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民声丨居家养老“零距离”,贴心服务送上门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以享受国家财政补贴 #生活知识# #生活规划# #养老保障#
聚焦民生百态,聆听民众声音。长沙市广播电视台、长沙市民政局、长沙市慈善总会联合推出了特别栏目《民生·民声》。《民生·民声》栏目以“短消息”“人物纪实”“谈话节目”等节目模式,围绕民政政策、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未成年人保护、基层社会治理、专项社会事务、公益慈善事业等群众高度关注的话题,生动活泼报道民生故事,全面传播民政资讯,传递关爱与温暖。
为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2023年8月,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印发《长沙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方案》,加快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今年2月至8月,雨花区启动了2024年度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目前已全部完成。家住雨花区雨花亭街道的吴嗲嗲一家便享受到了这一服务。
服务送上门
养老不离家
今年89岁的徐奶奶在6年前因急性脑梗死导致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自此,照顾她的重担便落在了身体也不是很好的吴嗲嗲身上。因大儿子和小儿子都不在身边,老两口便搬到了二儿子家生活。
“我开始还可以照顾她,后面我也中风了,就没办法照顾她了。”吴嗲嗲的二儿子告诉记者。
吴嗲嗲今年也已88岁,他每天都要操持家中大小事务,还要护理老伴、照顾儿子,眼瞅着一日日消瘦了下来。
今年2月,吴嗲嗲家被纳入到雨花区2024年度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中,自此,工作人员便会定期上门为他们一家提供服务。“夏天的时候天气热,基本上一周上门两次来给她洗澡,现在冬天了,就每周一次来给她上门擦身、拍背、做肢体的按摩来预防压疮 。”湖南优嘉养老护理主管钟杨表示。过去,每月一次带徐奶奶去医院更换鼻饲管和导尿管是令吴嗲嗲最头疼的事情,现在,机构会派有专业有资质的护理人员上门为徐奶奶更换,省去了老两口每月外出的折腾。不仅如此,除了护理徐奶奶,工作人员还会为吴跃峰剪剪头发,为吴嗲嗲剃剃胡子,帮着他减轻生活的压力。
“他们的服务工作还是做得好,又细心又能干,我们轻松多了,很感谢他们。”吴嗲嗲说。
吴嗲嗲和老伴是雨花区本次提升行动项目服务的800位老人之一,该项目主要针对低保、低保边缘、计划生育家庭60岁以上失能、部分失能老人等老年人,使他们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优质养老服务。
“希望通过专业的服务,能够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能够在晚年的时候,能够获得更多幸福感和安全感,让他们的居家养老更加便捷。”湖南优嘉养老负责人王文静说。
上门服务,便捷了老人的生活,温暖了他们的心灵。近年来,长沙以纳入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为契机,推进基本养老服务提质扩面,让养老更舒心、放心。
量身定制“微改造”提升养老幸福感
今年60岁的刘雪梅奶奶与老伴彭嗲住在一起,2008年至今,彭嗲经历四次中风,2012年,彭嗲又因高血压造成脑梗、心梗,造成重度残疾,几乎完全失能,日常生活活动都要由刘奶奶帮忙完成。
刘奶奶直言,照顾彭嗲的过程有些困难,有时彭嗲在家里摔倒了,她得费很大力才能将彭嗲抱起,抱不动的时候只能给子女打电话求助。今年1月,随着第三方公司的介入,桔苑社区为刘奶奶家申请了基本养老服务中的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通过申请后,工作人员很快就上门了解情况。针对彭嗲的情况,工作人员在彭嗲家中客厅放置了两头可以升起双摇床、防褥疮床垫,其他地方放置三合一坐便器、自动感应灯、轮椅、紧急呼叫器、智能监控摄像头。今年8月,这些设备一一“入驻”彭嗲家中,刘奶奶的的困难也减轻了不少。
量身定制的“微改造”,优化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人感觉“顺手”的每一个适老化家具,背后都有着不少设计和巧思。
刘奶奶家的改造并不是个例,据悉光湘江新区的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就有432户,位于鹅州岛的谢桂兰奶奶与90岁的老伴一起生活,老伴因为疾病缠身行动不便,对此福夕康养就在房屋前修砌了水泥坡道,针对老人生活习惯对房屋电路进行改造。


网址:民生·民声丨居家养老“零距离”,贴心服务送上门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36716
相关内容
“微服务”+“零距离” 便民服务送上门便民服务“零距离”关爱居民“心贴心”
政策服务送上门 便民服务零距离
便民惠民零距离,贴心服务暖人心
暖心服务不打烊 便民利民零距离
便民服务进小区 贴心服务“零距离”
便民服务进社区 贴心服务零距离
社区服务“送上门” 便民服务“零距离”
便民零距离 服务暖人心
社区网格“微服务” 贴心便民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