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医药 | “睡眠健康管理师”正式入列国家新工种,终结“谁都能做睡眠管理”的行业乱象

发布时间:2025-08-16 03:16

《睡眠与情绪管理》:将睡眠与心理健康结合的书籍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睡眠科学书籍#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宣传中心 钟艳宇

编辑 | 刘家碧

当“熬夜是现代人标配”、“睡够8小时是奢侈”成为社会共识,当失眠、打鼾、日间嗜睡缠上3亿国人,睡眠健康已从个人困扰升级为健康中国战略中的重要议题。

2025年7月,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新职业信息,“睡眠健康管理师”工种位列其中,标志着我国睡眠健康服务正式迈入规范化、职业化发展新阶段。

世界睡眠学会秘书长、亚洲睡眠学会前任主席、中国睡眠研究会前任理事长、北京大学睡眠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睡眠医学科主任韩芳教授指出,这一工种的确立影响深远,它预示着我国睡眠疾病防控将实现从“被动治疗”到“主动干预”的跨越,标志着我国睡眠健康服务迈入职业化新阶段,“谁都能做睡眠管理”的行业乱象将被终结。

破局之痛:30年学科突围与民众需求困局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叶我国引入睡眠监测及治疗技术以来,睡眠医学始终游走于呼吸科、神经科、耳鼻喉科等多学科的边缘交叉地带,技师职业缺失、医保覆盖不足、人才上升通道受阻,导致诊疗能力薄弱与市场需求暴增形成尖锐矛盾。韩芳教授直言,睡眠学科未被确立为独立专科,这是掣肘睡眠医学发展和限制睡眠健康服务能力的重要因素。

睡眠管理需求端和供给端的不平衡,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描述。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扰率为48.5%,超3亿人有睡眠障碍,其中需要积极干预的达1.5亿;而专业睡眠服务人员缺口超10万人,社区睡眠管理服务覆盖率不足5%;非科学睡眠产品泛滥,市场乱象丛生。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初步统计,目前国内至少有3500余家医院在开展睡眠健康服务,而全国与睡眠相关的家居、康养、管理产业与日俱增。但即便如此大规模的睡眠健康服务仍远不能满足民众需求,睡眠健康领域长期面临专业人才极度短缺、服务标准缺失、培训体系空白等核心矛盾,且尚无统一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规范培训评价体系,严重影响着睡眠健康服务的快速、高效发展。

韩芳教授比喻:“就像建了一座豪华机场,却找不到合格的飞行员和地勤人员。”欧美国家21世纪初已将睡眠医学纳入独立学科,建立技术人员认证体系,而我国技术人员长期处于“无身份、无标准、无上升通道”的三无状态。

新工种诞生:从“交叉学科”到“国家认证”的职业化突围

2025年7月22日,人社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新增“睡眠健康管理师”等新职业(工种),与民生息息相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联合中国睡眠研究会提交的《新职业建议书》系统论证:设立该工种可填补三级服务网络空白——居家初筛、社区干预、医院诊疗形成闭环,同时构建相关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终结“谁都能做睡眠管理”的行业乱象。

睡眠健康管理师,作为社会服务型人才,是帮助人们管理和改善睡眠健康水平的一群人,具体包括从事个体或群体睡眠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睡眠健康咨询、指导和睡眠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新工种“睡眠健康管理师”核心定位包括三方面:身份界定、服务场景和职业价值。

1、身份界定:开展睡眠健康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教育、咨询指导及长期管理的专业人员。其区别于医师与护士,聚焦医疗与非医疗场景服务,从睡眠监测室拓展到远程管理平台,并向康养、保健、咨询、家居、床品和纺织等产业延伸。

2、服务场景:覆盖医疗机构、社区健康站、养老机构、睡眠产品研发公司及大健康产业等领域,尤其强化基层服务能力。

3、职业价值:通过早期干预,从源头降低睡眠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等共病风险,减少睡眠相关交通事故,提高生产安全,减少公共卫生支出。

职业画像:什么样的人能成为睡眠健康管理师?

随着睡眠大健康事业的发展,对睡眠健康管理师的需求会日益增加,对经系统培训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更是供不应求。

那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睡眠健康管理师?韩芳教授介绍,新职业公布后,相关的标准与指南制定正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组织专家组紧锣密鼓进行中。初步设想是,作为社会服务型人才,准入门槛并不高,定位在高中文化程度为起点,有正确的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就可以参加学习和培训,其中,掌握睡眠健康相关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观察、理解、自我管理、思维判断、沟通表达、协调组织和服务能力的人员,会更加推荐,在完成培训后予以认证。进一步可通过学历教育获得本科、研究生学位,予择业者更多的选择。

进一步将在相关职业标准颁布后,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认证。设置的培训体系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操作课程,通过职业认证后每年接受一定学时的继续教育进行知识强化和更新。作为社会服务类技能人才,培训将更加重视学员通过实践操作学习掌握评估、监测等核心技术的正确操作和运用,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让他们不仅要具备健康管理和服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睡眠健康的评估、筛查、分析方面,并能结合到普通人群及病人个体化的健康服务里,专业化更强,更体现睡眠健康的特点。

专家解读:韩芳教授谈新工种的战略意义

睡眠健康管理师作为技能型人才的新工种,将在社会和医院两个层面发挥怎样的作用?

韩芳教授表示,睡眠健康管理师目前定位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第四大类,属于“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申请和学习该工种只需具备相应的学历水平,没有专业限制和要求,通过正规的学习和认证,通过几年时间,在国内形成一支稳定的、专业的睡眠健康管理师队伍,将对人民群众睡眠的改善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让更多人才的意识到、参与到睡眠健康的重要性,进而促进睡眠医学学科的发展。

睡眠医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医学背景的医务人员才能从事相关工作,其从业人员包括睡眠科医师、睡眠科技师和睡眠科护士。睡眠技师属于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中的“技术”类人才,相当于放射科的技师。在我们的规划中,认为睡眠问题较为突出和严重,可以到医院的睡眠中心就诊,由专业的睡眠科医务人员提供医疗服务,一些日常的、简单的睡眠问题由睡眠健康管理师提供服务,通过改善睡眠环境,排除影响睡眠的因素等手段提供非医疗类的睡眠促进服务。这两支队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帮忙人民群众解决睡眠问题,共同促进全社会睡眠治疗的改善和提高。

睡眠健康管理师可在家庭和远程睡眠健康服务领域发挥作用。韩芳教授介绍,我国睡眠障碍患者中,70%属于轻中度,完全可以通过社区管理或家庭设备干预。目前已有远程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睡眠呼吸暂停的居家筛查,结合可穿戴设备数据,管理师能远程调整治疗方案。这不仅能缓解医院床位压力,更让偏远地区患者获得平等服务。在医院研发成熟的技术可以进一步拓展到社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服务领域,睡眠健康管理师都会成为具体执行的主力军,大有可为。

未来图景:从“治病”到“治未病”的全周期管理

睡眠健康管理师的终极目标,是构建“预防—筛查—干预—康复”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例如,婴幼儿期通过教育父母培养健康睡眠习惯,早期发现和预防相关行为障碍;青少年期特别是青春期纠正熬夜习惯,预防睡眠与情绪问题;成年期开展睡眠健康管理,积极治疗常见睡眠障碍,降低慢性病风险,减少睡眠相关事故、提高工作效率;老年期开展睡眠保健、干预共病,延缓认知水平下降,提升生活质量。

产业赋能:当睡眠经济遇上职业化浪潮

新工种的设立,正在重塑睡眠经济产业链,提升就业水平。具体应用场景包括:

1、家居产业:赋能传统纺织产业,推动传统床品增加睡眠监测功能,数据直连睡眠健康管理师服务平台。转变“人居”观念,不仅让房子住得舒适,更要“睡得健康”,从多维度打造健康睡眠环境。

2、康养领域:养老机构引入睡眠健康管理师,降低老年人因片面应用安眠药而导致的跌倒与认知障碍风险。

3、科技企业:可穿戴设备与睡眠管理师系统打通,推动新技术与应用场景的结合,实现“硬件+服务”闭环。

4、公共安全领域:加强睡眠健康教育,提高全社会对“疲劳驾驶”与“犯困驾驶”关系的认识,加强中小学生睡眠健康教育,延长睡眠时间,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从“睡眠健康管理师”入列国家工种目录开始,我国医疗体系正从“疾病治疗”向“全周期健康管理”战略转型。这支职业化队伍将成为慢性病防控的主力军,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睡眠健康达标率目标提供人才基石。

网址:搜狐医药 | “睡眠健康管理师”正式入列国家新工种,终结“谁都能做睡眠管理”的行业乱象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41156

相关内容

“睡眠健康管理师”列入国家新工种,我国睡眠健康服务迈入新阶段
探索睡眠健康管理新模式 助力睡眠产业高质量发展
睡眠健康管理专家汉医谷,让人人都能睡好觉!
健康思维——睡眠管理
一文读懂数字医疗、睡眠管理、生活方式医学,撬动睡眠场景新“睡意”
让有效的睡眠管理,提升睡眠质量
“睡不好”这件事有人来管了!官方:已正式入列国家新工种!
睡眠管理是健康关键!医生建议:改善睡眠障碍从这做起
睡眠采集:科技助力健康睡眠管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拟新增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 秀洲企业申请的“睡眠健康管理师”成功入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