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doc

发布时间:2025-07-05 00:31

结合家庭环境,让课程生活化,增强互动性 #生活技巧# #育儿建议# #幼教课程选择#

增强《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综合课程。”教师应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标签::课内外结合、联系生活、是非观念、生活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小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基本特征。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认识社会,认知生活,培养道德情感,发展道德感悟能力,从而将自己的认知、体验、感悟渗透在生活中。该课程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因此,教学时,我们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近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去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形成良好的品德。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呢?

一、用好用活教材,理论联系生活

传统的书本教学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仓库,却缺乏情感的体验。我们需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体验他人的奋斗和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提升他们的心灵体验。我们应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条件,引导学生投入活动。

体验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三个基本教学环节之一。强化体验是增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悟。例如:在《购物ABC》中,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购物的乐趣及购物中需注意的地方,在教学中我创设了超市购物场景,让学生亲自参与购物,亲自体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和直接体验,学到了物品购买的有关知识,并总结出一些购物的经验,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可见,体验在《品德与生活》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开展实践知行结合,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网址:增强《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doc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26667

相关内容

回归生活, 提高品德教学有效性
“以快乐实践为抓手促进德育生活化”课题应用研究.doc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生活课堂中的应用
品德与生活计划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优秀10篇)
让孩子真正快乐成长的课堂———品德与生活课
品德与生活计划实践报告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模板15篇)
走近现实生活,提升政治课堂品质.doc
巧用生活资源 营造品德课堂生命的魅力
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