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上》课程调研报告中国五大气候区城市及其适应性建筑.docx

发布时间:2025-08-13 00:27

城市微气候研究帮助优化建筑设计以适应当地气候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城市规划#

《建筑物理上》课程调研报告 学校:武汉理工大学 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 调研对象:中国五大气候区城市及其适应性建筑 班级:建筑学1002班 姓名:谈思宇 学号:0121006220209 中国五大气候区代表性建筑及其地区气候适应性建筑调研报告 摘要:中国分为五大气候区,温和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寒冷地区以及严寒地区。不同的地区,气候也大不相同。通过对五大气候区的代表性城市的气候特点的分析,以及对武汉地区的实地调查与各大气候区内适应性建筑的资料查阅,了解其气候特征,从而有助于当地的建筑更加适应于人民的生活居住等。 关键词:五大气候区、代表性城市、适应性建筑 正文:我国共分为五个气候区,分别是温和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寒冷地区以及严寒地区。首先介绍的是位于夏热冬暖地区的代表性城市武汉。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季寒冷的特点。一般年均气温15.8℃-17.5℃,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0.4℃;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夏季极长达135天,因武汉地处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38°,又地处内陆、距海洋远,地形如盆地故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故夜晚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十分闷热,夏天普遍高于37℃,极端最高气温44.5℃。初夏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武汉活动积温为5150℃,年无霜期240天,年日照总时数2000小时。 武汉与所在的同气候分区的其他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异,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武汉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地形。武汉地处海拔较低的长江流域河谷中,河谷的地形特点犹如锅底,四周山地环抱,地面散热困难,使得蒸发的水气不易分散,使气温不断升高,又因地处在长江汉江两江交汇之处,气候与其他城市明显不同。武汉地区夏热冬冷的特点,建筑的热环境、热工性能差,传热损失也较大。 在月湖之畔、汉江之滨,隔湖南望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琴台,坐落着月湖文化艺术主题公园的核心建筑——武汉 武汉琴台大剧院 琴台大剧院。琴台大剧院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由1802座大剧院、400座多功能厅及排练厅、艺术展厅、停车场、餐厅等辅助用房组成。地上6层、地下1层(局部4层),建筑总高度40米。整个建筑由大空间、大跨度、异型结构的混凝土框架和万余吨大型复杂钢结构组成,结合玻璃幕墙、铜板幕墙、铝板幕墙、混凝土挂板幕墙等多重外墙及屋面装饰形式,用独特的建筑语言表达了“楚歌乐舞,激情飞扬”的动态之美。同时建筑地下空间围护及止水结构、舞台设备、空调、通风、照明系统都采用大量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大剧院采用了Low-E中空钢化玻璃、冰蓄冷加大温差冰冻中央空调系统、区域置换通风系统、二次回风空调及新风全热回收系统、节能型灯具等各项节能措施,达到了节能50%的标准,大幅降低了后期运行的能源消耗,使琴台大剧院成为了一座“科技大剧院”和“绿色大剧院”。 每逢夜幕降临,月湖之畔、汉江之滨的琴台大剧院,在璀璨的灯火中,映衬出十足的古韵,仿佛一件艺术品置于江畔。而其内表演的艺术,更是丰富了广大人民的闲暇生活。以艺术包裹艺术,琴台大剧院无疑是建筑界和艺术界共同拥有的一架珍贵古琴。 武汉琴台大剧院优质的节能建材与典范的采光通风,夏季可降低室内温度,外墙内保温技术,使得冬季在这个剧院之中也不会感觉到冷。不仅适应了武汉夏热冬冷的气候特征,降低了建筑能耗,更有效地达到了隔音、隔噪的效果。 夏热冬暖地区——广州 夏热冬暖地区是指累年最热月平均温度为25~29°C,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大于10°C,累年日平均温度大于等于25°C的天数为100~200天的地区。从地理位置来说,夏热冬暖地区在北纬27°以南,东经97°以东。广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北回归线之上,因此春天潮湿,夏天多季风,但总的来说很温暖,气候也较宜人。夏热冬暖地区建筑热工和空调暖通设计需要采取节能措施,又由于广州属于夏热冬暖气候,所以在冬季不必做保温措施,但是在夏季需要做到防潮隔热。 位于中国广州一座号称“全球最节能建筑”的摩天大楼“珠江大厦”(Pearl River Tower)被认为是对抗环境污染的一盏“明灯”。这座大厦可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正在引领绿色建设技术的新潮流。走近珠江城大厦,你首先会被它独特的外形吸引。与珠江新城CBD内多数坐北朝南的建筑不同,大厦的朝向设计为南偏东13°。此外,曲线形的大厦立面却在设备层24层和50层各设计了一对风洞,格外醒目。据相关专家透露,简单的13°调整,就可以使大楼获得更多的风能和太阳能。而风洞的设计则卸去了风力对建筑的横向冲击,从而降低了对钢材和混凝土的需求在大部分时间里,空调制冷都由通风管道负责,而通风管道本身既消

网址:《建筑物理上》课程调研报告中国五大气候区城市及其适应性建筑.docx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29080

相关内容

《建筑物理上》课程调研报告中国五大气候区城市及其适应性建筑
中国五大气候区代表城市及气候适应性建筑实例分析
中国五大气候区代表城市及气候适应性建筑实例分析.doc
高中生物气候适应性建筑跨学科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基于生物气候适应性的寒地建筑适寒设计研究(2页).docx
绿色建筑与城市气候适应策略
炎热地区建筑现代化进程中的气候适应性设计及启示
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策略及方法研究
城市建筑如何适应气候变化?
中国五冶《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技术研究》科研技术服务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