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文化】壮族拼布被面之韵
壮族的壮锦图案繁复,多采用几何和动植物纹样,常作为服饰点缀。 #生活知识# #时尚搭配建议# #民族风服饰#
古时人们种棉、纺线、织布、制衣,因为条件限制,需要一年乃至几年才能做好自己的一套衣服,因此对布料倍感珍惜,将剩余的边角布料与旧的用坏的衣裙被子拼接起来使其重生,这便是拼布的起源。
(广西,1930年代)
广西南丹、天峨,贵州独山、平塘一带的布依族、壮族、毛南族同属于一个语种类型,水图腾文化。这一带的人包括汉人都非常珍惜布料,善于将剩余的布料与旧布重新利用,用简单的十字纹、三角形做成被面被子,或成为女儿的嫁妆。
(广西南丹县,1920年代)
(广西南丹县,1920年代)
(广西南丹县,1920年代)
(广西天峨县,1920年代)
(广西天峨县,1920年代)
以上几幅共同点是包含大量十字纹及十字纹变体纹样。十字纹在远古时期的岩画及彩陶上便有广泛运用,一般认为寓意太阳与生命,对后续的纹样发展影响深远,后面会专门有文章阐述十字纹。
经过若干年的传承与发展,这一区域的拼布除了朴素风格外,还糅合创新了汉人的很多造型。
(广西天峨县,1950年代)
(广西天峨县,1940年代)
(广西天峨县,1950年代)
传统拼布是时间的一种艺术,一气呵成不了,便会慢慢积累,于是我们会在这些作品中,发现并非严格的对称、一致现象,这非但不是缺陷,反倒是材料、审美与时间之间妥协的一种糅合之美;而有时候,一代人完不成的物件也会由下一代人接着完成,便也会在同一被面上出现两种风格,这也是生活的印记。
(广西天峨县,1930年代,由两代人完成)
这些壮族拼布被面均由连续单元格构成,无论是整体骨架、还是每个单元格构图多都遵循对称的基本原则,构建了较好的均衡感。而不同层次色彩与形状的运用,又在整体上打造出一种韵律感,这像是一种丰富变化的旋律,使得我们需要花时间去品味这其中的变化,整个作品便耐看、值得寻味了。
另外,传统之物都是自用性质,所以颇为用心,下面是一些细节图:
植物染色,柔和自然
文章转载自:织染绣 ID:xnminyi
网址:【服饰文化】壮族拼布被面之韵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45706
相关内容
【服饰文化】壮族拼布被面之韵红色壮族壮锦花纹面料桌布软装饰布文创礼品DIY广西民族特色布料
壮族饮食文化生活习俗
“桂风壮韵”新家园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之中华服饰文化展(2)
芦笙舞展演、壮锦DIY、抛绣球......“三月三”文博大餐来了!
非遗匠心 | 凝结千年民族智慧与文化的拼布艺术
壮族室内装修文化展板:传承与创新共舞的空间美学
南宁市武鸣区:让民族服饰文化走向日常生活
服饰潮流与服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