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管理年丨重塑健康生活方式,告别体重反复

发布时间:2025-08-04 00:16

《健康体重管理》:科学减重,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运动训练指南#

当奶茶外卖悄悄占据你的胃,久坐躺平默默束缚你的腿,健康体重早已亮起“黄牌警告”!如何用科学方法来管理体重?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江苏省营养学会临床营养专委会委员徐冬连教你重塑健康生活方式,告别体重反复,轻松拥抱健康生活,一起来看——

健康体重怎么判断?

有人为了追求苗条身材拼命减肥;有人腰围越来越粗,却认为不超重就不用减肥。 那么问题来了——健康体重怎么判断?

判断健康体重,不能仅依靠单一指标,需综合多方面考量,常见方法如下:

①身体质量指数(BMI):国际常用且简便的衡量方式。

BMI计算方法= 体重(kg)÷ 身高²(m²)。

通常来说,BMI<18.5:体重过低;BMI18.5~23.9:正常体重;BMI24~27.9:超重;BMI≥28:肥胖

举例:某人身高1.75米,体重70千克,其BMI=70÷(1.75×1.75)≈22.9,处于正常范围。但需注意,BMI有局限性,像肌肉发达的运动员或存在水肿的人,数值可能不准确,因为它无法精准区分体重中的脂肪与肌肉含量。

②腰围:是评估中心型肥胖(腹型肥胖)的关键指标。过多的腹部脂肪与多种健康风险相关,比如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

一般来说,男性的腰围不应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即使BMI和体脂率正常,腰围过大也意味着内脏脂肪过多,增加健康风险。

测量时,保持直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使用无弹性、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软尺,置于右侧腋中线胯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通常是腰部最窄处),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一周,紧贴但不压迫皮肤,在正常呼气末测量。

③体脂率:指身体中脂肪占体重的比值,能直观反映身体脂肪含量。通常男性在10-20%,女性在20-30%之间被认为是健康的。体脂率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带来健康问题,比如代谢异常、内分泌失调等。可借助专业体脂秤或医疗机构的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

建议:每周称一次体重、每月量一次腰围、每3个月测一次体脂率。

体重降不下来的缘由

许多人陷入这样的困惑:明明没吃多少,体重却“稳如泰山”,甚至还偷偷上涨。这是怎么回事?

“吃得很少,体重却不降反升”这种矛盾往往源于对热量摄入的认知偏差。有些食物看似“无害”,实则暗藏高热量、高糖分和高脂肪,让你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不知不觉中陷入了热量的“甜蜜陷阱”,成为体重管理路上难以察觉的“增重推手”。这类食物主要有:

1、含糖饮料和酒:奶茶、果汁、可乐、啤酒等

2、加工零食:薯片、蛋糕、饼干、冰淇淋等

3、“伪健康”零食:葡萄干等果干(糖分浓缩,能量高)、 风味乳饮料(乳含量低,能量高)、蔬菜脆片(油炸脱水,热量高)

避坑行动口诀:

少喝甜饮料,零食看标签,避免深加工,主食加粗粮,吃肉先去皮!

食不过量小技巧

“食不过量”并非单纯挨饿,而是通过调整饮食行为与习惯,在满足营养需求的同时避免热量过剩。以下是一些可落地的小技巧:

1、调整饮食结构:优先选择高饱腹感食物,减少隐形热量陷阱

Ø高饱腹感食物通常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和水分,这些成分能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例如,全谷物、豆类、瘦肉、鱼、蔬菜等。建议每餐≈1/2蔬菜+1/4蛋白质+1/4主食(健康餐盘)。

Ø少喝含糖饮料,避免油炸食品、酱料,减少隐形热量陷阱。

2、改变进食行为:用微习惯控制食量

Ø细嚼慢咽:每口咀嚼20-30次,延长用餐时间至15分钟以上,刺激饱腹信号。

Ø专注进食:避免边看手机/电视边吃,分心时易多摄入热量。

Ø先喝汤后吃菜:采用“汤-菜-肉-饭”进食顺序,自然形成食量控制习惯。

Ø小餐具策略:换小号碗盘,视觉上“装满”可减少进食量。

3、建立饮食节奏:三餐规律,定时定量

Ø两餐间隔4-5小时,避免过度饥饿引发暴食(饥饿时更倾向于选择高糖高脂食物)。

Ø餐前“缓冲”,饭前喝1杯水或吃少量低糖水果(如苹果、小番茄),减少正餐摄入量。

4、聚餐防过量:聚餐时聊天分心,摄入量容易增加。可以餐前1小时喝300ml水或无糖豆浆,餐桌上有意识采用3:2:1的比例夹菜,即蔬菜夹3次,荤菜夹2次,主食夹1次,每夹一次菜,都停顿片刻,同时优先选择清蒸、凉拌等低油烹饪菜肴。

5、焦虑时别喂胃:焦虑时用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调控食欲,科学打断情绪性进食。必要时采用替代行为清单(如深蹲、冷水洗脸、咀嚼无糖口香糖、喝一杯水、吃个水果等)。

总之,“食不过量”不是单一靠意志力硬抗,而是用科学策略“满足”大脑和胃!

每天走6000步够了吗?还需要其他运动吗?

6000步是不错的起点,但还不够全面。建议根据个体体能基础,每周150分钟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快走、骑车、跳舞、游泳等);每周2次抗阻训练(深蹲、俯卧撑、举哑铃等);每天减少久坐时间,工作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

高危动作避雷:

· 深蹲时膝盖内扣(易致半月板损伤)

· 平板支撑塌腰(引发腰椎间盘突出)

对于重度肥胖患者,在开始中-高强度运动前应进行全面的医学评估,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参与中-高强度运动的禁忌证。

(来源:健康江苏)

网址:体重管理年丨重塑健康生活方式,告别体重反复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16290

相关内容

体重管理年丨告别秤上焦虑,让健康回归本质生活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丨健康体重,从管理开始!
【体重管理年】科学管理体重,乐享健康生活
“体重管理年”专项活动“健康体重 医者先行” ——多学科联动打造科学体重管理新模式
体重管理年 | 科学减重,享“瘦”健康生活
多胖才算胖?不同人群的体重管理重点也不同!丨健康总动员
健康生活|体重管理年——居民体重管理核心知识
北京推出“体重管理年”活动 科学管理体重 引领健康生活
管理体重健康 从生活方式开始(二)
“体重管理年”,让健康生活更入心(健康中国)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