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普
国际美食:墨西哥塔科的配料搭配 #生活技巧# #烹饪技巧分享# #国际美食制作#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陆游《时雨》
农历五月,俗称“五毒月”。正如民间谚语所说:“五月到,天气热;五毒行,不安宁。” 这个“毒”的说法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立夏过后,天气逐渐转热,雨量增多,空气闷热潮湿。各种细菌、真菌、蚊虫幼卵以及微生物大量繁殖,形成了外部有形或无形的“毒”环境。同时,农历五月横跨芒种、夏至等节气,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根据中医理论,《伤寒论》记载,“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这意味着人体阳气向外散发,体内脏腑的阳气反而可能变得虚弱,尤其是脾胃容易受到寒湿侵袭,导致水液代谢失常,从而在体内形成虚寒、痰浊、瘀血等“内毒”。

芒种餐桌密码
芒种时节饮食宜苦、新鲜、清淡,荤素搭配。可以煮薏苡仁、红豆、大米粥健脾养胃、利水祛湿。也可饮用佩兰、绿豆煮的水,有助化湿解暑、醒脾开胃。应避免辛辣刺激及温热厚味之品,不贪食水果冷饮,注意食物卫生,不吃隔夜饭菜、生冷食品,以防寒湿毒邪侵袭。
饮食清淡
多吃新鲜蔬菜、如黄瓜、冬瓜、苦瓜、西红柿、芹菜等,它们富含维生素和水分,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等功效。
水果类如西瓜、香蕉、杨梅、葡萄等,能补充水分和矿物质,有助于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谷物类如薏仁、赤小豆、绿豆、粳米等,可煮粥或煮汤,有助于健脾利湿、清热解毒。
少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体内湿热。同时,要避免过食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等,以防损伤脾胃阳气。
补充蛋白质
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食物,以满足身体在夏季高代谢状态下的营养需求。例如:可多吃清蒸鱼、水煮蛋、小葱拌豆腐等。

增加苦味食物
适当摄入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莲子心、苦荞麦等,能清热降火,有助于缓解夏季的烦躁情绪和疲劳感。可将苦瓜凉拌或清炒;苦菜蘸酱或做汤;莲子心可泡水或煮粥煲汤;苦荞麦制成苦荞茶泡水喝,或者用苦荞麦粉做成苦荞面条、苦荞馒头等食用。
注重补水
芒种时节气温高,人体出汗多,要及时补充水分。除了白开水,还可适量饮用一些淡茶水,如绿茶、菊花茶等,既能补充水分,又有清热解暑的功效。
养生小厨房

荷叶冬瓜汤
组成:鲜荷叶50g、鲜冬瓜250g、盐适量
制作:取鲜荷叶、鲜冬瓜洗净,共同置锅内,加水适量,熬汤至熟,加盐调味即可。
用法用量:食冬瓜,饮汤,每日2次,1-3日为1个疗程。
功效与主治:祛暑利湿。适用于暑温、湿温病所致的发热烦闷、头痛口渴、尿赤或小便不利等症。

双衣茶
组成:绿豆衣、扁豆衣各5g
制作:取绿豆衣、扁豆衣置砂锅内,加水适量,中火煎煮,煮沸5分钟,过滤弃渣留汁即可。
用法用量:代茶频饮。
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暑,化湿利尿。适用于预防中暑或暑温、暑湿,症见烦渴、尿赤、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等。

芒种保健穴位

/ 艾灸/
芒种前后是进行艾灸的好时节。中医艾灸利用艾绒对腧穴的温熨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起到益气温阳、温通气血、散寒除湿、拔毒祛邪的作用,可以养阳扶正,增强体质,防病祛邪。五毒月艾草得天地最旺盛之阳气,祛邪之力强。

● 足三里穴:芒种时节化湿是养生要点,湿气畏惧阳气。艾灸足三里穴可以鼓动脾胃阳气,健运脾胃、行气化湿。足三里是胃经大穴,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的功效。它善治与肠胃有关的疾病,如胃痛、腹胀、泄泻、痢疾等。芒种时节易伤脾胃,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不振,灸足三里有助于调理脾胃。它也被认为是强壮身心、调节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预防中风的大穴。通常每次艾条悬灸20分钟。
● 中脘穴:芒种时节容易伤脾胃,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问题。中脘穴位于胃体中部,归经任脉,是调控胃腑气血的要穴。它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用,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呕吐、食欲不振等。通常每次艾条悬灸20分钟。
● 梁门穴:芒种时节的灸疗要以足太阴脾经及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为主,预防湿热对身体的影响。梁门穴意指约束胃经的气血,有理气和胃的功效。它主治急慢性胃炎、胃痛、消化不良、腹泻等。通常每次艾条悬灸20分钟。
● 关元穴:芒种时节因晴雨不定,元阴元阳多受冲击,需要守住关卡。艾灸关元穴有助于提升阴阳之气,调理身体。关元是元阴元阳出入的地方,具有补肾壮阳、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等作用。它也是小肠经的“募穴”。芒种时节每次可灸5-10分钟。

艾灸注意事项:
● 如果用艾条,需要隔开皮肤一定的距离,防止灼伤。建议使用可固定的温灸器。
● 艾条灸毕后,应将剩下的艾条套入灭火器内或将燃烧端浸入水中,以彻底熄灭,防止复燃。
● 阴虚火旺及孕产妇禁用。

/ 耳穴 /
耳穴疗法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指在耳廓相应穴位上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刺激,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耳廓表面与人体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百骸相互关联,是反应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部位,这些部位被称为耳穴。耳穴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就记载了耳与上肢、眼、颊、咽喉的联系。
针对“五毒月”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耳穴疗法对失眠、鼻炎、疼痛、消化道症状有很好的作用。

常用的耳穴疗法包括:
● 耳穴压豆:用胶布将药豆(如王不留行籽)、磁珠或砭石粘于耳穴,通过揉、按、捏、压产生刺激感应。贴压期间患者可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贴压物可留置3-7日,夏季可留置3日,冬季可留置5-7日。急性病症可即时按摩数秒钟以获得即时疗效。
● 耳穴刮痧法:使用耳穴刮痧板刮拭耳廓部位,调动阳气,扶正祛邪,达到“以通为治”的效果。刮痧方向通常是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耳垂→耳轮→耳舟等),耳前自上而下,耳背自上而下。可选用疏经活络油等精油作为介质。刮拭力度应轻柔适中,以略有热胀感微痛感为佳。
● 耳穴放血法:在特定耳穴(如耳尖、结节、扁桃体、轮4)迅速刺破出血。取穴依据是清热、疏肝理气、消炎止痛、提升抵抗力。放血前可按摩耳郭使其充血,通常出血15-30滴。每日或隔日一次。

芒种运动
适当运动如健步走可使气血周流,阳气布散,驱散湿气,避免剧烈运动。
八段锦中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能够引动体内气机升降,提高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促进胃肠蠕动,起到健脾利湿的作用。
精神调养方面,天气闷热易急躁易怒,宜静心,避免发怒,可通过赏花、看书、听音乐、冥想等活动养心悦志。


生活起居
尽量避免在10:00至16:00高温时段外出活动。如果必须外出,要做好防护措施。可适量喝一些含盐的饮品,如淡盐水、运动饮料,补充因出汗流失的盐分。
室内可使用空调、风扇等调节温度,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左右,湿度在40%-60%。同时要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活动时要注意休息,可在阴凉处适当停歇,避免身体过度疲劳。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风油精等,以备不时之需。若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等中暑先兆症状,要及时使用药品,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通常早上6:00左右起床,晚上不迟于22:30就寝,午时(11:00至13:00)午睡半小时至一小时有助于养阳。
供稿|中医科 刘宇 营养科 金金编辑&责编 | 业务拓展部 王茜网址:“国际”科普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83398
相关内容
科普菲(香港)国际有限公司“全民健身 国象同行” 国际象棋普及+科学健身科普=动静结合运动(19)
科普中国直播预告
普惠托育 科学育儿 | 靖安乡国际家庭日主题宣传活动
【全国科普日】节水科普点亮2021年全国科普日活动
区科协开展“产业工人科普提质增能专项行动”暨 “国际志愿日”急救知识科普讲座进企业活动
国际教育学院 国际本科项目
2025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科技创新+健康科普 伊利领航健康食品赛道高质量发展
2018全国环保科普创意大赛启动
全国科普日 | “认识新污染物、推进低碳生产生活”—重庆交通大学开展全国科普日生态环境科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