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时间焦虑与社交焦虑的形成原因与缓解机制研究——基于社会加速论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5-07-04 01:20

社会焦虑与社会压力的心理机制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社会心理学#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社会节奏的日益加快,大学生群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挑战。大学生焦虑已成为普遍现象,其中时间焦虑和社交焦虑问题尤为突出。在现代社会加速运行的逻辑下,时间资源变得稀缺,表现为大学生往往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业、参与社交以及规划职业。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人格塑造及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而时间焦虑和社交焦虑问题不仅影响其心理健康,而且可能阻碍其提升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最终影响高校教育的成效。因此,探究大学生时间焦虑和社交焦虑的具体成因,对其进行必要的缓解,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一、社会加速下的大学生焦虑

现代社会的加速逻辑已渗透至大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催生出显著的心理压力。大学生作为社会加速的敏感受体,其焦虑情绪集中表现为时间焦虑与社交焦虑两大维度。

一是时间焦虑。第一,多线程任务加剧学生压力。现代大学生需同时应对课程学习、科研竞赛、实习实践、社团活动等多重任务。科技加速(如在线学习平台、即时通讯工具)表面上提升了效率,实则通过“即时反馈”机制加剧了时间碎片化,增加了学生的事务量。第二,快文化改变学生心态。社会加速带来的“快文化”让大学生难以静心专注于长期目标。碎片化信息充斥生活,“倍速”成为新生活模式,使他们习惯快速获取结果,难以忍受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面对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才能完成的学术研究或个人规划,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担心如果“久久”不出成果,自己就会与时代脱钩,竞争力下降。第三,社会加速扭曲学生时间观。社会加速极大挤压了大学生本应用于休息和自我反思的时间。学生必须全力以赴处理越来越多的事务,而没有时间进行休息和反思。

二是社交焦虑。第一,社交媒体依赖与现实社交能力退化。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微博)和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小红书)的所提供的虚拟社交易于获得,沟通也更加简单方便,这使得大学生容易对虚拟社交产生依赖。即使大学生意识到此类问题,也很难改变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现状,而由此却进一步使得大学生分配给现实社交的时间精力减少,使其现实社交能力退化。第二,社交表演与社交焦虑。一些大学生会在社交平台进行自我包装,在朋友圈展示自己生活美好的一面,如“学习打卡”“健身成果”“旅行美照”。这种展示对于展示者而言流露出渴望获得他人认可的焦虑。同时,对其他被展示者而言呈现出因对比而自卑的焦虑。部分大学生既渴望获得他人认可,又因对比产生自我否定,这是社交焦虑的一种体现。

二、大学生时间焦虑与社交焦虑的形成原因

大学生时间焦虑和社交焦虑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学校教育和个人因素。在社会加速逻辑下,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一是社会原因:社会高期待与社交媒体过载。首先,社会期待的提高是导致大学生时间焦虑的重要因素。由于社会加速导致生活节奏加快,因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待也随之提高,潜在要求他们在学习、实践、社交等各方面都表现出色。这种社会性高期待会使得大学生在成长中感到时间紧迫,从而担心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在高期待与诸多现实困境的直接冲突下,大学生群体就容易产生时间焦虑。其次,社交媒体过载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社会加速带来了信息的爆炸式增长,虽然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平台和海量的信息资源,但同时也附有信息过载的弊病。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浏览了大量信息,看到他人的成功和精彩生活就会认为自己与他人相比存在差距。而一旦陷入比较陷阱,就容易产生社交焦虑。

二是学校教育原因:功利性学习与量化综测考核。首先,学校教育促使大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以绩点、综测为中心的功利性思维模式。在加速逻辑和激烈的社会竞争的内卷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功利性的思维模式导致他们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往往只关注数据与排名,而忽视了学习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与之伴随产生的功利性的学习心态使得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浮躁,始终担心自己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拿到绩点,进而产生时间焦虑。其次,大学生群体不得不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完成额外的学习任务,这些超额任务一方面使大学生缺乏充裕的时间去进行适当的运动与休闲,无法合理的释放压力;,另一方面又使“行程紧凑”的大学生被迫减少与朋友家人的联系,压缩与外界交流的空间,进一步加剧大学生的社交焦虑。

三是个体原因:性格、自我认知与能力的差异。部分大学生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容易对周围环境产生过度反应和进行过度理解。在社会加速发展的当下,他们面对学习压力和社交挑战时,往往容易产生焦虑感。自我认知偏差也是导致大学生焦虑的重要因素。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认识不足,容易产生自卑感和无能感。在学习和社交过程中也容易低估自己的能力,遇事犹豫退缩,从而产生焦虑感。而一些大学生又存在自我期望过高,力求完美,当自我期待在现实落空时也容易引起挫败感和焦虑感。个人能力的不足也会引发大学生焦虑。社会加速导致生活节奏加快,大学生需要处理的信息和任务量剧增。如果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技巧,就会导致时间分配不均、任务积压,进而产生时间焦虑。如果社交技能欠缺,缺乏自信不擅长表达,就会导致社交障碍,进而产生社交焦虑。

三、大学生时间焦虑与社交焦虑的缓解机制

在社会加速情境下,大学生的时间焦虑与社交焦虑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大学生要在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中处理好自身经验与社会加速的关系,积极应对社会加速带来的挑战,抓住机遇,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学校应聚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的情绪调节技术,指导大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状态,正视情绪的正常波动,有效应对时间焦虑与社交焦虑。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让大学生了解和重视心理健康。如开设“焦虑认知课”,通过心理学实验揭示焦虑的本质。普及情绪调节技术,如组织认知重构训练,让大学生明白情绪问题来源于自身对困难的认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焦虑情绪,质疑负面情绪,寻找替代性的积极思维,将困难视为机会而不是障碍。

二是时间管理教育与培训。社会加速引起的时间焦虑,背后所展现的是大学生对时间感知和管理存在困难。因此要通过时间管理,帮助个体重获对时间的掌控感。学校应重视大学生的时间焦虑问题,通过时间认知科学教育和弹性时间管理术,让大学生正确认识时间和把握时间。学校可以开设“时间哲学”课程,系统讲解伯格森的“绵延时间论”、罗萨的“加速社会批判”等,教育大学生理解物理时间与生命时间的本质差异。宣传科学管理时间的方法,如根据人体昼夜节律,个性化设计学习计划,而非机械套用“番茄钟”。

三是社交技能培训与提升。社会加速引起的社交焦虑,其背后所展现的是大学生在虚拟交织的社交场域中的不安。因此要通过社交技能培训,提升现实社交能力,重建有质量的人际关系,缓解社交焦虑。学校应关注大学生的社交焦虑问题,通过现实社交能力重塑和社群归属感营造,使大学生感受现实社交带来的正向反馈。帮助大学生积极建立高质量的人际关系,有效较少社交焦虑。如学校开设“具身化社交课”,改善因过度依赖线上交流导致的身体表达障碍,提升大学生社交能力。创建“微共同体”,按一定师生比组建跨年级兴趣小组,进行小规模深度互动,营造大学生社群归属感。

邢硕琦,谭琳,陈语,郑雅兰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基金项目】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时间焦虑与社交焦虑的形成原因与缓解机制研究——基于社会加速论的视角”(202310615089);

【作者简介】邢硕琦(2004—),女,汉族,山东曲阜人,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谭琳(2004—),女,汉族,四川遂宁人,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陈语(2004—),女,汉族,四川广安人,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郑雅兰(2003—),女,汉族,四川雅安人,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网址:大学生时间焦虑与社交焦虑的形成原因与缓解机制研究——基于社会加速论的视角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22245

相关内容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实成因与干预策略
叶培结:音乐疗法对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教学实验研究(给艺术治疗大会)
线上社交焦虑与社交网络互动的关系——自我表露的中介作用
​王天夫:焦虑社会及其根源
脑科学与教育|儿童经历较多压力和焦虑,会影响脑智发育!如何缓解焦虑?
焦虑和压力有什么区别?从生理机制看如何缓解焦虑
积极心理资本与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关系
为何闲暇时我们总感到焦虑?探究心理背后的原因与应对之策
徐州焦虑医院:学会自我调节,缓解焦虑的实用技巧与策略
焦虑时代:现代生活压力与社会媒体影响解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