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食品安全谣言泛滥需对症下药
对症下药,不滥用抗生素 #生活常识# #养生常识# #家庭药箱#
遏制食品安全谣言泛滥需对症下药
2017-03-16 06:22:13 来源: 中国警察网 编辑: 叶嘉妍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对于近年来食品安全谣言在网络平台上大肆传播的现象,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盼盼食品集团负责人蔡金垵建议,需从信息发布的源头管控,加强互联网自媒体平台的信息过滤和监管制度建设,提高造谣者违法犯罪成本。蔡金垵认为,这几年来整个国家的食品品质、食品安全有了很大的提升,但部分消费者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仍然信心不足,这与一些不负责任的网络平台的不实报道、大量传播,甚至恶意造谣不无关系。(3月13日《中国质量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以微博、微信等为传播载体的谣言此起彼伏、屡禁不止,成为网络空间主要的“噪音”之一。特别是和民生相关的食品药品相关话题,更是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当公众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认知有误解和疑惑时,科学权威的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到位,舆论场就势必会被相关谣言迅速填补。面对泛滥的食品安全谣言,相关部门还需要对症下药,在及时做好权威信息发布的同时,对那些别有用心散布“为家人请迅速扩散”的谣言制造者要坚决依法惩处。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们对安全和健康的需求是居于第一位的。这充分表明,安全感是人们与生俱来、不懈寻求的东西,人们时刻警惕着潜存于生活中的各种威胁。食品安全类型的谣言泛滥,也从侧面说明公众食品健康意识的提高,渴望从各种信息中获取食品安全知识,以此来得到在食品健康方面的安全感。由此来说,微信朋友圈中分享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的文章不是坏事。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各种信息充满网络的当下,对信息优劣真伪的分辨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尽管谣言在任何年代都存在,但是当谣言遇上了网络,搭上了微信朋友圈等新兴网络工具,它的传播能力就被放大了,所带来的社会危害也自然被放大。因此,要彻底遏制食品安全谣言的泛滥,关键是要对症下药,既要严厉打击谣言制造者,及时辟谣,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鉴别力。一方面,社会公众要及时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在转发相关信息之前多想想、多查查,看看文章来源于哪里、证据链条是否充分、是否有商业营销的目的。另一方面,对食品安全谣言的干预应未雨绸缪,相关权威机构和专家们应增加主动性,学会掌握新时期的传播媒介,加强与媒体的交流和沟通,在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中不能失声。只有通过权威信息的介入和引导,提高公众的鉴别能力,才能使谣言不攻自破。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潮新闻"或电头为"潮新闻"的稿件,均为潮新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潮新闻",并保留"潮新闻"的电头。
@潮新闻版权所有
网址:遏制食品安全谣言泛滥需对症下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66157
相关内容
【食品安全周食品谣言】辟谣 | 食品安全、健康养生等谣言占9成,互联网时代怎么做一个辟谣“智者”?
安徽食药监辟谣九大网传食品安全谣言
“食品安全”谣言终将失存
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 严惩谣言制造传播者
2016食品安全谣言大盘点,年度“手撕谣言”开始了
20个食品药品类谣言曝光 食药类谣言怎么破?
食品安全法、十大食品安全谣言了解一下!
网络谣言中食品安全信息占比高达45% 打击食品谣言刻不容缓
常见的食品安全谣言有哪些