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画卷|山水为媒筑绿基,运动赋能绘就生态产业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8-15 11:49

绿色工业提倡绿色建筑,通过节能设计减少建筑能耗。 #生活常识# #环保节能技巧# #绿色工业生产#

央广网广州8月15日消息(记者 官文清)南昆山余脉间,骑行者穿行于层林叠翠;增江碧波上,赛艇划出粼粼波光;体育训练中心旁,草木与竞技声和谐共鸣……广州增城这片被绿水青山环抱的土地,正以“生态+体育”的创新实践,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型答卷。

依托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增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在守护自然本底的同时,让绿色成为产业升级最鲜亮的底色,其探索实践正是广东乃至全国生态建设的生动缩影。

青山环抱着体育设施(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生态基底筑根基,山水间藏发展密码

清晨的南昆山余脉云雾缭绕,阳光穿透林隙洒在派潭体育小镇的智慧骑行道上,路面传感器实时捕捉着山林的“呼吸”——这是增城生态与运动共生的日常。作为大湾区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城坐拥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森林覆盖率达55.3%,增江、东江等水系蜿蜒交织,为生态产业发展提供了天然禀赋。

这份生态馈赠,正通过科学规划转化为全民共享的绿色空间。增城创新构建“以山为媒、以水为脉”的“山地+水上”生态发展格局,让每一寸绿意都承载起多元价值。北部派潭体育小镇推进的“3+6+10”核心工程,将自行车运动训练基地、派潭体育公园与杨屋山地公园串联成线,10条精品徒步路线如银线串珠,把2400公顷林地转化为生态体验场。南部荔城体育小镇依托增江资源,打造滨水绿道串联起水上运动基地与休闲空间,6公里长的生态河堤既守护着水生态安全,也成为市民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就连专业场馆也深度融入自然肌理。升级改造后的广州飞碟训练中心,9.52万平方米园区内保留了60%的原生植被,1.85万平方米建筑采用环保材料依山而建,5套国际标准靶场被荔枝林环绕。“靶场的伪装网与山林色调一致,子弹回收系统避免铅污染,观众席座椅采用再生材料制作。”场馆负责人介绍,这里不仅能承接国家级赛事,更成为生态场馆建设的典范,诠释着“保护优先、适度利用”的发展理念。

生态产业添动能,绿色流量变发展增量

秋日的增江江面上,赛艇划过留下涟漪,岸边芦苇丛中白鹭惊起——城市自行车挑战赛的选手们,就在这样的生态画卷中展开角逐。这场吸引了16个国家和地区选手参与的赛事,让增城的绿水青山通过镜头走向世界,更印证了生态资源对产业发展的强大赋能。

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吸引力,绿色流量又催生经济增量。2024年,增城接待游客近35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40亿元,其中生态户外运动相关消费占比达38%。在2024中国自行车运动骑游大会期间,5000名选手(含港澳562人)的到来,让派潭镇温泉酒店入住率飙至86%,周边民宿更是创下92%的历史峰值。“客人白天骑行看风景,晚上泡温泉品农家菜,生态体验成了最好的招牌。”派潭镇民宿经营者的话语,道出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绿水青山,生机盎然(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这种“生态产业经济”的密码,在于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增城所有户外赛事都严格遵循“无痕赛事”标准:铁人三项赛的游泳赛道采用生态围栏,避免惊扰水生生物;登山挑战赛设置垃圾回收点,选手需随身携带垃圾袋;低空观光旅游限定飞行路线,避开鸟类栖息地。正果驿站的观光直升机试航以来,游客从高空俯瞰正果老街与田园风光,却不会对地面生态造成丝毫影响,实现了“仰望星空”与“守护大地”的和谐统一。

科技更让生态保护如虎添翼。派潭体育小镇的智慧骑行道不仅能监测运动数据,还能实时传回空气质量、植被湿度等生态指标;增江水上运动基地的水质传感器与管理系统联网,一旦检测到水质波动便会调整活动安排。这种“生态+科技+产业”的融合模式,让产业活动始终在生态承载力范围内开展,为全国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全民共享生态福,绿道串起幸福生活

周末的增江碧道上,白发老人带着孩童观察水草间的鱼虾,年轻人组队进行皮划艇训练,骑行爱好者穿梭在紫荆花丛中——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是增城生态惠民的生动写照。借着全运会的东风,增城将生态运动空间延伸至城乡每个角落,让绿色福利触手可及,正是“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理念的鲜活实践。

在社区层面,13个口袋体育公园嵌入居民生活圈,每处都保留原生树木与水体,安装太阳能健身器材;在乡村地区,派潭镇的农田旁道路被改造为休闲步道,村民晨练时能欣赏稻浪翻滚;在景区周边,白水寨景区的登山步道与生态教育路径重合,游客在攀登过程中可通过解说牌了解亚热带植物知识。“以前健身要去体育馆,现在出门就是绿道,空气好、风景美,锻炼都成了享受。”家住荔城街道的市民陈女士的真切感受,道出了生态建设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

生态产业还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密码。派潭镇的农户将自家菜地改造成“运动补给站”,为徒步者提供原生态食材;正果镇的村民化身“生态讲解员”,带着游客探寻古村落与湿地的故事;三江飞行基地周边的村庄发展起航空科普研学产业,孩子们在体验飞行模拟的同时,也学习着鸟类保护知识。这种“生态+体育+文旅”的融合发展,让增城群众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向奔赴。

从赛场到生活,从保护到共享,增城以生态为笔、产业为墨,在大湾区的版图上绘就了一幅“活力与绿色共生”的壮美画卷。实践证明,当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绿水青山不仅能带来金山银山,更能孕育出可持续发展的幸福密码。这种“守护生态本底、激活生态价值、共享生态红利”的发展路径,正是广东乃至全国生态建设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转型跨越的生动缩影。

网址:绿色画卷|山水为媒筑绿基,运动赋能绘就生态产业新图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38650

相关内容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安顺:以“绿”为笔 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
激活千年青绿:当代山水画的生态美学
绿卫士:守绿色初心,绘生态画卷
兴业银行南京分行:以绿色金融“魔法”点亮江苏生态新画卷
山西寿阳以绿为笔绘就转型底色 生态提质书写发展华章
逐绿向新,精绘“美丽无锡”城乡画卷
长江设计以水为笔 绘就城市市政景观新画卷
【地评线】东湖评论:在绿水青山间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智慧园林管理平台科技赋能 绘就城市绿色生态新画卷
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以绿色健康为底 绘就消费新画卷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