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统编教材背景下生活适应教学设计路径
适应性游戏教学:个性化教学路径设计 #生活乐趣# #游戏乐趣# #游戏教学#
3.转载请注明出处。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程是一门帮助培智学校学生学会生活、融入社会的一般性课程”“教材必须关注学生现实的生活,选择在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公交车作为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考虑到安全乘坐公交车是学生适应生活的需要,《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适应(五年级下册)》(以下简称教材)单独设立“了解交通安全常识,遵守交通规则”的课程内容,教授学生乘坐公交车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在对该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解析,把握该课主要的教学目标,了解教材提供的教学要点,然后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学生能力,构思教学过程,确定教学目标、起点和内容,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
一、教材的解析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展现了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系统建构了生活适应课程教学的知识结构。教师通过解析生活适应教材能得到教学目标、要点的参考及教学过程设计的参考。
《安全出行:乘公交车》一课教材内容分为情境导入、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拓展学习、综合实践、评价与反馈五大板块。该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如何乘坐公交车,并遵守乘车的安全要求,提升生活适应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社区生活的规则和法律意识。因此,该课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知道如何乘坐公交车,其次是使学生知道并遵守乘车的安全要求,再次是使学生了解文明乘车的行为。
教材首先创设了小主人公乐乐和妈妈要乘公交车去看望外婆的情境,由此展开安全乘坐公交车的主要步骤:候车、上车、买票、乘车、到站下车。这为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板块,教材通过八张图片,配合文字和小贴士,呈现了安全乘车的主要步骤和教学要点,同时也是教学过程的参考,如表1所示。
拓展学习板块,教材通过展示公交车内常见的四种标志,进一步引导学生安全、文明乘车,主要教学要点有:知道老幼病残孕专座,当心车门夹手,不要倚靠车门,乘车过程中不要和驾驶员聊天。综合实践部分提供了两个项目,一是判断有关行为是否为安全乘车的行为,二是在家长陪同下实际体验、练习安全乘车。教材的反馈与评价部分更加直观地反映出了该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同时也提醒教师评价主体应多元化。
二、教学设计的路径
通过分析教材,得到《安全出行:乘公交车》一课教学目标、教学要点以及教学过程的初步思路后,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能力,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起点和分层目标,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
(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细化教学内容
教材提示了安全乘车的主要步骤和教学要点。根据日常生活实际,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安全乘车的教学内容。细化后的教学内容可以参考表2。
细化后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确保包括安全乘车所有的必要环节,另一方面要明确每个必要环节中最基础的内容是什么,哪些又是环节中的拓展部分。教师在课前搭建流程清楚、细节丰富、难易梯度明确的教学结构,有利于把握教学的最基本目标,也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有梯度地调整目标,同时还能为课前学情测评提供具体参考。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能力差异,取舍教学内容
教师应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经验对细化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例如有的学生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三门上下的公交车,有的学生很少接触到找乘务员买票的情况,有的学生不使用残疾证作为乘车优惠,有的学生很少遇到乘车分段计费的情况,等等。如此,相应的教学内容就可以取消。
细化的教学内容,还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对其进行取舍。例如有的学生暂不会使用手机,用手机扫二维码支付车费的教学内容就要取消。
(三)根据学情分析,确定教学起点和分层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日常观察、评估,了解学生在乘车方面的一些能力,在细化教学内容时直接考虑进去,但是有些能力则需要教师通过课前的测评获得。测评的内容和起点同样要考虑乘车的必要环节、每个环节中的最基础内容,以及难度梯度。例如,在认识公交车站牌部分,教师应该从学生是否认识公交站牌开始测评,如果学生认识公交站牌,教师可以询问是怎么知道的。再例如,理解公交车站牌上的信息部分,教师应该从学生是否了解站牌上的数字意思(多少路)开始测评;如果学生能够看着站牌说出这是多少路公交车,教师可以提高测评难度,考查学生是否理解站牌上地名的意思等。
根据学情分析结果,教师落实最近发展区理念,确定教学起点,以及具体、可操作的分层教学目标,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和取舍,确定在哪些环节、针对哪些学生,需要降低教学起点、教学目标要求,或是需要提高教学起点、拓展一些学习内容等,以便构思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
(四)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
具体到该课的教学,以教学认识站牌环节为例,假如教学起点就是知道什么是公交车站牌,能了解站牌上的数字(多少路)。教学活动设计可以是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道路场景(学校附近或者学生家门口等),请学生指出哪里是车站,说一说如何知道是车站的(有站牌)。接着教师可以展示放大的站牌图片,让学生对站牌有大致的感知,认一认站牌上的数字,要求能力不强的学生在几种标牌中指认出公交车站牌、看标牌说出是哪路公交车的站牌,要求能力稍强的学生根据指令找到对应的几路车站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播放动画视频,请能力较强的学生进一步解释站牌上所列地名是什么意思、站牌上的箭头是什么意思。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站牌上的地名和箭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乘车”游戏,其中一人扮演司机,其他学生当乘客,从起点站“发车”,到站“停车”,一步步“运行”到终点站。接下来,教师可以提高游戏难度,“乘客”(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各自指定站点“下车”。开展“乘车”游戏的同时,教师可以使用课件展示“车辆”的路线图和运行动态。在学生了解了站牌上地名的含义,以及运行方向之后,教师要把这两个教学要点结合起来,提出从某个站点出发,到另一个站点的乘车要求,让学生选出正确的站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求其在一块站牌上指出出发站和到达站即可;对于能力稍强的学生,要求其指出出发站和到达站点、乘坐的是哪路公交车,以及需要乘坐几站等;对于能力更强的学生,可以出示两块甚至两块以上站牌,让学生选出正确的公交车站牌,甚至让学生分辨行驶方向是否符合指令。对于公交车站牌上的其他信息,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取舍或者继续拓展。当然,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利用校内“公交车”,或走出校园,实际体验乘坐公交车,使学生真正掌握乘坐公交车相关要点。
三、小结
生活适应课程是一门立足于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需求的一般性课程。虽然与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等略有不同,生活适应课程没有单一的逻辑主线(学科知识内在的逻辑),“开放性”是其重要的课程性质之一,但不代表生活适应课程的教学可以随意发挥、关联。生活适应课程无论是在整体规划还是在每一课设计上,仍然应该有逻辑和内容梯度,教师对课程要有规划、有设计,科学安排。对某一课进行教学之前,教师要了解该课在整个课程中所处的位置(前序已经讲过了哪些内容,后续还会涉及哪些内容);对教材进行充分的阅读和解析,了解该课有哪些教学目标和教学要点,可能的教学过程,等等。在教材内容基础上,考虑生活实际和学生能力,进一步细化、调整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起点和分层教学目标,构建有逻辑和梯度、科学的教学内容和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
本文刊载于《现代特殊教育》2022年9月(总第440期),作者:施彦,作者单位为: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原标题:统编教材背景下生活适应教学设计路径——以《安全出行:乘公交车》一课为例。
MORE
【新教材解析】《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特色亮点
【新课标•新教材】《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七~九年级)》主要特色介绍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盲校九年级数学编写特点
【新课标•新教材】 《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特点解析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三至四年级)编写特点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五至六年级)的内容与编写特点
【新课标•新教材】 《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特点解析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盲校小学英语起始年级教材特点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英语 (三年级起点)》(三年级)语音板块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盲校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新教材阅读板块的设计理念与教学建议
【新教材来了】《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特点解析
【新课标•新教材】《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编写特点解析
【新课标•新教材】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音乐(一年级)》特点分析及教学建议——以活动模块“读童谣”为例
【新教材解析】聋校义务教育数学实验教科书特色亮点抢鲜看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的编写思路与特色
【新课标•新教材】《聋校 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特点解析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聋校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
【新课标•新教材】 《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特点解读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聋校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内容与编写特点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专家谈《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沟通与交往》三年级教材的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聋校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编写特点
【新课标•新教材】《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 (五年级下册)》特点解析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聋校数学七年级上册的编写特点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聋校语文教科书的设计思路及主要特点
【新教材试教】聋校 语文一年级教材试教案例及体会
【新课标•新教材】聋校语文一年级新教材:特点分析与教学建议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聋校第二学段语文新教材中的语文要素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聋校三年级下学期语文的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聋校四年级上册语文的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聋校语文四年级下册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聋校数学五年级上册编排特点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聋校初中物理教科书中“连环画”的设计理念与情境创设
【新课标•新教材】《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特点解析
【新课标•新教材】《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沟通与交往 (一年级上册)》解析与教学建议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聋校三年级下册沟通与交往的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
【新课标•新教材】 《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编写理念与特色解读
【新课标•新教材】《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聋校律动教材编写的初步设想
【新课标•新教材】《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沟通与交往 (四年级上册)》特点解析及教学建议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聋校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编写特点
【新课标•新教材】《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沟通与交往(四年级)》特点分析及使用建议
【特别关注】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专家谈培智低年级段三科教材的整体建构
【新课标•新教材】关于生活适应教材,听人教社专家一一道来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基于新教材的生活适应教学建议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教材生活技能类内容建构方式及特点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教材生活技能类内容教学实施建议
【新课标•新教材】《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数学(一年级)》编写理念与特点解析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生活语文》新教材中年级识字教学内容编写逻辑及教学建议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核心素养视角下生活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板块及教学建议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生活语文新教材教学中劳动精神的 渗透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生活语文新教材中安全教育内容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生活语文新教材古诗文教学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培智学校识字教学及其策略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施与教材编写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培智学校数学课程内容的变化与发展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培智学校生活适应中年级段教材编写变化和使用建议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教科书有关劳动教育内容的分析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生活数学“常见的量”内容要求的演化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生活数学新教材中“常见的量”的编排思路
【新课标·新教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谈特教学校教师使用教材的若干问题
【新课标•新教材】从“文本的课标”到“行动的课标”: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向教学转化的路径探析
【新课标•新教材】统编版生活适应新教材教学建议
【新课标•新教材】一至四年级统编版生活适应教材人际交往类内容及特点分析
编辑:华丽
校对:华丽 雨路 天慧
排版:雨路
审核:一鸣
▲向上滑动
微信公众号
zwzgtj xdtsjy
新浪微博
现代特殊教育
今日头条
掌握中国特教
一点资讯
掌握中国特教
关注我们►
以使命拥抱生命,
服务特教中国!
网址:【新课标•新教材】人教社教材专家谈统编教材背景下生活适应教学设计路径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71049
相关内容
统编版生活适应新教材教学建议立足新课标 活用老教材
生活适应新教材教学体会及反思探讨
【课程与教学】培智学校生活适应新教材中“综合活动”教学建议
“互联网+”背景下建筑材料应用创新教学改革探索
新课标下初中信息科技学科教学的优化路径探究 教学设计.docx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阅读策略”单元进教材始末
新课标下培智“生活适应”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基于中山特校“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践总结
【2024新教材】1.2 规划初中生活 课件+教案+素材
“三教”改革背景下新形态活页式立体教材的开发探索与研究——以中式菜肴制作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