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社联动”赋能社区治理,激活居民自治内生动力 ——战旗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与创新服务案例

发布时间:2025-08-13 01:10

推行社区居民自我管理,通过自治组织参与社区治理。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社区治理策略#

“五社联动”赋能社区治理,激活居民自治内生动力 ——战旗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与创新服务案例

在党的二十大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背景下,战旗社区以“五社联动”机制为核心,依托《“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政策支持,探索“居民自治+专业赋能”的治理模式,推动社区从“行政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型,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实践样本。

一、 需求导向:精准摸排,夯实服务根基  

深度走访调研:项目团队运用“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理论开展意见需求调研敲门行动,走访居民400余户,收集养老服务、环境治理、邻里矛盾等核心诉求63条。

基于“人在情境中”理论框架,将需求划分为三个维度:生存性需求(养老服务、环境整治);发展性需求(社区参与、文化传承);赋权性需求(自治能力建设、资源链接)。

二、组织孵化:培育社区治理生力军

培育动员会:召开社会组织培育动员会,联动街道、行业专家、社区热心居民等资源,发布社区社会组织孵化计划,吸引60名居民骨干参与。

培育孵化:协助完成“敬老爱老志愿服务队”“绿途同行环保队”等4支队伍成立,核心成员40余人,依托院落资源,开展邻里关怀、志愿服务、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多样活动,自成立以来,开展20余场主题活动,辐射居民1000余人。

三、项目赋能:激发居民自治活力

微创投项目孵化,由零散到聚拢:

通过“自治参与·旗治战旗”微创投项目征集,收到“楼道微花园”“智慧助老课堂”等主题项目9份,落地项目4个,以此成立4支队伍,扎根社区院落,深耕服务。

督导赋能,组织陪伴,自治长效发展:

组织社区社会组织骨干赴郫都区菠萝社区学习“社区花园共建”经验,促成环保类项目合作2项,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和谐发展。

  四、多元实践:构建共建共享新场景

(一)敬老服务阵地化品牌化:

敬老爱老服务队扎根战旗社区双清南路4号、双顺路8号,组织茶话会、义诊服务,志愿者家访,服务人数近200人,获得媒体报道,形成良好社会影响力,团结邻里,关爱老人,弘扬传统文化。

(二)环保治理常态化创新化:

发起垃圾分类与绿色出行、闲置资源创新等活动,覆盖居民300人次,居民参与率提升至75%,将环保绿色的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邻里融合生活化趣味化:

开展“邻里茶话会”、调解能力培训交流、健康养生讲座、联欢会等方式,化解楼道堆物、停车纠纷等矛盾25件,服务覆盖居民近200人,长效循环发展。

五、“居民自治+专业支持”的治理模式经验总结

(一)需求导向筑基:以深度调研锚定居民真实需求,确保服务“精准滴灌”。

(二)阶梯式培育破局:构建“走访发现—孵化培育—督导赋能—持续发展”的全周期培育链条,实现居民自治循环生态发展。

(三)小微创新激活:以微创投激发社区居民“金点子”,实现“小资金撬动大治理”。

(四)多元协同增效:联动公益行业、高校、企业资源,形成“专业指导+居民实践”的协同生态。

六、项目总结:  

战旗社区以社会组织培育为切入点,通过需求摸排、组织孵化、项目赋能与多元实践“四步走”策略,构建了“居民提案—组织承接—资源支持—成果共享”的居民自治循环发展生态链。其创新性在于将“小微服务”与“系统治理”深度融合,服务与居民自治与社区营造,以居民身边的“小问题”激活自治“大能量”,为社区居民生活提供了可复制的“内生式治理”样本。

网址:“五社联动”赋能社区治理,激活居民自治内生动力 ——战旗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与创新服务案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29318

相关内容

赋能社区社会组织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莲华街道教场北路社区“流动的银发生活”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服务项目
东城区:创新社区治理的生动实践,“五力引航”激发社区治理内生动力
创新“五步工作法” 打造崂山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新场域”
创新“五步工作法”,打造崂山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新场域”
社区社会组织活动方案(9篇)
社区社会组织活动方案
激发社区服务治理能力 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社区活动方案社区活动组织方案5篇
古城街道积极推进社区社会组织治理创新工作
“五社联动”推动社区适应与融入,以广州市融穗服务品牌项目为例 | 社工课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