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士的这些小发明,让护理工作更出彩!
婴儿皮肤护理的小贴士 #生活技巧# #居家生活技巧# #家庭护理技巧# #育儿护理知识#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白衣天使们的
智慧结晶
1
一种婴幼儿多功能操作台
1. 床垫从下到上包括固定带、防褥疮(复温)水袋层、棉垫、硬板层。
2. 头部、腰部、四肢各设置有可活动调节关节固定带,方便于护士进行采血、穿刺、吸痰及鼻腔冲洗等操作。可以节省人力,提高安全性。
3. 腰部固定带和头部固定带中间设置有敞口口袋,用于放置水袋,头部放置冰袋用于物理降温,腹部放入热水袋可进行热敷,缓解腹痛等。
4. 床板水袋层可以注入温水,可用于昏迷患者防止褥疮,也可加入温水后用于低体温患儿的复温。
2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婴儿床
为了安全护理,方便操作,在原有婴儿床的基础上增加保暖舒适、遮光防雨、防蚊、防撞、隔离、收纳等人性化设计理念。此款集美观及实用于一体的多功能婴儿床的出现体现了医务人员的爱心及用心,尤其在疫情时代,它是宝宝们外出最理想的选择。创新点:
1.设可活动的透明防蚊帐,遮光防雨布,既可清楚观察患儿,也可避免强光刺激,相对隔离外界空气,并防止人群围观。
2.海绵防撞围栏,起到防撞缓冲作用。
3.下层可放置急救物品、收纳箱等,方便又安全。
4.固定氧气罐,成功解放双手,减少人力。
5.挂杆可固定输液泵。
3
自制小儿冰帽
讲解人:儿科护士长陈英
儿科临床上高热患儿比较多,常用药物降温、物理降温等方法比较费时。
利用小儿拉拉裤自制成冰帽,方便、便捷,解冻时水也会被纸尿裤自动吸收,患儿不会被浸湿,材料上比冰袋也舒适很多。
4
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固定装置
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最让人头疼的便是静脉穿刺,一是因为孩子血管细,不容易穿刺,二是因为小朋友的不配合,好不容易穿刺成功后,又被小朋友抓扯掉。于是我们的护理人员设计了一种专用于孩子的静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在经过不停的修改,不停的实验,最终找到了最优的方案:透气的带气孔的棉垫、轻巧可伸缩的手托板、可视化绷带。
5
幼儿灌肠台
灌肠是儿外科治疗中常见的操作,孩子不易配合,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们设计了适合孩子使用的灌肠台:带有约束带可根据幼儿的身长调节的操作台;以及隐藏式的折叠物品放置区。
6
小儿扣背器
压舌板+小气囊=小儿叩背器 小儿排痰so easy
小中大叩背器
在现场,记者看到一个压舌板加一个小气囊组成的一个器具。这是啥?原来这是该院儿科护士长陈国伟设计的小儿叩背器。咳痰咳不出,父母看了好焦心。传统叩背易出现施力不均、用力不当,排痰效果不理想。这款小儿叩背器面罩有大、中、小三种规格,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对小儿叩背排痰效果很理想,患儿易接受。陈国伟介绍,大人的手给孩子拍背的时候手掌比较大,很容易触及孩子的肾区和脊柱,会给孩子不舒适的感觉。而“小儿叩背器”因为比较小,硅胶材质柔软,孩子也会感觉比较舒适。陈国伟说,这款“小儿叩背器”同样适应于吐奶的新生儿,“宝宝喝完奶,一般会把孩子竖起来拍一拍,也可以用这个叩背器。”这款叩背器广受家长好评,据悉,不少家长觉得好用,还追问去哪儿买。
7
可控压力的新生儿胃肠减压装置
作品设计理念,创新点
本发明针对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可控压力的新生儿负压引流装置,解决了临床中零压引流不充分,人工抽吸压力不可控易造成黏膜损伤出血的问题。本发明是利用物理力学知识将弹簧的作用力通过计算转换成大气压力,形成负压环境,控制吸引力的大小,从而达到压力可控的目的。负压筒与引流袋分开设计使负压筒可以重复利用,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环保号召。
主要功能及用途
本发明适用于需要进行胃肠减压的新生儿,可以有效缓解患儿腹胀同时便于观察患儿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便于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护理工作量,可重复使用节能环保,利国利民。
来源 | 儿科护理综合整理
- END-
10万+护士都在学
护士专属加油站
高级护理管理师
临床护理科研
小儿推拿&产后康复
品管圈
2022护士资格
医养结合管理师
临床护理教师
月子护士
泌乳顾问讲师班
初级护师 | 主管护师
戳 “阅读原文” ,一起来充电吧!
网址:儿科护士的这些小发明,让护理工作更出彩!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05089
相关内容
【护理创新】这些护士发明制作的18项“神器”超实用护士发明这些暖心护理神器,获5项国家专利
护士个人护理工作心得体会5篇
护士护理工作的个人心得5篇
护士个人护理工作总结(集锦13篇)
护士护理工作情况的个人心得范文5篇
新生儿智护训练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骨科护士工作心得体会
护士护理工作心得体会.docx
婴儿护理常识(新生儿护理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