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的力量!优势视角下丧偶妇女辅导个案 | 社工案例计划

发布时间:2025-08-13 21:57

团队建设案例分析6: 亚马逊的领导力发展计划,培育领导者 #生活技巧# #团队建设技巧# #团队建设案例分析#

作者 | 刘之萌 陈俞琳

单位 | 深圳市宝安区尚德社会工作服务社

一、案例背景

张姐(化名)丧偶多年,在工厂上班,独自抚养一个女儿,身体健康状态不稳定,自身患有眩晕症、结节、高血压,容易头晕,需要定期吃药并辅以其他治疗,每年医疗花销较高,日常工作的收入为六千多,是家庭全部的经济来源。

张姐平时居住在工厂宿舍中,宿舍空间狭窄,物品较少,但是设施齐全,摆放整齐,环境干净整洁。

女儿在上大学阶段费用较高,每年学费就达到三万以上。张姐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和巨大的生活经济压力,磨损了张姐对生活的希望,经常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也不知如何进行调节,导致头痛等问题愈演愈烈,长此以往,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张姐平时除了上班,基本没有额外的社交活动,社会支持较少,平时唯一的爱好就是喜欢和女儿聊天。

通过社工的了解也得知,女儿对于张姐来说是生活中唯一的精神支柱。

二、问题与需求分析

(一)主要问题

1.经济压力巨大:张姐每月六千多元的收入要承担家庭全部开支,包括女儿每年 三万元左右的学费、自己高昂的医疗费用以及母女俩的日常生活开销,各项支出叠加,使得她的经济状况捉襟见肘,压力极大。

2.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张姐患有眩晕症等多种疾病,身体时常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需要长期服药和接受治疗,这不仅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也加重了她的经济和精神焦虑。

3.自我价值缺失: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和生活的困境,让张姐觉得自己的生活毫无意义,看不到自身的价值,缺乏自信,对未来感到迷茫。

4.负面情绪积压:生活压力让张姐经常产生负面情绪,如焦虑、烦躁等,缺乏有效的情绪宣泄途径和方法,导致负面情绪不断积压。

5.社会支持网络薄弱:张姐除了上班几乎没有其他社交活动,没有固定的朋友和人际关系支持,唯一的精神寄托是女儿,社会支持严重不足,在遇到困难时不知如何向外界寻求帮助和支持。

(二)需求分析

1.经济援助需求:张姐急需一定的经济支持或物资帮助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如获取生活物资、困境职工帮扶补贴等,减轻她在生活和医疗方面的开支负担。

2.身体健康改善需求:张姐目前需要改善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了解更多关于疾病预防和护理的知识,掌握一些简单有效的保健方法,减少疾病发作的频率,降低医疗费用支出。

3.自我价值实现需求:张姐需要找到生活意义,增强自我价值感,摆脱目前的迷茫状态,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

4.情绪疏导与管理需求:张姐需要学习有效的情绪疏导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宣泄途径,缓解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5.社会支持网络构建需求:张姐渴望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获得他人的帮助和支持,降低孤独无助感。

三、服务目标

(一)总目标

以优势视角理论为指导,通过缓解张姐的焦虑情绪、发掘张姐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帮助她走出消极封闭的状态,拓展她的社会交往,提升张姐自我价值感,最终实现张姐从被助者到助人者的转变。

(二)分目标

1.经济层面:链接相关资源,为张姐提供一定的生活物资支持,减轻其日常生活开支压力,协助其张姐学习了解困境职工帮扶政策,拓展更多信息资源。

2.身体层面:社工联合社康专业医生,为张姐提供健康知识普及和指导,帮助她掌握一些简单的保健方法和疾病护理技巧,鼓励她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按时服药,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3.心理层面:张姐学习有效的情绪疏导方法,如倾诉、运动等,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宣泄途径,引导她调整心态,缓解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提升她的情绪管理能力,鼓励张姐参与志愿服务,通过助人增强个人的自我价值感。

4.社会层面:鼓励张姐参与社区活动、志愿服务,逐步成长为志愿者骨干,拓展她的社交圈,认识新朋友,协助她构建以家人、朋友、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其社会支持力度。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四、理论依据

(一)优势视角理论

此理论为本案例服务的核心理论支撑,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优势和潜能,即使身处困境,也存在未被发掘的力量。社工的任务不是聚焦于服务对象的问题和缺陷,而是去发现、挖掘和运用他们自身的优势,帮助他们依靠自身力量走出困境。

在本案例中,她虽然面临丧偶、经济压力大、身体不好等诸多困境,但她身上有着许多闪光点。她坚韧不拔,独自抚养女儿多年从未放弃;她对女儿充满爱和责任感,这是她强大的精神动力;她爱干净、有条理,做事认真负责,这些品质在参与社区服务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社工正是看到了这些优势,相信她有能力改变现状,通过引导和鼓励,让她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最终实现从被助到助人的蜕变。

(二)社会支持理论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社会支持网络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张姐社会支持网络薄弱,缺乏有效的人际支持,这加剧了她的负面情绪和生活困境。社工通过鼓励她参与社区活动,帮助她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拓展社会支持网络,使她能够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从而缓解压力,提升生活质量。

五、实施过程

(一)第一阶段:资源链接,关系建立

社工初次接触张姐时,她眼神黯淡,说话声音很小,对社工的询问反应平淡,不愿多谈自己的情况,与社工说话时也总是很紧张。社工没有急于追问,而是在初次的面谈中,从关心张姐的身体情况入手,耐心倾听她的诉说。当她讲到独自抚养女儿的艰辛时,社工给予了充分的共情,肯定她的坚韧。“您把宿舍收拾得这么干净,做事肯定很认真,这可是很多人都比不上的。”及时给予了张姐肯定与赞扬。社工还抚慰张姐,“您一个人把女儿养这么大,还教育得这么懂事,真的很了不起,这说明您很有责任心,也很有能力。”

社工入户了解张姐情况

通过一次次的肯定和鼓励,张姐逐渐认识到自己并非一无是处,同时,社工定期对张姐进行探访,为张姐链接到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物资,以及为张姐解读困境职工的帮扶政策,寻找适合张姐的补助政策。

此外,社工也和社康医生取得联系,根据张姐的情况,为张姐提出了一些比如中医按摩、尝试艾灸等建议,社工结合医生的专业建议为张姐制定了健康打卡计划,包含每天的定时按摩、泡脚、散步等内容,在一段时间的坚持下,张姐的头疼、睡眠获得了一定的缓解,社工的陪伴让张姐开始对社工的信任逐渐加深,也慢慢打开了心扉,开始向社工主动倾诉自己的焦虑和对生活的迷茫。

(二)第二阶段:首步迈出,优势发掘

在与张姐建立起信任关系后,社工开始向她介绍社区的一些活动,鼓励张姐去参与。起初,张姐顾虑重重:“我从没参加过这些活动,也不认识人,去了会很尴尬的。”“我身体不好,怕做不了什么。”

面对张姐的犹豫,社工没有再勉强她,而是先带她去社区转了转,让她感受一下社区开展活动的氛围,社工鼓励她:“咱们就进去坐一会儿,看看大家是怎么样参与社区活动的,不喜欢可以随时离开。” 张姐犹豫了一下,跟着社工走了进去。

活动中,大家聊得很热闹,有人主动和张姐打招呼,社工在一旁帮她回应,慢慢引导她参与到聊天中,张姐虽然也还是很腼腆,但大家的亲切热情,让张姐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从那以后,张姐开始尝试参加社区的一些活动,在社区的手工制作活动中,她凭借自己细心、认真的优势,做出的手工作品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她还积极参工会组织的社团,通过这些活动,她认识了和自己在同一家企业工作的朋友,两人经常共同参与活动。

社工通过观察和他人的反馈发现张姐在活动中守时、认真,活动结束还会主动帮忙收拾东西、清理场地,在今后的每一次面谈中,社工都会不断的引导张姐看到自己的优势,张姐也在一次次被肯定和鼓励的过程中变得逐渐自信起来。

(三)第三阶段:投身志愿,初获价值

随着张姐对社区的熟悉和对社工的信任逐渐加深,社工开始向她介绍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社区下周有个志愿环保徒步活动,就是大家一起在社区内清理垃圾,宣传环保知识,您想不想试试?”社工问道。

张姐有些犹豫:“我能行吗?难不难啊,我没参加过,怕跟不上大家。” 社工鼓励她:“没关系,这个活动不要求速度,累了可以休息的,主要能积极参与,而且您做事这么认真,一定可以的。”听了社工的话,张姐报名参加了志愿环保徒步活动。

活动当天,她穿着舒适的衣服,拿着垃圾袋和夹子,认真地捡起路边的垃圾,并且坚持完成了全程。当社工问起张姐的感受,张姐提到觉得很开心、很有成就感。这次经历让张姐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意义,后来她开始主动向社工咨询了关于社区更多的志愿活动信息,在一次次的志愿服务中,张姐愈发开朗,对志愿服务的兴趣也慢慢变得更加浓厚。

张姐参与环保徒步活动

(四)第四阶段:成为骨干,助人自助

张姐在志愿服务中的出色表现都被居民、其他志愿者、社工看在眼里,当社区创文自治队伍需要招募时,张姐主动报名参加,队伍成立后,她定期和其他队员共同行走在社区里进行巡查,深入了解居民的需求,及时把巡查中发现需要治理的地方报给社区,目前张姐所在自治队已经在环境保护、交通整治、设施报修等方面均有成果。

此外,张姐还参与了社区反诈讲师培育队伍,在社工持续的鼓励、耐心讲解与张姐的反复练习下,张姐渐入佳境,不再紧张,慢慢在反诈活动中表现突出,帮助更多的居民提升反诈意识。

更让人欣慰的是,张姐还带动了自己的弟弟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我觉得做这些事很有意义,能帮助别人,自己也开心,就想让弟弟也来体验一下。” 张姐笑着说。她的弟弟在她的影响下,也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如今,经常能在社区中看到姐弟俩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身影。

张姐参与创文自治队活动

如今的张姐,早已不是那个消极封闭、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困境职工,现在她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她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成为了社区里的一名志愿者骨干。她常常说:“以前总觉得生活没意义,现在才发现,原来帮助别人能这么快乐。”

社工为张姐链接慰问物资

六、成效评估

(一)评估方法

1.访谈法:通过与张姐的定期面谈,了解她对自己变化的感受、参与志愿服务的体验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规划等。

2.观察法:观察张姐在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中的表现,包括参与的积极性、与他人的互动情况、承担的责任等。

3.问卷法:收集个案结束评估表,通过社工的表现、案主认为对其生活的帮助程度、及社区居民对张姐的评价,了解她在社区中的影响力和贡献。

(二)评估结果

1.经济状态:社工为其链接到物资资源,张姐女儿假期做兼职,让张姐的经济情况获得一定的缓解。

2.身体状态:身体健康状态稳定很多,生活态度积极起来,头疼和胃病均有缓解。

3.心理状态:张姐的负面情绪得到了有效释放,整个人变得乐观开朗,不再被焦虑和烦躁困扰。张姐在志愿服务中获得了强烈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从最初的被动参与到后来的主动承担责任,从困境职工成长为志愿者骨干。

4.社交情况:张姐的社交圈得到了拓展,不仅认识了很多朋友,还和其他志愿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有了可以倾诉和互相帮助的伙伴,社会支持网络获得拓展。

七、总结和反思

在本案例中,社工以优势视角理论为指导,成功帮助张姐实现了从消极的困境职工到志愿者骨干的转变。通过发掘她坚韧、认真、有责任感等优势,引导她逐步参与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让她在与人交往和服务他人的过程中,释放了负面情绪,拓展了社交圈,提升了自我价值感。在服务过程中,社工始终尊重张姐的意愿,不催促,根据她的节奏逐步引导,让她在每一次参与中都能获得积极的体验,从而激发她的内在动力。

通过本次个案,社工有以下四点的反思:

第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服务对象,在服务初期,张姐对自己充满否定,看不到自身的优势。社工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积极的引导,让她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这是她能够迈出改变第一步的关键;

第二,尊重服务对象个体差异性,每个服务对象的情况不同,接受改变的节奏也不同;在本案例中,社工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根据张姐的适应能力和意愿,逐步引导她参与活动和志愿服务,让她在舒适的状态下慢慢改变;

第三,建立长效支持机制的重要性,本案例中,虽然张姐已经成长为志愿者骨干,但在服务后期,社工仍需给予她持续的支持和关注。比如,在她遇到志愿服务中的困难时,社工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四,注重社会资源的整合,社工联合社康、工会等多个部门的力量,链接到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都为张姐的转变提供了重要支撑。

深圳资深社工督导张媚老师

“手把手”情境案例教学

讲透个案工作“通用过程模式”6步骤

助力社工提升实务技能

让你敢于接案、善于结案

新课上线,快快拿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社工客书屋】

收录社工精品好书

↓↓↓

【社工客线上课堂】

收录社工精选好课

↓↓↓

网址:破茧成蝶的力量!优势视角下丧偶妇女辅导个案 | 社工案例计划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32959

相关内容

【能力大赛185】破解案例分析(四)心理辅导类 – 高校辅导员工作室
社会工作视角下老年抑郁症的个案介入
婚姻家庭幸福“守护者”!南充市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项目| 社工案例计划
《应对压力》:在压力中破茧成蝶
自救之道:没有原生家庭的如何破茧成蝶
破茧成蝶:个人成长的蜕变与升华
13岁女孩遭遇网曝危机,社工助力重返校园 | 社工案例计划
“沐浴阳光,走出伤痛”高龄独居中风长者服务个案 | 社工案例计划
温情守护,破局护老!社区独居长者网络诈骗危机干预个案 | 社工案例计划
“黄丝带的思念”——丧偶式单亲家庭治疗性小组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