

  以长轻营养食疗为例,我们采访了几位客户,他们的消费行为,正在颠覆社会对“银发经济”的传统认知。

  1. 我们不是人傻钱多,而是身体逼出来的精明

  69岁的退休干部李叔叔,患高血压35年,每天要吃3种药。“吃药治标不治本。”1年前,他通过学习营养知识,开始研究地中海饮食,同时选择专业人士来指导他如何科学用餐,比如用橄榄油替代猪油,增加深海鱼类摄入。半年后,他的降压药从每天3片减到1片。“省下的药钱,够买半年的优质食材了。”

  像李叔叔这样的老年人不在少数,他们选择营养食疗并非排斥现代医学,而是希望找到更温和、更持久的健康管理方式。

  近年来,随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不断增加,在无特效药的情况下,人们通过饮食“吃出健康”提升免疫力的意识不断加强,各国越来越多地尝试开展“以食为药”(food asmedicine, FAM)行动。

  2. 年轻人刷短视频,我们刷医学论文


  “我孩子说我比她上学时候还用功。”65岁的糖尿病患者翁叔叔笑着说。他的手机收藏了很多健康科普的文章,他也经常和朋友们互相分享杂志上最新发表的饮食研究,希望能让身边人提高对饮食的重视。

  这种“学术型养老”现象正在兴起。他们不再是健康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学习者。

  3. 试错出来的经验,比广告靠谱

  在上海一个社区活动中心,曾阿姨正在组织“营养食疗经验分享会”,分享她学到的营养知识,比如不同烹饪方式对营养素的影响。

  “我尝试过网络上推荐的一些瘦身程序,这些应用提供的都是‘授人以鱼’的课程,只有瞬间体验的效果,缺乏长期效果的保障。”曾阿姨说,但她通过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搭配医生的诊疗方案后,身体逐渐有了改善,睡眠质量也变好了。

  这种基于实证的消费态度,让老年人的选择日趋理性。

  4.我们买的不是产品,是生存质量

  对于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人来说,营养食疗往往承载着更深的期待。79岁的帕金森患者陈奶奶,通过调整蛋白质摄入时间,显著改善了药物吸收效果。

  原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老年保健中心原主任高芳堃指出:老年人的健康消费本质上是对“有价值生存时间”的投资。他们不追求长生不老,只希望有尊严地度过晚年。

  5. 代际差异下的认知鸿沟

  这种银发消费却常被年轻一代误解。28岁的吴小姐发现母亲花近4000元买了3个月的营养食疗的服务后,大发雷霆,“后来我带着母亲来到公司考察后发现,营养师非常地专业,并为我母亲进行了专业的咨询。”吴小姐感慨说,我们总以为父母容易被骗,其实算下来,每个月也就一千多,我们平时买包、买衣服,消费比这多多了,能让他们学点科学的营养知识,总归比没学好,他们也比我们更清楚身体需要什么。

  这种认知差异源于健康诉求的根本不同。年轻人追求“预防”和“塑形”,老年人需要的是“缓解”和“生存”。当年轻人热衷于代餐奶昔时,老人们更关心如何通过饮食缓解慢病。

  营养食疗:老年人慢病管理的科学选择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75%以上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传统药物治疗虽能控制症状,但长期依赖可能带来副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转向营养食疗,希望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善健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原副院长周生来指出:“现代慢病多源于不良生活方式,饮食是关键因素。严格来说,所有慢病人群除药物处方外,还应配合饮食处方。”

  长轻营养师高丽萍进一步解释:“营养食疗并非简单的‘健康饮食’,而是基于循证营养学,结合功能医学理念,针对身体受损机能进行精准修复。例如,肥胖常伴随胰岛素抵抗,通过调整饮食改善代谢,可有效降低糖尿病风险。”

  营养食疗的价值:不仅是健康,更是家庭与社会效益

  1. 缓解疾病痛苦,提升生活质量

  慢性病常伴随长期不适,如疲劳、疼痛、睡眠障碍等,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营养食疗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帮助改善代谢、减轻炎症,从而缓解症状,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2. 降低医疗支出,减轻家庭负担

  我国慢病医疗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70%以上,长期用药对家庭经济是不小压力。营养食疗若能在早期介入,可减少药物依赖,降低医疗成本。

  3. 推动家庭健康意识普及

  老年人接受营养食疗后,往往会带动家人调整饮食习惯。例如,低盐、低糖的饮食模式不仅适合慢病患者,也有助于全家预防慢性病。

  营养食疗不是“万能药”,需长期坚持

  尽管营养食疗效果显著,但需注意:

  1.循序渐进:身体修复需要时间,不可盲目追求“速效”

  2.个体化方案:不同体质、不同疾病需定制不同饮食策略;

  3.结合医学治疗:严重疾病仍需配合医生指导,不可完全替代药物;

  4.长期坚持:健康饮食应成为生活习惯,而非短期行为。消费者也需理性看待,避免盲目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将“病从口入”的观念转变为“健康从口入”,让科学的饮食习惯成为预防疾病、辅助慢性病治疗的有力工具,从而提升我们的整体生命质量。当老年人的营养食疗实践对年轻一代产生积极影响时,这种“逆向健康传播”现象无疑是“银发健康红利”的体现。(以上图片为长轻营养食疗授权中国网财经使用)

(责任编辑:王擎宇)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财经”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网址:银发族热衷的长轻营养食疗:正在用筷子“夹”走慢性病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12058

相关内容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白皮书——食养食疗 防治慢性病
运动与营养2热能健康膳食指导营养健身与慢性病课件
运动与营养2热能健康膳食指导营养健身与慢性病
食疗养生法在慢性咽炎康复期的应用研究.docx
银屑病的治疗
营养食疗:预防与康复慢性疾病的科学之道
热衷运动健身 追求康养疗愈 年轻人爱为健康养生买单
当“银发商机”遇上“慢性病管理”:这个万亿市场的正确打开方式
食养是良医!《新时代慢性病防治食养食疗策略和行动》白皮书发布
《新时代慢性病防治食养食疗策略和行动》白皮书发布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