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烹饪工具的制作方法
多功能厨房烹饪工具套装,一机在手,多种烹饪手法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家居生活小物# #生活便利小工具#
1.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功能烹饪工具。
背景技术:
2.日常生活中的烹饪用具多种多样,例如电饼铛,电烤盘,煮锅等,这些厨具功能单一,往往一种厨具只能进行一项或具有关联的几项烹饪方式,使得厨具的应用范围受限。例如,现有的电饼铛就是一种由两个相互转动连接的上壳体与下壳体组成的烹饪工具,其下壳体内一般设置具有电热效果的加热体,且下壳体上设置有用于盛装食材的烤盘,加热体通电后即可对烤盘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完成烹饪。这种电饼铛由于自身结构的原因,基本只能使用烤、烙、煎的烹饪方法,其他诸如电饭煲,烤箱等烹饪工具,只能单独地进行蒸煮或烘烤。
3.现在尚没有一种可以同时进行多种烹饪方式的多功能烹饪工具,并使得该烹饪工具可以实现华夫饼机,电饼铛,煮锅,电烤盘,烤箱,电火锅,电饭煲等设备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5.为了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烹饪工具,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连接装置,加热体,第一烤盘,第二烤盘;上壳体可相对下壳体翻转;连接装置至少具有一个且用于连接上壳体与下壳体且位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连接装置安装在下壳体一侧;上壳体可相对下壳体滑动;上壳体与下壳体内均设置有加热体;第一烤盘可拆卸安装在上壳体上;第二烤盘可拆卸安装在下壳体上;第一烤盘和/或第二烤盘包含多个具有不同深度规格的烤盘单元;连接装置包含滑移件与翻转件;其中,翻转件固定设置在上壳体一侧且转动连接在滑移件上;滑移件滑动连接在下壳体上以使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间距可调。
6.相较现有的烹饪工具来说,由于上壳体可相对下壳体滑动,使得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距离可调,进而令二者之间可安装不同深度规格的烤盘单元。如此,可根据食材用量与食材种类选用合适规格的烤盘单元进行烹饪;当翻转上壳体使其相对下壳体转动时,提手可支撑在上壳体底部,上壳体与下壳体内的加热体能够分别对第一烤盘和第二烤盘进行加热,进而使第一烤盘与第二烤盘可独立地对盛放其内的食材进行烹饪。例如在第一烤盘上进行烤,焙或煎等操作的同时,可在第二烤盘内可进行水煮或翻炒等操作,进而使得本技术所提供的多功能烹饪工具具有可以同时进行多种烹饪方式的优点。
7.进一步地,下壳体靠近连接装置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上至少设有一个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滑移槽;滑移槽两端贯穿连接部设置;滑移件穿过该滑移槽。
8.进一步地,滑移件两侧面上分别设有多个限位部;连接部形成滑槽的内壁上设有
多个限位槽;限位槽在滑槽内壁上延伸且底部贯穿连接部;各限位部一一对应地插入各限位槽内且可在限位槽内滑动。
9.进一步地,连接部上设有定位块,该定位块上设置有定位面;第一烤盘靠近翻转件一侧一体成型有配合部,该配合部上设有与定位面配合以限制上壳体相对下壳体翻转的配合面。
10.进一步地,下壳体上固定设置有隔热板;设置在下壳体上的加热体与第一烤盘位于隔热板的同一侧。
11.进一步地,第一烤盘外侧壁面上环绕设置有与隔热板配合的承托面;第一烤盘的承托面与隔热板的顶部抵接以使隔热板托于第一烤盘下方。
12.进一步地,第一烤盘或/和第二烤盘上设有供烹饪过程中产生的介质通过的导油槽。
13.进一步地,多功能烹饪用具还包括:用于盛装从导油槽流出的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介质的接油盒,接油盒可拆卸安装在下壳体上。
14.进一步地,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接油盒与下壳体的连接安装位置位于两个连接部之间。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可以同时进行多种烹饪方式的多功能烹饪工具。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17.另外,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18.在附图中:
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整体示意图;
20.图2是实施例一的剖视图,主要示出了第一烤盘;
21.图3是实施例一中第一烤盘相对第二烤盘处于分离位置时的整体示意图;
22.图4是实施例一中部分结构的剖视图,主要示出了第二烤盘与隔热板;
23.图5是实施例一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第一烤盘;
24.图6是实施例一中接油盒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实施例一中滑移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实施例一中连接件的剖视图;
27.图9是实施例二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是实施例二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第一烤盘;
29.图11是实施例二中第一烤盘相对第二烤盘处于中间位置时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配合部与定位块。
30.附图标记:
31.101、第一烤盘;101a、导热槽;101b、配合部;101c、配合面;
32.102、第二烤盘;102a、承托面;
33.103、第一加热体;
34.104、第二加热体;
35.105、上壳体;
36.106、下壳体;106a、空腔;106b、隔热板;
37.107、滑移件;107a、限位部;
38.108、翻转件;
39.109、连接件;109a、滑槽;109b、限位槽;109c、u形槽;109d、t形块;109e、定位块;109f、定位面;
40.110、导油槽;
41.111、接油盒;111a、t形槽。
42.112、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44.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5.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46.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47.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48.实施例一
49.参照图1-8,一种烹饪用具,包括:第一烤盘101,第二烤盘102,加热体,上壳体105,下壳体106,连接装置,提手112。其中,上壳体可相对下壳体翻转。第一烤盘101设置在上壳体上,其具有用于盛放食材的第一容纳腔。第二烤盘102可拆卸地设置在下壳体上,其具有用于盛放食材的第二容纳腔。加热体为具有电热效应的电热管,用于分别对第一烤盘101及第二烤盘102进行加热。连接装置至少具有一个且安装在下壳体一侧。连接装置用于连接上壳体与下壳体,位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第一烤盘101可相对第二烤盘102在合盖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切换。当第一烤盘101相对第二烤盘102处于合盖位置时,第一烤盘101与第二烤盘102合围成一个加热空间,且第一烤盘101位于第二烤盘102的正上方,此时第一烤盘底面与第二烤盘顶面接触。同时加热空间也是由形成第一容纳腔的内壁及形成第二容纳腔的内壁合围而成,此时加热体对第一烤盘101及第二烤盘102加热,即可实现对加热空间内盛放的食材进行烹饪。当第一烤盘101相对第二烤盘102处于分离位置时,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的上部均为开放设置,可将食材分别放置到第一烤盘101与第二烤盘102上,再通过加热体分别对第一烤盘101及第二烤盘102进行加热,即可分别对二者之上放置的食材进行
烹饪。
50.在更进一步的方案中,如图2所示,加热体分为第一加热体103和第二加热体104。当第一烤盘101相对第二烤盘102处于分离位置时,第一加热体103用于对第一烤盘101进行加热,第二加热体104用于对第二烤盘102进行加热,即第一烤盘101与第二烤盘102的加热温度可分别控制,方便控制烹饪温度。当第一烤盘101相对第二烤盘102处于合盖位置时,加热空间位于第一加热体103和第二加热体104之间,第一加热体与第二加热体共同对加热空间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具体而言,第一加热体103位于上壳体105与第一烤盘101之间,第二加热体104位于下壳体106与第二烤盘102之间。当第一烤盘101相对第二烤盘102处于合盖位置时,第一烤盘101与第二烤盘102合围成加热空间,此时第一加热体103位于第一烤盘101上方,第二加热体104位于第二烤盘102的下方,使得加热空间位于第一加热体103与第二加热体104之间,从而使第一加热体103与第二加热体104工作时,能够对加热空间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烹饪。
51.进一步地,第一烤盘101和/或第二烤盘102包括若干深浅程度相异的烤盘单元。即不同规格的第一烤盘101与第二烤盘102容积有大有小,以便根据食材种类与食材用量选择合适容积的烤盘单元。
52.进一步地,下壳体106上设置有一个空腔106a,该空腔106a上方开放设置,而第二加热体104固定安装在空腔106a内。第二烤盘102底部落入空腔106a内且与第二加热体104接触。对于不同深度规格的第二烤盘,其底部落入空腔106a内的深度一致。保证第二烤盘底部落入空腔106a内的深度一致的方式为:如图4所示,在空腔106a内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有一个隔热板106b,第二加热体104固定在该隔热板106b上,且第二加热体与第二烤盘位于隔热板的同一侧。当第二烤盘放置到空腔内时,第二加热体位于第二烤盘与隔热板之间,且隔热板托于第二烤盘下方,对第二烤盘起支撑作用。在第二烤盘上设有承托面102a,承托面位于第二烤盘的底部。当第二烤盘放置到空腔106a内时,承托面102a落到隔热板106b内并与隔热板上固定的第二加热体104抵接,使得不同深度规格的第二烤盘放入空腔106a后,第二加热体通过接触换热的方式对第二烤盘及其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第二加热体104的位置无需根据第二烤盘102的深度规格而调整,与第二加热体104连接的用于使第二加热体通电的电线不会在更换第二烤盘102的过程中受到拉扯,从而保证第二加热体104在空腔106a内能够稳定工作。且第二烤盘102可直接地从下壳体106上取出,方便根据食材种类与食材用量选择合适容积的第二烤盘。
53.如图5所示,第一加热体103固定设置在上壳体105上。第一烤盘101通过常规螺丝连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设置在上壳体105上,且第一加热体103位于上壳体105与第一烤盘101之间。第一烤盘101与第一加热体103接触,从而使加热体工作时,通过与第一烤盘101接触,将热量传递给第一烤盘101,以加热盛放在第一容纳腔内的食材。具体来说,第一烤盘101上设有供第一加热体103放置的导热槽101a,该第一加热体103靠近第一烤盘101的一侧嵌入导热槽101a内,使得第一加热体103与第一烤盘101充分接触,以提高第一加热体103对第一烤盘101的加热效果,通过拆解连接在第一烤盘101与上壳体105之间的螺丝,可将第一烤盘101从上壳体105上取下,以便根据食材种类与用量更换不同规格的第一烤盘。
54.进一步地,如图6-8所示,连接装置包括:滑移件107,翻转件108;其中,滑移件107用于使第一烤盘101相对第二烤盘102在第一直线方向滑动。翻转件108用于使第一烤盘101
相对第二烤盘102绕第一轴线翻转;滑移件107滑动连接在下壳体106上;翻转件108一端与第一烤盘101固定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滑移件107上。
55.具体而言,翻转件108一端通过常规的螺丝连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到第一烤盘101上。翻转件108另一端呈圆柱状,且第一轴线与翻转件108呈圆柱状的部分的中轴线重合。翻转件108呈圆柱状的一端插入滑移件107内,使得滑移件107与上壳体105通过翻转件108形成转动连接。翻转件108及滑移件107均位于下壳体106同一侧。下壳体106靠近滑移件107一侧设置有一个连接件109。连接件109一部分插入空腔106a内,一部分穿出空腔106a外且设有至少一个连接部。连接件109插入空腔106a内的部分固定连接在下壳体106上。连接部的数量与滑移件的数量一致,且连接部上设有与滑移件107一一对应的滑槽109a。滑槽109a上下两端沿第一直线方向贯穿连接件109,滑移件107穿过滑槽109a,使得滑移件107与下壳体106形成沿第一直线方向的滑动连接。滑移件107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部107a,安装槽的内壁上设有与限位部107a配合以限制滑移件107相对下壳体106滑动方向的限位槽109b。限位槽109b沿第一直线方向在滑槽109a的内壁上延伸,且限位槽109b底端贯穿滑槽109a,顶端未及滑槽109a顶面。限位部107a一一对应地插入限位槽109b内,滑移件107从滑槽109a底部插入滑槽109a内,而无法从滑槽109a顶部脱离,从而通过滑移件107与翻转件108将上壳体105与下壳体106连接起来。滑移件其中一个侧面上设置的限位部的数量多于另一个侧面上设置的限位部的数量,以便在装配滑移件,翻转件,第一烤盘及连接件时,区分出滑移件靠近或远离翻转件的两个侧面,便于装配工作的进行。
56.在一些现有的烹饪工具,例如市面上在售的电饼铛,其用于盛装食物的料盘和用于封闭料盘的封盖之间一般通过活动铰接的方式相连,且当转动封盖以封闭料盘时,封盖与料盘之间往往可上下抖动,抖动的间距一般在0-10mm,以使烹饪过程中产生的诸如水汽,油烟等介质能够顺利地排出电饼铛外。而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的滑移件,当第一烤盘相对于第二烤盘转换至合盖位置时,第一烤盘与第二烤盘之间可调节的间距更大,即滑移件的设置使得第一烤盘与第二烤盘之间的间距并不局限于使烹饪时产生的水汽通过,更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间距可适应第一烤盘与第二烤盘的深度变化,进而可根据烹饪需要,选用不同深度规格的第一烤盘或第二烤盘。
57.在更进一步的方案中,滑移件107及翻转件108的数量优选为两个,对称设置在下壳体106的侧方。滑槽109a侧面设有u形槽109c,在翻转件108随滑移件107同步沿第一直线方向滑移过程中,翻转件108可穿过u形槽109c,以在不增加滑槽109a及滑移件107尺寸规格的条件下,提高滑移件107及第一烤盘沿第一直线方向滑动的行程。
58.进一步地,提手112固定设置在上壳体105上。提手112用于方便使用者握持,以拉动第一烤盘101相对第二烤盘102在合盖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切换。当上壳体105相对滑移件107绕第一轴线翻转至第一烤盘101位于上壳体105正下方时,第一烤盘101相对第二烤盘102处于合盖位置,此时上壳体105位于下壳体106正上方。当上壳体105相对滑移件107绕第一轴线翻转至第一烤盘101平放在上壳体105正上方,并且滑移件107相对滑槽109a沿第一直线方向滑动至行程最底端时,第一烤盘101相对第二烤盘102处于分离位置,并且上壳体105位于下壳体106的侧上方,提手112支撑在上壳体105底部,以使第一烤盘101能够相对第二烤盘102稳定在分离位置,便于使用第二烤盘102烹饪食材。
59.进一步地,第一烤盘101或/和第二烤盘102上设有在烹饪时供油烟通过的导油槽
110,导油槽110沿第一烤盘101的顶端或者第二烤盘102表面延伸至安装壳体外。当第一烤盘101相对第二烤盘102处于合盖位置时,第一烤盘101与第二烤盘102之间合围成加热空间,加热空间内的食材在烹饪过程中产生油烟,油烟沿着导油槽110引出加热空间外。烹饪用具还包括:接油盒111。接油盒111位于导油槽110的下方,用于盛装从导油槽110流出的油烟。接油盒111可拆卸安装在下壳体106上。连接部及连接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时,导油槽位于两个连接装置之间,接油盒与下壳体的连接安装位置位于两个连接部之间。具体而言,连接件109位于空腔106a外的部分一体成型一t形块109d,而接油盒111外部设置有t形槽111a,t形块109d嵌入t形槽111a内,接油盒111与下壳体106形成可拆卸连接。
60.实施例二
61.参照图9-1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连接部上设有定位块109e,该定位块位于滑槽109a的外部且凸出于滑槽109a外壁,定位块上设置有定位面109f。在第一烤盘101靠近翻转件108一侧一体成型有配合部101b,该配合部101b凸出于第一烤盘101表面,且配合部101b上设有与定位面109f相配合以限制上壳体相对下壳体翻转的配合面101c。当拉动提手112使第一烤盘101相对第二烤盘102从合盖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上壳体105与滑移件107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一直线方向下移至行程底端,继续移动上壳体105时,配合面101c与定位面109f相抵,使得配合部101b限制了第一烤盘101的进一步移动,并将第一烤盘101及上壳体105稳定在中间位置。第一烤盘101处于中间位置时,上壳体105靠近下壳体106一侧与下壳体106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上壳体105在自身重力以及定位面109f与配合面101c的阻挡下稳定在中间位置。此时第二烤盘102可进行烹饪,方便随时将第一烤盘101相对第二烤盘102恢复至合盖位置,降低操作难度,并且此时通过在第二烤盘102上方放置市面上已有的蒸笼,即可将本方案所记载的多功能烹饪工具用于热蒸,进一步拓宽烹饪工具的实用性。第一烤盘101处于中间位置时,可通过上提上壳体105使配合面101c与定位面109f脱离,即可继续移动上壳体105,直至第一烤盘101相对第二烤盘102移动至分离位置,以便分别使用第一烤盘101与第二烤盘102进行烹饪。
62.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网址:多功能烹饪工具的制作方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39934
相关内容
一种多功能烹饪工具的制作方法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的制作方法
多功能垂直烹饪架的制作方法
一种新型烹饪教学多功能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节能防溢多功能煲汤煲粥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及工作模式切换方法技术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及工作模式切换方法与流程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及其烹饪方法与流程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