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子备考锦囊 | 刘海川: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

发布时间:2025-07-02 08:32

智慧锦囊:不断学习,让每一天都有新收获。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哲学感悟# #生活智慧锦囊#

全文共3351字,阅读约需 11分钟

关键词:北大学子备考锦囊

编者按

书山寻路,学海摇橹;十年寒窗,上下求索。燕园中的他们,也曾徘徊思索,困惑不解;有过起伏波动,曲折辗转。未名博雅,千里同行,北大学子为你送上这份真诚的“备考锦囊”。追梦途中的点滴困惑,这里有你最需要的答案。无论你是求学前路尚曲折的旅者,还是高考战场正披挂的战士,北大始终与你同行。

个人资料

学生姓名:刘海川

毕业中学:江苏省淮阴中学

就读院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教育家杜威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这个角度提出了“教育即生活”,认为教育与生活都有发展的本质,二者应当紧密结合;后来陶行知对此进行了批判性思考,提出了“生活即教育”,主张在前者基础之上更要做到利用生活进行教育、通过教育提升生活。

而把教育替换成学习,变成 “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也就成为了我的学习观念的一种阐释—— 在我看来,只有把学习融入生活,用生活激励学习,将学习视为提升小我、发展大我的路径,而不是将其仅仅看作大学的敲门砖甚至是学校强加于身的任务,才能够乐于学习,发掘并享受学习的乐趣。

这种学习理念在高中的运用需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高一和高二吸纳新知识较为新鲜的阶段,一是高三反复复习备考稍显枯燥的阶段。

在高一和高二,课程内容主要以传授新知识为主,所以课程安排一般比较宽松,课堂的自由度与探索性较强。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为升学的紧迫压力所威胁,往往很容易掉以轻心、轻视扎实学习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导致知识体系出现大量漏洞。

我认为, 高一和高二不仅是学习新知识、筑牢知识体系根基的大好时机,更是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绝佳时期。所以,高一和高二的学生不能因为较宽松的时间与课业安排而对学业掉以轻心,反而更应该抓紧时间、紧凑学习节奏,利用这得之不易的宽裕进行自我学习方式的探索,尝试将学习与生活融合,尝试感受学习本身的乐趣,激发对学习本身的热情。

其实,就我自身而言,将学习与生活融合、感受学习本身的乐趣似乎本就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当我刚拿到高中课本在随意翻阅时,我便对其中的公式与理论感到好奇,对于利用这些公式与理论解决问题感到期待,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一直对于每日的学业充满热情,渴望不断提升与发展。

依我愚见, 激励学习热情的精神根源有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使人满足的成就感以及符合生活本质的上进心

那么,该如何发扬这些精神根源,由内向外地努力以真正做到学习生活一体从而热爱学习、渴望学习呢?

首先应当重拾抑或增强好奇心,因为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是驱使我们学习最根本也是最强大的动力。重拾好奇心,需要我们扯下所谓老成的面具,重新如孩提时期那样注意陌生事物带来的新鲜感,并且激发内心对探求真相、了解本质的强烈渴望。这也就要求我们养成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够主动自主地去追求对事物的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表象到规律、从规律到应用、再从应用出现的新的表象到普遍规律,这样才能形成 “好奇——探索——思考——再好奇”的学习“永动机”。

但是,应对高考的功利的长远规划不可能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尽致的满足,所以也就需要培养并享受成就感,从而在学校的课程学习中保持长久的热情。

关于成就感的获得。一方面可以借助外部的种种任务,比如认真完成了课后作业,抑或在学校测验中取得优异成绩; 另一方面,我也认为更重要的是要能自主设定适当合理的目标,自己鞭策自己努力,自己庆祝自己成功。根据米哈里在《心流》一书中提到的观点,只有在面对稍高于自身能力的挑战时自我才能得到成长,才能达到心流的状态全心全意地享受这种活动。

对学习而言也是如此,自主设定学习目标,自主规划学习安排,自主努力学习以战胜挑战,这样才能获得自主的成就感,感受自主学习甘霖般的乐趣。当然,如何设定目标,如何规划安排,如何鞭策自己努力学习等每一步骤都呼唤着主动思考的习惯。

但也不妨把这种过程比作学生们比较熟悉的“游戏”,同样是能够产生心流的活动,只不过把显示屏换成了真实世界、把键盘鼠标换成了真实的行为,而且学习的周期更长,过程更艰难,能够享受的乐趣却能更持久更深厚丰满。

在探索最适合我自身的具体学习方法时,我也曾有一段时间确实把学习生活当成了某种“游戏”去演绎:列出几项不同的具体学习规划,如空闲时间的安排、晚自习学习的顺序、预习复习的频率与深度等等,然后每个月做一次变动,坚持一个月后通过学校月调研与作业情况自我检测学习状态与效果。结果在这个学期,我像是在和自己玩一场极有意思的游戏一般进行学习,每一次下笔,每一次记忆,都感觉妙趣横生,因而度过了快乐的学期,也摸索出一套比较适合我的高中学习流程。

要想学习与生活融合的热情能够长久,还必须借助渴望发展进步的上进心。

无论是自然界客观的进化还是社会界主观的发展,都蕴含着上进心;而生活在社会中的我们自然也就被上进心的强烈渴望所裹挟,因此上进心也能成为我们走向社会后也能保有学习热情的一大精神源泉。就高中学业而言,要想上进心能够起到推进作用,就需要使之在日常生活中现形,从而能持续激励我们学习,包括在教室之外的思考与学习。这个可以通过心理暗示养成心理惯性来达成,比如每次遇到新知识或者新挑战时,都在心里面对自己暗示“认真对待这次考验,我的个人能力能够藉此得到提高”,这样把考验与上进心关联,就能够逐渐在面对以后考验时,产生条件反射般的进取精神与昂扬斗志。

在这里 心理暗示的力量是强大的,但它不是为了自欺欺人抑或自我催眠洗脑,而是为了指出暗处不为人熟视的隐蔽联系,是为了将本就存在的上进心变得更加明显而持久。

通过这三方面学习理念的培养,在高一和高二或许就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学习与生活融合并保持对学习的热情,享受学习的乐趣。

然而,到了反复进行复习考试略显枯燥的高三,这种充满乐趣的学习理念似乎举步维艰——因为高三很少再去面对新奇有趣的新知识,而往往从功利的角度将旧知识反复滚动,并且更多地专注于研究各种题型而非知识本身。

首先必须要承认,由于对标以升学为目的的高考的缘故,高三确实有很强的功利性,几乎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在指向提高考试成绩进而最终提高高考成绩,无论是年级部的复习规划、还是教师们个人的教学内容、抑或是反复进行的模拟考试都是如此。

所以,作为身在其中的学生,我们个人的学习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功利性,这种功利性一方面能强化我们的成就感与上进心,从而激励我们不断努力复习备考、积极竞争,但另一方面却消磨了我们的好奇心,有着产生价值观危机的危险——在功利心有所衰退时便会自我怀疑、愤世嫉俗甚至进而无奈躺平。

所以在不断强化成就感与上进心、以进取的姿态跟紧复习备考时,还应该保养与维持好奇心,保持内心对学习最真诚的热爱、最恳切的愿望。

那么,该如何从高三已经烂熟的旧知识复习生活中寻觅学习的新鲜感呢?

既然无法从知识本身创造新鲜感,那我们就从学习方式入手——进行改进学习方式然后检验其效果的“实验”。在这方面,新鲜感的余地是很大的,比如学习时间的规划,比如复习顺序的调整,比如笔记内容的侧重与频率,比如各种资料的搭配,比如旧知识结合新题型的归纳与提炼,甚或是应试时各种细节的调整等等。这样创造出的新鲜感与好奇心不仅能增强我们的学习动力,也能够提高复习的效率,更能够帮助我们维持良好的学习心态,从而减轻高三后期常常出现的焦虑与患得患失心理。

事实上,在这些之外,还有一样学习理念抑或是生活理念贯穿始终,那就是时刻保持自主思考的习惯,能够头脑清醒地评判自己的学习生活,围绕自己的学习状态自主地规划调整学习安排,而不是随波逐流,盲目效仿他人的学习方式与节奏否则,不仅学习效率低下,而且在心理上也会被他人牵着鼻子走,甚至在不自觉的比较中变得焦虑急躁,出现心理问题。

综上,如果我们能够将学习融入生活,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学习就能变得有趣而且令人享受,个人的生活乃至大众的生活品质与社会的进步程度也就能因而得到提高。

以上是我的一点想法,祝同学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在北大等着你们!

供稿 | 刘海川,内容有修改

美编 | 陈亮君

审校 | 高培超

备考锦囊

北大学子备考锦囊 | 方若彤:学习路上,一点自白

备考锦囊

北大学子备考锦囊 | 于彭:浅谈学习方法的“四要素”及数学学习经验

学科长廊

北大学科长廊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探索极限,连接未来

网址:北大学子备考锦囊 | 刘海川: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19096

相关内容

生活即教育 学习即生活
生活即学习
主张让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大学学习需要掌握的6个锦囊
【新民网】居家快乐学习,给同学们10个锦囊
学习即生活
生活即哲学
高三学生学习生活建议
生活锦囊经典散文(锦集9篇)
科学育儿锦囊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