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移动端设备,营造“活起来”的课堂
使用网易云课堂学习设计、营销等课程 #生活技巧# #工作学习技巧# #在线学习资源#
构建移动学习环境变革教与学
文 | 刘蓓
移动学习是一种借助移动设备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为移动学习创造了硬件条件,自带终端设备(BYOD)或将成为主要学习方式。移动学习环境构建,是指应用移动互联技术营造或创设信息化的教学环境。移动学习环境能够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如何构建并应用移动学习环境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并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变革?
一、无线传屏,解放被“困”住的教师
一些学校硬件设备不断更迭,很多教师越来越离不开“数字讲台”,经常被“困”在设备前,不能走近学生,失去了很多与学生亲密互动的机会。教师被“困”还潜移默化影响教学——在课堂上呈现的多是教师课前预设的内容,线性结构居多,少有课堂生成。非线性结构的教学设计在这种环境下难以实现。要实现移动学习,首先要解放教师,让教师走到学生中间。
教师应用无线同屏技术可以营造“活起来”的课堂。教师拥有自己的移动终端,比如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目前应用一些技术可以将移动终端投屏到白板(幕布),例如应用某些手机,通过“屏幕传屏”“同屏传播”“一键投影”以及“雨课堂”等工具投屏,还有的自带投屏功能。
要构建移动学习环境,首先要保证教师机和移动终端处于同一无线网络环境中,再安装相同的投屏工具。建议应用授课助手这类工具,理由有二:一是比较稳定;二是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既可以将移动终端(内容)投影到大屏幕上,实现同屏显示,也可以将教师机(内容)投影到移动终端,实现远程控制。
教师将手中的移动终端(内容)投影到大屏幕上,就有更多时间接近学生,而不被硬件设备“困”住。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用手中的终端,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将一些与教学融合较好的App引入课堂,让“教”变得更灵动。
二、智慧众筹,激活被“困”住的思维
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学生碍于面子不愿意表达、受时间限制不能充分表达等问题。当今的中小学生是信息社会的原住民,他们更乐于接受交互式教学。教师可以利用移动环境互动教学,强化互动,实现课堂上的“智慧众筹”。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是活动组织者,即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积极表达、互相碰撞,创建更适宜学生互动的环境,通过“智慧众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可利用微信群、弹幕、微现场、雨课堂等工具交流互动。例如,应用弹幕、微现场等实现发言内容上墙的功能,非常有利于互动交流。笔者利用弹幕工具教学,让学生获得与生活中看网络视频弹幕一样的体验,使学生乐于参与。有些弹幕软件无须安装——拷贝到机器中就可以点击使用。首次需要注册,之后登录便可进入系统。笔者利用弹幕这款透明背景的互动神器,融合幻灯片和视频使用,让学生边看课件边交流。利用平台可以实现文本、图片、语音、视频交流,异地(同地)万人上屏在技术方面已无障碍。此外,利用微信调取并应用小程序可辅助课堂教学,例如应用超级抢答器进行现场分组、抢答、打分。
三、巧用技术,玩转被“困”住的课堂
教师要创设移动学习环境,还要设计、开发在线课程,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放置在移动平台上,让学生利用移动终端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既可以支持课内学习,又能满足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需求。
创设开放课程不仅可实现信息的传递、知识的传授,而且在教学的同时,评价、反馈、建议与交流亦随之而来,促使发布者更新内容,也有利于优化教师的教学。目前有很多免费应用在线教学功能的网络教室,例如网易公开课、多贝课堂等。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技术工具比较实用,如何应用这些工具值得探究。
(一)互动平台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以UMU互动平台为例,它是一款很方便创设互动课程的工具,支持模块化管理。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选用UMU互动平台上的功能模块开展教学。例如,教师应用问卷或习题模块实现课前学情的调查或课前小测;应用课件、视频、微课模块推送资源,组织课堂上的学习活动;通过讨论区、提问区进行课堂交流;应用试题模块和拍照功能实现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和碎片化结果的上传。
笔者在某小学开展了“基于移动互联技术开展学习活动”实验。下面,以“认识几分之一”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做好教学设计让技术为学生的“学”服务。
这是一堂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数学课。教师应用UMU互动平台,将所有的学习活动整合在一起。教师应用了两款很有意思的App帮助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第一步进入“游戏导入”环节,教师让学生用平板电脑参与游戏,初步感知什么是“几分之一”。
第二步进入“实践探究”环节,教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理解的“几分之一”,并拍照上传到UMU平台上,同时要求每个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叙述自己的作品并录音一并上传到平台上;要求传完作品的学生,再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在平台上点评两个同伴的作品。教师发挥“说数学”的教学风格,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支持下,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参与。教师利用有限的时间,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分享和评价,帮助他们提高抽象思维能力,理解分数的概念。
第三步进入“巩固拓展”环节,学生应用教师推荐的App(游戏),再次感知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分数的无数种可能性,拓展数学思维。
第四步进入“试题竞赛”环节,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回答教师推送的问题,通过竞赛,检验学习成效,分享学习成果。
整堂课,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不仅服务于教师的“教”,而且通过创建学习环境服务学生的“学”——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实现一对一个性化学习。
(二)智慧教学工具的应用
应用雨课堂这类教学工具开发在线课程效果也很好,不仅可以使幻灯片同步,而且可以增加很多功能,还可以将教学资源推送到学生移动终端或插入教师幻灯片实现灵活的课前学习;可以限制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现课上快捷测验;可以通过弹幕、投稿、随机点名、大班教学、人人发言等模块的应用进行互动;可以通过主客观作答、投票、拍照上传、语音回复,满足不同类型的作业需求;可以通过教学数据分析,观测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变化等。
(三)码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上教师需要经常呈现知识内容,这时移动终端和二维码可助一臂之力。教师将学习资源推送到学生所持移动终端,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呈现,而且改变了全班学生同步调学习的现状,更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很多教师在某些题目的旁边加了“二维码”,链接讲解视频,把微课搬进学生的手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便可以用移动终端扫码,进行针对性学习。很多在线课程都可以生成二维码进行分享。教师通常应用“草料二维码”这样的工具,将课程内容转换为“码书”分享给学生。
四、以学定教,突破被“困”住的格局
大数据教学是重大转型,每个教师应该具有数据思维(素养)。从宏观上看,大数据应用在教育领域可以推进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从教学层面讲,应用大数据技术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和精准教学。比如,可以较好地帮助教师将学生分组,或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在线学习的方式优化区域教学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从教学评价角度看,应用大数据技术有利于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化评价体系:一方面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展开(有别于单纯依靠考试的手段);另一方面,各地区基准数据的建立有助于教育部门和学校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优化教学策略。从管理层面讲,应用大数据技术有利于教育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从基于主观经验决策转向基于数据、基于证据决策。从研究层面讲,大数据的应用将推动教育研究的范式从重理论思辨转向基于证据研究,并催生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目前,配备智慧教室的学校通常都有数据评测平台。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教学中将平台用好。还有一些学校没有配备智慧教室这样的平台。笔者建议这些学校的教师应用类似于“问卷星”“问卷网”“UMU评测”等评测工具进行评测,并对结果做数据分析。
对于教师来说,如何使用采集工具获得数据并做分析是要不断学习的。随着大数据在教育教学中深度应用,教育教学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总之,身处“互联网+教育”的时代,面对“信息技术原住民”,顺应学生的“认知方式”,构建符合学生需要的个性化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更好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方向。移动学习的特点决定了移动学习和传统教育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也奠定了它在未来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科学构建移动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高质量地应用技术,除了能优化教师“教”,还能促进学生“学”,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探究知识的过程,实现个性化学习,为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创设更适宜的学习环境。
(作者系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高级教师)
文章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年第8期喜欢吗?关注“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微信吧!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是由教育部主管、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教育专业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0-1490/G4。
期刊以“面向教育现代化,引领数字化教学”为办刊理念,聚焦基础教育教学主战场,刊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分享数字化教学的新理念、新作法、新技术、新成果。
网址:巧用移动端设备,营造“活起来”的课堂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63106
相关内容
移动设备在语言课堂中的应用停车设备移动端应用
巧用生活资源 营造品德课堂生命的魅力
那些让人“移不开眼”的课堂设计,创意都从哪来的?
移动终端设备有哪些
移动营销中的移动设备应用
移动端应用:探索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程序
专题一第2课三、《便携移动设备》说课稿 2023
丰富的课程、灵活的学习时间 “云”端掀起学习热
全面解析:移动终端设备定义及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