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教育理念融入中学生家庭教育的策略研究
家庭中提倡积极正面的教育观念 #生活技巧# #亲子教育建议# #家庭教育环境#
摘要:积极心理教育无疑是中学生生理与心理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所在,家庭教育则在正面人格的培养与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积极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文从“积极的教养方式”“积极的环境氛围”“积极的家庭文化”等方面出发,提出了一套具有建设性的家庭教育策略,旨在培养中学生的自信心,乐观的态度以及坚韧不拔的品质。
关键词:积极教育;中学生;家庭教育
引言
在中学生发展过程中,家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有的研究显示,家长的家庭结构、教养方式、经济状况、家长情感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发育。此外,家长的行为也会对中学生的生活习性、价值观等方面造成深远的影响,并且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变迁,家长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家庭的多样化,使亲子关系呈现出无限可能。本文以家庭教育为切入点,对中学生在家庭教育中所表现出来的正面心理进行探讨。
1.积极教育理念
积极的心理素质是指在遇到困难时,个体表现出的一种积极的情绪和态度。研究表明,这一心理特征对提高个体的适应性、稳定的情绪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青春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和社会经验会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1]。
2.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家长或监护人通过对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素养及行为习惯等多向的培养、引导和塑造,以此推动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以培育、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对华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继承,促进中学生的健康发展[2]。
3.积极教育理念与家庭教育的融合
3.1积极的教养方式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家庭的正面养育方式是影响中学生积极心理素质形成的重要因素。这种方法注重对个人正面潜力的发掘,包括情感上的温暖,认知上的理解,行为上的支持,以及对成长目标的指导,目的是让中学生们获得正面的经验和示范。特别要注意正面情感体验,发挥好榜样示范的作用,首先,家长应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自我调节和合理归因。对中学生的积极行为应予以肯定与表扬,给予积极的认知与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与自尊。同时也要注重中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体验和社会互动,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的抗压性和心理适应性。其次,在初中阶段,家长以身作则是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关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人类能够通过他人的行动与成果,获取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新的价值观,并以此来调节他们的行为。初中生的行为模式主要是受到家长的影响,家长的行为对初中生的成长具有很大的示范作用。家长要做好榜样,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应积极地介入到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积极参加有益的活动和社交活动,加强家庭成员间的联系。
3.2创设积极的环境氛围
如今,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家长要创造一个融洽的家庭氛围,成为中学生坚实的后盾,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学业和人生,为他们提供正面的动力。例如,家长可以在每一天放学后,与孩子来个热情的拥抱。发现自己的孩子由于数学考试不及格而情绪低落时,就摸摸他的头,安慰道:“别急,咱们先把问题找出来,以后再来!”反之,假如孩子兴奋地宣称他的作文是班上最佳的模范,家长则主动进行鼓励、赞同:“好!想必你也是下了一番苦功的!”因此,一个和睦、温馨、有爱心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更出色的学生。
3.3积极的家庭文化
家庭文化是家庭生活的核心要素,它包含着家庭成员共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思想方式,对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对其正面的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可以采取各种方式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弹性,让他们在遇到问题、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有更好的抗逆力,可以迅速地恢复过来,处理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被挫折击倒。这包括一些正面的心理素质,如勇气和毅力。就拿亲子“创业”来说,家长可以挑选一些容易操作、青少年喜欢的物品,例如柠檬茶,与孩子共同制作,在此过程中教授生活技巧,让孩子体验劳动的不易。在销售阶段,鼓励孩子主动推销自己的商品,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奖赏来强化其作用,使孩子体验到“创业”的快乐和成功后的成就感。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要引导他们保持乐观的心态,一起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3]。
4.经过积极教育理念融入家庭教育后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积极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可以通过积极教育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可以对中学生的道德和心理健康进行全面的指导,使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家长也要用积极的教学方法,引导中学生去探究新的东西,给中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和练习的机会,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果中学生有很强的学习欲望,那么他们就会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果。总而言之,积极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终生学习习惯,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要大力倡导和强化积极教学理念和实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撑。
5.结语
在中学阶段,要将积极的教育观念付诸实践,需要家长坚持不懈地努力和极大的耐心。只有树立清晰的教育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运用现代科学的教育方法,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不断追求自我提高,进行深度思考,才能使中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淑芬.家庭教育中培养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探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29):74-76.
[2]伍雪.家庭教育视角下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3(35):51-53.
[3]张月炎.运用积极心理学助力家庭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z1):76-78.
网址:积极教育理念融入中学生家庭教育的策略研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22802
相关内容
生活教育理念知行融合教育策略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家庭教育的融合策略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 —中国教育在线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学前教育中家庭的作用与亲子教育的策略研究.docx
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学策略研究
生命教育理念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路径探究
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教育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理念和策略研究.doc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