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养身?揭秘健康的底层逻辑
《货币战争》揭示金融市场的深层逻辑 #生活技巧# #省钱技巧# #金融理财书籍#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5473 篇文章
打开社交平台,总能刷到“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养生日常,人参鸡汤、燕窝甜品也成了不少人餐桌上的常客。这股全民养生热潮,正是大家生活越过越好后,对健康品质提出更高要求的体现。不过,当很多人把养生简单等同于“吃贵价补品”“顿顿山珍海味”时,或许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我们究竟是在养“身”,还是养“生”?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真正的健康可不是不生病这么简单,它包含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维度。这就像搭建一座房子,生理健康是稳固的地基,心理健康是承重的梁柱,社会适应能力是四通八达的门窗,道德健康则是温暖的屋顶,四者缺一不可。而中医一直强调的 “养生重在养心”,恰恰与现代健康理念中的心理健康不谋而合。
《黄帝内经》早有记载“百病生于气也”,现代医学也发现,80%的疾病和情绪密切相关。情绪就像身体里的“隐形警报器”,一旦负面情绪拉响“警报”,身体就会亮起健康“红灯”。比如,长期焦虑的人容易失眠、掉头发;总爱生闷气的人,可能出现胃痛胃胀。这些看似突如其来的小毛病,其实都是身体在为坏情绪“买单”。
从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来看,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天平,阴阳二气相互制约又相互平衡。过度愤怒会让“阳气”突然飙升,就像天平一端突然加重,导致血压升高、面红耳赤;过度悲伤则会让“阴气”过重,整个人变得萎靡不振、手脚冰凉。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更像一个“生态链”,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当人长期抑郁,肝气郁结,就像“树木”无法滋养“土壤”,进而影响脾胃功能,出现消化不良、没胃口等症状。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职场打工人长期被KPI和加班焦虑包围,不仅经常失眠、吃不下饭,连和同事沟通都变得困难;家庭主妇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积攒了太多委屈,久而久之,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等问题也找上门。这些都在提醒我们:光靠吃补品“养身”远远不够,如果不处理好情绪问题,就像给漏水的房子拼命刷漆,治标不治本。
那该如何“养心”呢?这可不是简单的“每天保持微笑”。我们可以通过冥想、习练太极、接近大自然等提升自己的能量。冥想就像给心灵做一次深度大扫除,静下心来关注呼吸,能把焦虑、烦躁等“心灵灰尘”一扫而空;练习太极、八段锦,一招一式的缓慢动作,就像给身体的气血“疏通管道”,让能量顺畅流动;假日里亲近大自然更是释放压力的绝佳方式。这些方法看似普通,却能从根源上守护身心健康。
真正的养生之道,核心在于“养心”。它就像一把钥匙,帮我们打开健康的大门。当我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关照内心,才能实现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层面的全面健康,过上真正有品质的生活。下次养生时,不妨先从“照顾好情绪”开始吧!
作者:上海长征医院中医科
赵颖 副主任医师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养生≠养身?揭秘健康的底层逻辑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22996
相关内容
人类健康的底层逻辑(古中医版)【科普营养】健康膳食背后的“底层逻辑”!
健身达人刘畊宏:从演艺明星到全民教练,解码健康生活的底层逻辑
为什么服务是幸福的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 环境变量=方法论
深度揭秘:习惯养成的底层逻辑与实操指南,让优秀成为本能的5千字成长攻略
浴室柜最强收纳大法,揭秘收纳底层逻辑
养车攻略|让车长期保持漂亮的底层逻辑 想让你的爱车一直闪闪发光
《纳瓦尔宝典》:财富与幸福指南,普通人逆袭人生的底层逻辑!
禅宗大智慧与创新力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