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传统‧再造文明:知识分子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四书五经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传统文化解读#
内容简介
2019年为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为反省此一运动在中国现代史上的意义及其对未来之启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在两年前开始举办一系列的学术活动,这一本论文集是以其中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编辑而成。
长久以来,五四被视为现代中国政治、文学、思想、艺术乃至日常生活的转折点,本书以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文化、政治议题之讨论为焦点,并延伸至五四之后的纪念政治,彰显五四时期作为现代中国文化演变的关键时期。
本书涉及的人物包括严复、林纾、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傅斯年、钱穆、杜亚泉、张东荪、施存统等人。 各文透过思想内涵的描述或思想交涉之阐发,探索新旧之间矛盾冲突、交融互释,进而走向一个以现代民族主义为中心,追求「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的新时代,在此同时也有学者开始思索民主、科学与爱国的局限性。
作为一个象征符号,五四不仅是现代中国的起点,更是犹待努力的未竟之业。
本书特色
五四运动一百周年,12位名家学者深入探究当时知识分子对于文化与政治议题的讨论,以及五四之后的「纪念政治」,重新省思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史上的意义与启示。
作者简介:
王锐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
吴展良
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
汪荣祖
南开大学访问讲座教授,国立中央大学历史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员
周质平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教授
柯惠铃
中原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
段炼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区志坚
香港树仁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
陈建守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员
黄克武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杨瑞松
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
欧阳哲生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编者简介:
黄克武/主编
1957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英国牛津大学东方系硕士,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系博士。 现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台湾大学与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 2015年获教育部学术奖。 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史。 主要著作:《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1994)、《自由的所以然:严复对约翰弥尔自由思想的认识与批判》(1998)、The Meaning of Freedom: Yan Fu 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Liberalism(2008)、《惟适之安:严复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2010)、《 近代中国的思潮与人物》(2013)、《言不亵不笑:近代中国男性世界中的谐谑、情欲与身体》(2016)以及有关明清文化史、严复、梁启超、胡适、蒋中正等之学术论文九十余篇。 另编有《公与私:近代中国个体与群体的重建》(与张哲嘉合编,2000)、《画中有话:近代中国的视觉表述与文化构图》(2003)、《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与王建朗合编,2016)等书。
目录:
导论:文化的政治‧政治的文化/黄克武
【第一篇 转型中的知识分子】
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内在张力:严复与五四新文化运动/黄克武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旧派中的新派」/许纪霖
「打鬼」与「招魂」 :胡适钱穆的共识和分歧/周质平
【第二篇 再探李大钊】
从文化与政治解读五四前后的李大钊/汪荣祖
「心力」、「民彝」与政治正当性──以民国初年李大钊的思想为中心/段炼
锻造「政治民族」──李大钊「 新中华民族主义的理论意涵/王锐
【第三篇 重构中国】
五四与近代中国的「空间国族化」/杨瑞松
建构「中华民国之人」:五四运动前(1912-1919)教科书的表述/区志坚
重构中国文明体系: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政治与文化论述/吴展良
五四后中国家庭变迁的思考──从施存统的「非孝」谈起/柯惠铃
【第四篇 纪念五四】
纪念「五四」的政治文化探幽──1949 年以前各大党派报刊纪念五四运动的历史图景/欧阳哲生
作为集合事件的「五四运动」:五四的概念化与历史书写/陈建守
by Tracy
网址:重估传统‧再造文明:知识分子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06612
相关内容
“旧邦新命”:文化的承传与重构(文化传统与文化自信)中华传统服饰的文化标识呈现与转化
传统民居营造文化的变迁与创新
饮食文化 | 阴阳五行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与转化
传统木艺文化课件.pptx
“文字上山”与“文字下乡”:传统中国的知识实践与日常生活
“寻找年味 传承文化”亲子互动小组案例:在传统文化交流中增进亲子关系——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崔寨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
传统文化、文化传统与现代生活
传统节日文化与新形式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