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家门口的务工车间”点亮老百姓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25-05-23 20:43

生活百态剖析:老年人的幸福秘诀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故事精选# #生活百态解析#

  近日,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鹦鹉山脚下,74岁的晋金凤拿到了30元的剥核桃工钱。捧着这笔“热乎”的收入,老人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没想到这么大年纪了,每天利用闲暇时间就能在家门口挣钱,还认识了一群老姐妹,日子更有盼头了。”晋金凤说。

  每天上午,送完孙子孙女上学后,不少像晋金凤一样的老人,便陆续来到南华县虹山小区一楼的锦辉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她们一边拉家常,一边熟练地剥核桃壳、挑仁分级,现场一派忙碌而温馨的景象。

  这家车间是本月中旬刚刚从外地回引的企业,仅用不到两周时间就完成了选址、建设和投产。公司负责人罗发泽介绍:“南华县是核桃大县,交通便利,希望能在家乡建厂,为父老乡亲提供务工机会。目前,车间日用工量已达100人左右,预计年加工核桃量达1000吨,可长期解决150人就业。”

  考虑到老龄人群居多,车间的用工门槛设置较低,老弱病残群体均能胜任工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就近就业、灵活创收”。为助力企业稳定发展,南华县为锦辉公司减免了两年房租。对此,罗发泽表示:“已计划将省下的租金设立帮扶基金,重点用于帮助困难员工,也希望未来借此开展更多关爱老人的活动。”

  实现劳动力与企业的精准对接,是保障“家门口的务工车间”高效运转的关键。为此,南华县委组织部对全县“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务工群体进行了精准摸排,并通过南华县零工市场和社区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尤其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进行就业信息的实时精准推送。

  家住龙川镇斗山社区的代曾琼便是受益者之一。她从小左脚残疾,通过就业信息推送,在南华亿佳劳务技能服务有限公司找到了缝纫的工作。她说:“我以前觉得自己是家里的负担,现在不仅能自己挣钱,还能贴补家里,特别有成就感。”

  为让群众就业不离村、增收不断档,今年以来,南华县委组织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从多个方面推动“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落地见效。通过精准摸排闲置资产、群众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三方底数,搭建起供需精准匹配的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探索“招小商”、引导在外能人返乡创业、支持成立专业合作社等路径,把闲置场地改造成可持续运营的就业空间。同时,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严格落实就业奖补、创业扶持、职业技能培训等优惠政策,打出稳就业“组合拳”,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为群众增收拓宽路径。

  截至目前,南华县已有2030人登记“家门口务工”需求,其中60岁以上有304人,老弱病残人群达431人;全县已盘活闲置资产52个,建成“群众家门口的就业车间”36个,带动1509人实现就近就业。随着产业类型日益丰富、车间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楼上生活、楼下工作”的就业新模式正从愿景变为现实,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攀升。

  云南网记者 段晓宇 通讯员 马正贤 杨霞

网址:南华:“家门口的务工车间”点亮老百姓幸福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12307

相关内容

让老百姓乐享家门口的幸福生活 各地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让老百姓乐享家门口的幸福生活——各地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文明创建 | 东城区:提升生活便利性 百姓乐享家门口的幸福
“吃住行”配套升级 提升百姓幸福感,南通网
用实干铸就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湖南邵阳:“新时代文明实践·社区邻居节”酿出百姓幸福生活
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安全感”九龙坡这样来保障
江西浔阳:提升居住幸福感 老百姓喜笑颜开
电网改造提档升级,点亮百姓幸福生活
百姓富 宜业且宜居 幸福“好地方”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