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旧物改造与美化生活”手工课的教学探究》小课题研究方案.docx

发布时间:2025-07-05 19:56

生活美学研究:探索生活与美的哲学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艺术生活# #生活美学研究#

《小学美术“旧物改造与美化生活”手工课的教学探究》小课题研究方案一、小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1、旧物改造:即美术手工课中的创作材料均选取于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如旧衣服、可乐瓶、纸箱、报纸、旧书等),通过对材料的形、色、肌理等方面的分析,大胆想象、合理构思,在美术手工活动中对废旧材料进行重新整合、应用和塑造、修饰——“变废为宝”。

2、美化生活:这里是指旧物改造后的作品具备美术作品的观赏性可用于装饰空间环境,同时它们又有一定的生活实用性,可以为日常生活服务(如简易书架、相框、柜帘、吊灯等),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手工课:属于美术教学形式的一类,该课程指导学生动手制作,完成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作品。

二、小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意义:借助美术教学这个平台,拓展教学资源,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带领学生走进生活,用发展的眼光去发现、寻找、收集身边那些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把这些特殊的材料引进课堂,通过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和巧手改造,使它们变的好看又实用,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手工创作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创造性思维、艺术表现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又可以在作品应用中体验成功感。

促成学生从小养成热爱生活、美化生活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研究背景: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我发现在每次美术手工教学活动结束时,班上都会出现大量被学生丢弃的材料(如纸张、盒子、瓶盖等),其中有些材料还有利用价值,而往往都会被学生丢弃成垃圾。

生活中有很多让我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的“鸡肋” 物品如旧衣架、一次性杯子、旧衣服等。

环保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学校是宣传和教育学生践行环保的重要基地。

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应该把环保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

作为视觉传达教育的美术课程,其本质是让学生发现美进而创造美。

启发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寻找身边的废旧材料,发现它们的可取价值并加以利用既唤醒和激活了儿童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把环保教育落到实处。

此外,《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本次课程改革最主要的一个突破点在于学生活动方式的不同,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学习,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制定导向性内容标准,给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新的课程资源。

基于上述因素,我提出本课题。

三、小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杜威的“做中学” 理念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 理念认为:“从做中学” 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

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

通过“旧物改造与美化生活” 的手工学习活动,让学生对废旧材料的发现、研究与再利用活动充满兴趣,得到成功体验,并从中切实感受到爱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2、瑞吉欧的教育体系理论让儿童通过自己主动的努力活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不断获得丰富的经验,从而实现自我构建和发展。

在开展“旧物改造与美化生活” 的手工教学活动中,我会引导学生自主认识废旧材料→收集废旧材料→改造废旧材料,培养他们的发现、分析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现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强调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提倡学会学习,实现合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更加关注学生本体的表现。

在旧物改造的创意设计、操作过程和应用布置等方面都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协作能力。

4、美术课程标准(2011 版)《美术课程标准》建议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

通过观察、体验、构思、描绘、塑造、设计和制作等美术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亲近自然、融人社会、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行为习惯,逐渐形成他们的环境意识、社会意识和生命意识。

在实施“旧物改造与美化生活” 的手工教学活动中,我将随堂渗透环保教育和生活教育。

四、小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研究目标:1、扩展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寻找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废旧媒材,了解材料对象的形、色、肌理特征。

2、培养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勇于创造的能力,能大胆对材料对象的改造价值、改造可能和装饰方式等方面进行猜测、设计、操作。

3、学以致用,促成学生从小养成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变废为宝。

学会美化生活环境,节约资源。

研究内容:1、对废旧材料的寻找与了解(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和自然界中寻找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并储备、观察、了解它们。

(2)教师带领学生观看、寻找有关旧物改造的视频、网站、书籍和影像等(如“家有妙招”、“肉丁网”、“艺术创想”、“巧巧手” 等)。

2、对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创造和应用(1)应用切割、拼接、镶嵌、涂色、包装等手段,通过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

(2)引导学生从作品功用的角度有目的地进行创意设计,把“变废为宝” 的作品应用到生活中去,从而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的价值。

(3)借助校园环境或家庭空间,让学生将改造后的作品进行布置,并组织学生参观。

3、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是不是得以进一步提高。

五、研究对象与范围本课题在一年(1)班、四年(1)班、六年(2)班(低、中、高三个学段)开展研究,确定同级段其他班级为参照班,以班级为单位,在实验基础上进行专题研究。

六、小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和方法研究思路:根据研究内容的设定,本课题的探究结果要具体到每次的手工旧物改造的教学活动中去总结经验。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动手能力方面考量,根据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具体学情,以安全为前提,坚持“组织资料学习(观看视频或书籍材料)→材料收集(课前完成)和改造→成果应用和展示” 的教学(学习)活动模式。

我设定了相应的学习内容,具体的研究思路安排如下:在实践研究的前期,我设定向中、高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以“你有哪些好的‘旧物改造’的小点子” 为题的问卷调查,鼓励学生上网或查阅相关书籍、报刊,作好记录,并推荐其中较好的方案给学生练习。

1、低年级:以个体模仿教师示范作品的手工学习活动为主,学习内容应简单易学且整个研究周期的手工学习活动次数不宜过多,学习模式从单人模仿向同桌合作模仿递进(鼓励孩子找家长帮忙,或者向父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说明做法和用处)。

2、中年级:以单人模仿教师示范作品为起点,然后尝试2-4 人合作练习,鼓励学生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有所改变与创新,并能简单表述创新的理由与意图。

3、高年级:以小组合作为主(可以是2 人或多人协同操作),教师设定一种主要改造对象(材料),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改造作品的创意和功用,并添加需要的其他废旧材料,学会写简单的设计图纸,能够简要表述改造作品的功用,评价他组作品时可以提出简单的改进建议。

为了便于研究和总结经验,我从三个学段各选出一个班级进行教学实践,待最后教学模式成熟再向全校推广,以便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

研究过程:1、申报阶段:(2013 年12 月):学习、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对各学段学生的美术手工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进行系统的估量,并根据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况选择课题、申报课题。

2、实施阶段:(2014 年1 月-2014 年10 月):制定计划、细化活动、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深入开展各项“旧物改造与美化生活” 的美术手工课实践活动,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课程活动资料,进行阶段性小结。

3、总结阶段:(2014 年11 月-12 月):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

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迎接验收。

研究方法:1、调查法:通过调查与收集,了解生活中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的产生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进而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2、文献研究法:通过观看、学习“旧物改造” 相关的视频、网站、书籍(如“家有妙招”、“肉丁网”、“艺术创想”、“巧巧手”)等。

学习、借鉴和改进他人的先进经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及时进行个案分析和研究总结,为后续研究做指导。

3、问卷调查法:课题研究初期,对学生进行“旧物改造小点子” 的材料认知和实施意见的收集,对后期开展课题研究具有较大的帮助。

4、案例研究法:以课堂教学为主,生活教育和社会实践为辅,培养学生的创新与环保意识。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一边实施,一边观察、分析结果,随时调整、修改试验方法,启发学生寻找、利用身边的废旧资源,进行美术创作与美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学生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七、小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1、实现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资源扩充,其中以生活化废旧材料为主的教学资源被引入课堂。

2、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3、培养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善于思考、积极思考和勇于创造的能力。

4、学以致用,促成学生从小养成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变废为宝。

学会美化生活环境,节约资源。

八、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1、人本学习法:更加关注学生本体的表现。

在旧物改造的创意设计、操作过程和应用布置等方面都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协作能力。

2、有效学习法:更加强调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在实施“组织资料学习(观看视频或书籍材料)→材料收集(课前完成)和改造→成果应用和展示” 的教学(学习)活动模式过程中,学生从前概念学习到知识应用到成果体验有一个系统有效的逻辑过程。

3、应用学习法:更加注重课堂手工学习与实际实际生活应用的关联性。

学生在手工活动过程中切实领悟“在做中学” 、学以致用的精神,既关注旧物改造的过程更关心旧物改造后的用途。

4、成功感学习法:更加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

从废旧材料的收集与整理、作品创意的设计与制作、成品的布置与展示等发面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更直观地享受到旧物改造的成就和快乐。

5、前概念学习法:更加细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查阅资料、视频(图片)学习、材料认知等方面的学习中,让学生形成较好手工活动的理论基础和意识形态,让其后的旧物改造活动有据可依。

九、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作为本课题的负责人,我是一位小学专职美术教师, 热爱本职工作,教改意识较强,富有创新精神,尤其擅长手工创作与指导工作,我负责的美化校园教学优秀课例评选获得市级一等奖荣誉,我指导的学生作品也曾多次获得区级以上荣誉。

作为学校艺术组的教研组长,我一直负责教研组的材料收集、整理和撰写工作,在学科论文的撰写中也获得过区级一等奖荣誉,近年也参与其他学科课题的材料收集工作,有较丰富的教学教研经验和理论知识,同时,我也是作为学校专职的美术教师,我负责的教学班涵盖了小学的三个学段,这也为我提供了充分的实践平台和时间。

网址:《小学美术“旧物改造与美化生活”手工课的教学探究》小课题研究方案.docx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30616

相关内容

《小学美术“旧物改造与美化生活”手工课的教学探究》小课题研究.docx
《小学美术“旧物改造与美化生活”手工课的教学探究》小课题研究方案
最新《小学美术“旧物改造与美化生活”手工课的教学探究》小课题研究方案.docx
《小学美术“旧物改造与美化生活”手工课的教学探究》小课题研究方案(8页)
《小学美术“旧物改造及美化生活”手工课的学习教学探究》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美术“旧物改造及美化生活”手工课教学探究》小课题研究方案(10页)
旧物改造与美化生活”手工课的教学探究
《小学科学生活化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实验:绿色环保材料探究——废旧物品的化学改造与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小学语文教学废旧物品主题阅读与写作指导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