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专卖店改名“董明珠健康家”,赌上30多年品牌家底,给董明珠IP续费?

发布时间:2025-08-14 11:38

《时间的朋友》- 董明珠分享时间管理的智慧 #生活知识# #生活心理学# #生活技能训练# #自我成长书籍推荐#

来源:DDoMarketing营销智库

当全国的格力门店的招牌一夜之间被“董明珠健康家”覆盖,人们猛然发现:这位70岁的铁娘子,正在用个人名字对格力品牌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夺舍”。

近日,全国多地的格力线下专卖店纷纷将招牌更换为“董明珠健康家”,同时多个与格力电器相关的线上直播间也同步更名为“董明珠健康家”。

对此,格力电器相关负责人表示,“董明珠健康家”实际上是今年格力电器对终端SI进行全面升级的计划。“董明珠健康家”是以新店为主,不过也有部分门店会在以前的董明珠店的基础上做升级。


该负责人还称,要开“董明珠健康家”的门槛并不低,需要有条件经营全品类家电的商家才会授权开店,“不是所有商家都有这个能力的。”对于这个“有条件”的解释,该人士表示,“这个要看店面规模。”不过对于开店费用问题,该人士并没有透露,只是表示:“一般是我们会支持一部分的装修费用。”

然而,从品牌的角度看,这究竟是一场流量豪赌,还是一场品牌自杀?企业家IP的边界究竟在哪里?本文将撕开这场“更名运动”的表象,解剖其背后的商业逻辑与潜在危机。

董明珠IP“吃掉”格力品牌?其实是董明珠符号化运动的延续

董明珠的IP野心,早在她撤下成龙广告、换上自己的硬照时便已暴露。2015年格力手机开机画面的“董明珠暴击”,2024年定价高达29999元玫瑰空调的“土味美学争议”,再到如今的门店更名——这场长达十年的“董明珠符号化运动”,本质是一场企业家对品牌所有权的渐进式占领。  



“当企业家名字取代品牌LOGO,是人格化营销的胜利,还是职业经理人对公司资产的隐性私有化?”

格力官方宣称,此次更名是为了通过场景化体验数据可视化、智能交互服务,“重构零售价值链”,但从战略内核看,实则是借董明珠IP实现三重突围:  

1. 认知破壁:用争议性人物打破“格力=空调”的刻板印象,为智能家居、健康家电等新业务撕开市场裂缝;  

2. 流量劫持:在美的、海尔财报增速碾压的竞争压力下(2024年,美的前三季营收3203亿VS格力1467亿),以董明珠的“热搜体质”抢夺互联网注意力;  

3. 渠道革命:将专卖店从“卖货场”升级为“董明珠人设体验馆”,用强IP黏性对抗电商平台的流量霸权。  

然而问题或许是,当一家上市公司需要靠70岁董事长的个人光环续命,究竟是品牌年轻化的妙招,还是创新乏力的遮羞布?当消费者记住的是“董明珠”而非“格力”,30多年积累的品牌溢价可能沦为IP附庸,使得格力的品牌资产空心化;作为珠海国资委控股的企业,将国有品牌与个人强绑定,是否存在“公器私用”的治理风险?

据悉,更名消息传出后,社交平台出现“清仓格力”声浪,尽管股价暂未大跌,但品牌信任度已出现裂痕。

线下店IP化的“冰与火之歌”:流量蜜糖还是品牌砒霜?

把格力门店变成“董明珠人形立牌”,本质上是一场线下流量池的暴力改造。但这场实验的AB面同样鲜明:  

有利的一面是,董明珠个人IP曾创造短期销售奇迹(如2020年直播带货476亿元),董明珠抖音话题播放量超50亿次,更名事件通过争议性话题制造流量,延续“董明珠的店”的IP变现逻辑,门店更名即获免费广告位;通过“健康家”概念,将空调、冰箱等单品销售升级为“全屋健康解决方案”的场景营销,缓解消费者对“格力=空调”的固化认知。

然而劣势也是明显的,对消费者而言,会产生认知混乱,消费者需要先理解“董明珠健康家”,再关联到格力,认知链条拉长导致转化漏斗泄漏;同时,广大公众其实已经对董明珠有些审美疲劳,从手机开机画面到玫瑰空调,董明珠式审美正在引发年轻群体逆反心理和群嘲心理。

在生态上,格力也存在短板,和小米相比,后者的小米之家有生态链产品支撑,而格力智能家居生态尚未成型,“健康家”概念恐成空中楼阁。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格力空调业务占比仍高达78.14%,而生活电器收入仅2.41%。当雷军用“Are you OK”给小米生态链造梗时,董明珠却在用个人审美给格力产品刻碑。

企业家IP的终极命题:是品牌加速器,还是失控的定时炸弹?  

格力的困局折射出传统制造企业的集体焦虑: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是否必须用企业家IP置换品牌价值?答案或许藏在两种模式的博弈中:  

小米模式:雷军IP始终服务于“手机×AIoT”战略,人设是生态链的注脚;  

格力模式:董明珠IP正在吞噬品牌本体,让企业战略沦为个人意志的投影。  

未来,若董明珠继续掌权,格力或成“东方戴尔”(戴尔公司曾改名强化创始人标签),但需警惕个人争议反噬品牌;若战略失败,格力将付出比手机、造车更高的试错成本——品牌资产的重建远比硬件研发更残酷。

需要思考的是,当董明珠在直播间说出“格力电器就是董明珠,董明珠就是格力电器”,这究竟是企业家精神的巅峰,还是现代公司治理的悲剧?

这场更名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制造业的“人格化生存实验”。董明珠用个人名字抵押格力未来,赌的是流量经济的暴利,押的是用户对强人崇拜的残余信仰。

但商业史的教训早已写明:个人IP可以点燃品牌,也可能焚毁帝国。当“董明珠健康家”的招牌在风中摇晃,我们真正该思考的是:中国制造的下一程,究竟需要更多“董明珠式孤胆英雄”,还是更能穿越周期的系统性品牌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址:格力专卖店改名“董明珠健康家”,赌上30多年品牌家底,给董明珠IP续费?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34890

相关内容

格力电器专卖店改名为“董明珠健康家”
自造错觉!格力改叫董明珠健康家
董事会换届前“董明珠”被写上门店招牌 强化个人IP能否为格力多元化“破题”
格力专卖店更名背后,“董明珠健康家”能否破局?
格力专卖店 “抛弃” 品牌名,变身董明珠健康家,意欲何为
董明珠举旗“健康家”:一场撕掉空调标签的豪赌
全国要开10000家店,格力想用“董明珠健康家”讨好年轻人
半岛聚焦|格力专卖店变身“董明珠健康家”:战略转型还是个人 IP 强化?
格力“董明珠健康家”如何打开新局面?
对话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董明珠健康家”是渠道的自我革新,计划全年升级改造3000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